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0
轔身邊的關系,其他像破軍等人,竟沒有一個是好相與的。他們武藝高強,個個能以一敵百,可那脾氣也如同他們的武藝一樣,心高氣傲,目下無塵。他們又如何會甘心聽一個小娃的調遣?宋轔日日苦練,弓馬嫻熟,才剛十三,便能與破軍連戰一日一夜,期間只輸了不過十余招,才贏得鷹軍上下的信服,從此甘愿聽宋轔的號令。苦心經營多年,宋轔才攢下今日的局面,這其中的艱難,不用他細說,阮云卿也能感同身受。阮云卿也是從困苦的環境里掙扎出來的,與宋轔所不同的,恐怕也只有他衣食不缺,而自己卻一貧如洗而已。他們都為了生存下去而不斷地奮戰著,一點一點的,才熬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大敵當前,宋轔卻突然將過去奮戰來的東西全都交到了自己手中,還讓他全權處置,一言一行,竟像是生離死別,再也見不到了似的。阮云卿合上手掌,將那枚私印牢牢握于掌中,輕輕放至胸口,手心里火熱的一團,灼得阮云卿的心都仿佛要燃燒起來一樣。他默默將私印收好,半晌才好像自言自語似的,喃喃地說了一句:“我若此時走了,可成了什么人了?宋轔,你也太瞧不起我了!”又頓了片刻,阮云卿才抬起頭來,向莫征說道:“莫護衛請回罷,我是不會走的!”莫征心下一喜,他又何嘗想走呢?眼下大軍壓境,宋轔一旦上了戰場,必定是生死相博,他不能守在宋轔身邊就罷了,還要帶著阮云卿逃至南平,且不說昔日的情分,就只以主仆而論,莫征都覺得他此時若走了,便是不忠不義,貪生怕死的小人。阮云卿的話讓莫征倍感欣慰,他在屋中等阮云卿回來的時候,就曾一遍又一遍的想過阮云卿會作何反應。這孩子果然沒有讓他失望,人品敦厚,性情堅毅,是個值得托付的良人,宋轔在茫茫人海中尋尋覓覓,終于能找到這么一個可以知心相許的知己,實在是他此生之幸。莫征心中歡喜,可面上卻還是板著一張臉。宋轔馭下極嚴,近年來他年紀漸長,行事間也愈加有王者之風,就連自己這個看著他長大的老護衛,都不敢在宋轔面前稍加放肆。莫征不敢違命,同時又有些試探的意思,他冷聲對阮云卿說道:“你可想好了?你若留在京中,萬一京城失守,定是兇多吉少。你再仔細想想,就算會把自己的性命搭上,你也要留下么?”阮云卿不禁一笑,他眉目如畫,笑起來干凈爽朗,如清風拂面。沒有半點猶豫,阮云卿朗聲笑道:“云卿雖不才,可也知道士為知己者死的道理。莫護衛何必激我,你若真想帶我走,也不會在這里和我說這么許久的話了。一拳一腳,云卿又哪是你的對手,制住我帶出宮去,恐怕還難不住你這鷹軍數一數二的高手罷?”莫征讓阮云卿戳破心事,不由得老臉漲紅。他的確是不想走,因此才這般不干不脆起來,若換了平時,他哪有這樣好的脾氣,三下五除二,早把人打暈后卷包帶走了。阮云卿又看了兩眼宋轔的私印,心中珍視非常,卻又不得不還給宋轔,表明心意。他將私印遞給莫征,讓他給宋轔送回去,并道:“煩請莫護衛替云卿帶個口信。對太子殿下說:云卿是不會走的。不只不走,我還要跟殿下北上平叛,生死相隨!”莫征激賞不已,收起私印,點頭應道:“屬下一定把話帶到?!?/br>彼此散了,天已過了三更,阮云卿草草洗漱了,睡了不到兩個時辰,便爬起來穿了衣裳,往輔政堂去。征兵之事還有許多事情要辦,阮云卿一定得在劉同上朝之前,把強制征兵的事跟他交待清楚,事情成與不成,就要看劉同能不能跟宏佑帝請下旨來了,這里面牽扯到了滿朝文武,以及許多皇親國戚,宏佑帝肯不肯答應,還真是個未知之數。劉同聽了阮云卿的計策,竟是悶聲無語,半晌無言,阮云卿的心都提起來了,一雙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劉同,真怕他說出“不行”兩個字來。劉同如老僧入定,不一時睜開雙目,眸中精光一閃,“好!此計若掌握好分寸,不只解決了眼前的難題,就連后續的糧草、兵源也都一并有了著落?!?/br>拍了拍阮云卿的肩頭,禁不住連聲贊道:“好!孺子可教?!卑肷魏髣⑼謬@了一聲,望著阮云卿身上的太監服飾,暗自搖頭。這孩子若不是太監,日后前途定不可限量,可惜,真是可惜了。當下不敢怠慢,下了朝后,劉同即刻去向宏佑帝請旨,皇帝答應得倒是挺痛快,大出劉同所料,細問起來,才知道原來只要不是動用宏佑帝手里的銀子,其余人等,他竟是一概不心疼的。劉同哭笑不得,不過事情成了,也就不必在意過程如何了。出了宏佑帝的寢宮,劉同就提筆下旨,去司禮監找司禮監提督看過,押了玉璽官印,即日便開始施行。昨日顧元武就將戶部圍了起來,各省各縣報上來的戶籍黃冊也都全部封存,只等著旨意一頒,就按冊征兵。事情自然不會順利,反應最激烈的,就是那些皇親國戚,他們跳著腳的大罵,長公主及幾個王爺甚至跑到宏佑帝那里哭訴,說劉同膽大妄為,其心可誅。百官們也日日上表彈劾,其中以魏皇后的父親,魏瞻魏大人為首,幾乎要把劉同罵得狗血淋頭,渾身上下都快沒有一處好地方了,什么禍國jian相、弄權誤國、陷百姓于水火,罵人的話就像不要錢似的直往劉同身上招呼。劉同先還隱忍不發,后來實在被罵得狠了,不禁在金殿上問道:“國難當頭,存亡在此一線,你們這也不肯,那也不行,倒都說說,除了此計,還有什么辦法能在短期內征到如此多的兵源和糧草?”百官們噤聲無語,其實這事要是事不關己,只針對百姓,他們也就沒有這么大的怨氣,說來說去,還是要從他們自己身上掏銀子了,才會如此憤憤不平,恨不得把劉同這個始作俑者給生吃了。宏佑帝這次也打定了主意,在朝堂上立場堅定,絕對支持劉同所提的新政。他倒不是因為替國家和宋轔著想,而是心心念念,想著若是無兵無糧,前方的仗就打不贏,若仗打不贏,他就沒法子和秦姬再在這宮里安享太平,整日玩樂。宏佑帝的口風咬得死緊,后來舒尚書和魏瞻等人鬧得厲害,他就干脆躲進康乾宮里裝病,每天都不上朝,竟比平日里還要清閑自在。事情雖辦得磕磕絆絆,但總算是有了眉目,開始施行下去。百姓雖有怨言,但后來眼見著這項新政對官員權貴們更狠更過分,心里的怨氣也就漸漸消了下去,他們配合著官府,應征納糧,幾日之內,竟是這些平日里被達官顯貴們瞧不起的平頭百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