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4
上的失落、愧疚無法逃過死神的注視,對方似乎覺得他只顧著沉默很沒意思,失去了等待的耐心,直接繼續道。“人有生老病死,再正常不過。我帶走的靈魂里光是病死的就占了七成——李知之,你當時甚至連上手術臺的資格都沒有,賴洪波的死又關你什么事?”直白、刻薄、辛辣,卻又不無道理。這些道理李知之雖然都懂,可他就是沒辦法將那份他擅自攬過來的責任給卸下來。是他,是他什么也做不到——學醫,是李知之重新振作之后做出的第一個決定。在目睹最親的親人被病痛折磨到幾乎失去人形,只能臥榻等死之后,他就再也不愿意看到任何一個親近的人因病痛離自己遠去。拿起手術刀與死神爭分奪秒拯救生命,不讓他人與自己遭受相同的命運,是李知之這輩子唯一想做的事情。因此填志愿時李知之毫不猶豫地選了學醫。讀博分科之后,他選擇的導師是專攻心腦血管疾病的葛教授。對方經驗豐富老道,一心專研學術,手下有許多成功的手術案例,是李知之既尊敬又敬仰的一位老師。他經常跟著對方上手術臺,即使還沒有主刀的資格,作為單純的記錄員他也學習到了許多。可做一個醫生,原本就沒有李知之所想的那么簡單。尤其是起死回生,這件幾乎只發生在神話里的事情想要在現實上演,難度大得驚人。即使是他的導師,也有許多救不過來的人,也有許多來不及救的人。賴洪波就是其中一個。因為過于勞累,賴洪波因突然昏迷入院,當時在醫院里實習的李知之收治了他,第一時間診斷為突發性心梗。因為他只是實習醫生,這之后進一步的治療就交給了葛教授。然而中途賴洪波清醒過來,口齒清晰行動正常,看似沒什么大礙,醫生都認為他已經沒事的時候,他卻忽然再次心梗,這一回便再也沒能清醒過來,而是成了植物人。生命無常,誰能想到有這樣的意外?賴洪波是他收治的病人,又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如此重癥的病人。原本就充滿了擔憂的李知之更是每天查房時都忍不住去看望他,自然而然地,也認識了他的妻子與年僅七歲的兒子賴曉華。——和他徹底成為孤兒時,是同樣的年紀。賴曉華性格靦腆,不愛說話,卻意外地并不排斥李知之,而是經常拉著他詢問“睡著了”的爸爸的情況。聊天中李知之也知道了他們家的情況。賴曉華曾是留守兒童,父母進城打工,將他留在家一直到去年才把他接到城里讀小學。原本的家庭條件就比較艱難,沒有了父親這個頂梁柱,這個家庭的生活更是捉襟見肘。“爸爸什么時候才能醒過來呢?”每一次賴曉華都會跟著母親來探望已經成為植物人的賴洪波,每一次他都會抓住李知之的衣袖睜大眼睛提問,而每一次,李知之的回答都只能是:“他一定很快就會醒過來的?!?/br>對著一個天真的孩子,他能說些什么呢?是說他的父親幾乎已經沒有救治的可能,就算有他們也不一定能負擔得起手術的風險與術前術后的費用嗎?他看得很清楚,緊緊握著賴曉華的他的mama,眼神中的絕望越來越加深,臉色也越來越憔悴——來自生活的壓力讓她就快要撐不下去了。可李知之什么都不能說,什么也做不到。他只能掛著溫和的笑臉,一次又一次地對賴曉華說著謊:“你爸爸一定會沒事的,放心?!?/br>直到賴洪波的家人簽署了放棄治療協議的那一天,他仍舊對賴曉華這么說著。作者有話要說: 李知之:裝這個逼有意思嗎死神大哥?死神:……賴洪波的病例是我去年真實經歷過的一個遠方親戚的事情,人說沒就沒。有點沉重,因為終于寫到了荔枝自殺的原因。第74章如果當時在賴洪波清醒過來時就及時做手術——不,即使如此,他也未必就能夠康復。靜靜地站在無菌病房外看著護士摘除賴洪波的呼吸機,李知之再一次地體會到了那種無能為力的疲倦與難過。他什么也做不到。“——你是騙子、是騙子!”原本一直安靜的、乖巧的賴曉華忽然叫嚷起來,沖上前去就一口就咬在了李知之的手腕上,他的憤怒是如此清晰地從他的力度上體現出現,幾乎一口就咬破了皮??杀绕鹗稚系奶弁?更讓李知之覺得坐立難安的是那個孩子看著他的目光。即使充滿了負面情緒,卻仍然清澈單純。他尚且沒有意識到父親離世,更是半點也不懂他即將要面對一輩子的悲傷,只有被拋下的不解、與被欺騙的生氣——和當時的自己何其相似啊。李知之在賴曉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孩子的尖聲指責讓他無地自容,羞愧難當,更是懷疑起了自己的能力,與最開始選擇這份職業的初衷。如果人生來就會死亡,如果相遇的結局一定是離別,那他堅持拯救生命,又有什么意義?而他也并非神明,即使達到了像他的教授一般的高度,這世界上仍然有許許多多難以攻克的疾病,有如繁星一般數不清的重癥病人——他做不到,他根本就做不到。他的夢想比烏托邦更難以實現,就是一個由小孩子寫下的幼稚童話。李知之陷入了漫長的自我懷疑之中。他開始失眠,反復地做著噩夢,變得焦慮而消極,最嚴重的時候,在踏進醫院的第一秒他就會覺得難以呼吸。他知道自己的狀態完全不對,可他卻毫無跟任何人傾述的欲.望,只想將自己與世隔絕,靜靜地腐爛在某個地方。是葛教授發覺了他的不對勁,帶著他去看心理醫生。有既往病史,又被確診為中度抑郁之后,李知之主動地選擇了退學——他已經什么都做不到了。像他這樣的人,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呢?陷入回憶之中,李知之的表情顯得十分復雜。那團濃霧之中的黑影仿佛一直注視著他一般,輕輕地開口了:“因為一個不相干的人去死,你們人類還真是很有趣啊?!?/br>他的語氣是神明才有的傲慢與無知,李知之并不想反駁他,可他也已經并不是那個一昧逃避的自己了。賴洪波的死只是一個誘因??此品e極正常、實則從未解開長久以來的心結,即使他沒有被賴曉華指責,到了最后也一定會因為接受不了病人死亡而再一次地崩潰。因為他本質就是如此的軟弱消極,忍受不了任何離別。少年時期雖然有阿望一直耐心地陪伴、照顧他,可阿望終究也沒能完全讓他走出過去的陰影。這道坎,終究還是在他死亡之后,才徹底想通、勇敢地邁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