分卷閱讀247
視死如歸的凄絕,“皇命不敢違!但建寧死不起??!一想到賊子奪得洛陽,中興之地已失,建寧即便是九幽黃泉之下也心不得安!便舍建寧一命,庇護洛陽一時!建寧要守住洛陽,待賊子退軍,建寧必定親上長安,負荊請罪,萬死不辭!” 言罷,李倓再度俯首,卻是將隨同圣旨一同送到的匕首震成了鐵片,叮叮當當地落了一地殘碎之聲。 “王爺——?。?!”群情激越,眾人紛紛跪地而拜,泣不成聲,語不成調,卻聲如驚浪,響徹蒼穹。 “王爺是好王爺啊,不能死啊,圣人不該殺啊——”木舒身邊的一位老人家涕淚俱下,音已嘶啞。木舒不好太突兀,只能木著臉也隨著群眾一同跪下,偏首看著泣不成聲的老人家,只覺得牙酸不已,沒蛋都疼了。 #你們快醒醒,那是只戲精啊。# #是在下輸了,浪不過你老伙計。#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蛋總:我欲上天,和太陽肩并肩! 木舒:行行行,你jian你jian! 第一百六十五章 事有蹊蹺 李倓抗旨不遵,抗得清新脫俗, 抗得眾望所歸。這一抗旨, 不僅沒有人站出來罵他心有反義, 反而人人交口稱贊,道他一心為國為民, 實在是心懷家國的大義人士。加上天子舍棄洛陽城的流言四起,李倓的形象更是染上了悲壯色彩,在這一簾風雨中越發深入民心。 而與之相對的, 太子李亨的名望卻一跌三尺, 本來這位太子在jian相楊國忠多年的打壓之下便有些名聲不顯, 如今把持朝政,揚眉吐氣, 卻因為一道不知是真是假的江湖流言, 居然便下達了那么一道賜死守城大將的命令。雖說是圣旨, 但是如今身在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是誰, 心里有點門道的都清楚。原本對于圣上昏聵,太子掌權的局面緘默不語的老臣, 此時也難免頗有微詞了。 舍棄洛陽而保長安, 這的確是舍小我而保大眾的大局之見, 但是絕對不能放到明面上坦言, 李亨此舉, 難免令人心動蕩不寧。 而那流言不知真假,毫無證據,顯見是狼牙軍久攻洛陽不下, 才謀劃出來針對建寧王李倓的陰謀。哪怕是真的呢?太子都還未登上皇位呢,就這般忌憚自己請命守城的子嗣?心胸狹隘,好高騖遠,大事未成便卸磨殺驢,也是目光短淺。兼之如今國難當頭,不思抵御外敵反而向自己人下手,誰知道這位聲名不顯的太子未來會不會又是一個損國利己的楊國忠呢? 而此時,李亨心里也十分懊惱和后悔的。他不是蠢人,只是沉寂多年一朝得勢之后難免有些自得,加上楊貴妃失蹤楊國忠身死,自以為大權在握,皇權可期,便有些急躁了起來。對于自己的兒子,李亨并不如何待見,畢竟性格剛直時常直言不諱的李倓并非他心中繼承人的首選。但是這個向來不受自己重視的兒子離開了長安之后,卻逐漸變得陌生強勢了起來。 聽說李倓在洛陽殺了違抗軍命的楊國忠,李亨得益,心中叫好,卻也有三分不愉。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本以做好最壞打算的李亨卻收到消息,言道自己那個性格不討喜的兒子不僅當真守住了洛陽,甚至還執掌了軍權,指揮得動天策府的守軍,軍心民望皆歸,徹底護住了洛陽。當初將洛陽劃分為李倓的封地,李亨并未多想,但此時傳出李倓就是鈞天君的消息,李亨就慌了。 而他身旁還有見不得李倓勢大的宦官李輔國與張良娣,這兩人平日里沒少被“忠正敢言”的建寧王揭露私底下那些見不得人的事,恨不得建寧王立刻就死在洛陽。便暗中煽風點火,道建寧王早就心存歹意,對兄長廣平王李豫多有不敬,暗中謀害廣平王。想來之前自請守城也是為了得到洛陽這塊中興之地,而鈞天君這個身份更是值得考究,否則向來不出彩的建寧王怎么可能真的守住風雨飄搖的洛陽城? 李亨本就有些耳根子軟,被這么一吹,腦袋一懵,便假代父命下了那一道命建寧王自裁于天的圣旨。不過他好歹還知曉厲害,沒有在朝堂上提及此事,只是暗中讓人以密旨的形式送去洛陽。這樣一來,建寧王死了,也好推脫到狼牙軍身上,反而能籠絡住洛陽的民心。 畢竟他作為父親的,為了洛陽甚至都賠上了自己的三子,那洛陽守不住,也不是朝堂的罪過了吧? 李亨想得很好,但是他如何都沒有料到自己的“密旨”居然變成了“圣旨”!就這么大刺刺地宣揚于眾了! 建寧王李倓在朝堂中頗有名望,深受清流一派的親昧,在朝堂上向來吃得很開。圣旨一出,眾臣紛紛諫言,分析利害,希望太子能收回成命。李亨心中本有三分悔意,但此時被這么一出百官請命鬧得心頭火起,不管怎么說那都是圣旨??!李倓這是抗旨不遵!不是心有反義又是什么?!他一個久居朝堂的王爺到底哪里習來的兵法謀略?只怕不是天縱奇才,而是心懷歹意蟄伏多年吧! 這么多人為李倓求情,連他違抗圣旨的行為都不管不顧了!不是早就開始拉黨結派又是什么?!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其心可誅的建寧王在洛陽城上躥下跳,每天除了和安祿山死掐,就是對自家養的大白鯊緊追不放。 “叫你師父再寫一本書吧,要把安祿山和楊玉環的事情也給寫進去,對你師父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吧?” “您倒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我師父不涉紅塵,到底哪里來的閑情逸致去關注楊玉環跟安祿山到底有沒有一腿???!” 問題就在這,扶蘇那個世外謫仙的人設,寫陳情書也好,寫家國天下也罷,只能說他心有道義,責于紅塵。但是一個世外謫仙的人物會關注山河破碎,會cao心家國興亡,但是他會cao心皇室里那些糟污事嗎?哪怕楊家就是李唐王朝腐爛的根源,也沒這個理的??! 李倓大言不慚,表示你師父不是寫過那什么嗎?那以他建寧王的視角來寫本書,不難吧? 木舒簡直再一次被小伙伴的無恥給驚呆了,一聽就是來吹某個領域里格外杰出的佼佼者的。雖然在木舒看來,李倓遲早是要問鼎天下的,但是她可從來沒想過要給李倓寫書——皇道之上的佼佼者,這個名號,她敢說嗎? 你爺爺和你爹都還沒死呢!寫這么本書出來你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還是怎的?! 這么湊表臉地叫我給你寫書立傳,當我是被你洗腦的無腦吹嗎? 然而事實證明,這次的確是木舒錯怪李倓了,李倓也并沒有聽別人尬吹自己的愛好。只是如果想要揭穿皇家的污糟事,那勢必要以皇室成員的身份來描繪才擁有足夠的說服力,李倓想要的不是一本寫著建寧王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