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5
書迷正在閱讀:三娘、月白如紙、醉解蘭舟、花朝月夕、寵宦、空蕩蕩的愛、正當我被測出五靈根時、苗家大院、侯門恩/沈三姐被嫌棄的一生、后發制人
招安,他們未必不肯。再說這嘉州府的守兵很多和那些叛軍們都是同僚,正讓他們去剿匪,他們未必下得了手?!?/br>不過短短的一個多時辰,在官府大鬧一通的叛軍們就跑的沒影了,一個活的都沒抓到,此事按照常理來說頗有些蹊蹺。不過叛軍原本就是嘉州府的守軍,李景若又派剩下的守軍們去追,他們過去曾朝夕相處,此時雖分道揚鑣,卻還有情意在,因此才會故意放虎歸山,讓那些叛軍都逃了出去。如今再讓守軍去抓人,只怕他們也會敷衍了事。李景若連連搖頭:“不可,絕對不可!唯有天下大亂之時,民無定主,官府才應招降賞附鞏固實力。如今這嘉州府附近的流寇賊匪都已不成氣候,唯有一支叛軍在外作亂,若不嚴懲,會為那不法之徒樹立何等榜樣?!方才劉太守也說了,出了如此大事,必須有人負責,叛亂的罪魁禍首卻不嚴懲,成何體統?!”劉汝康猶豫道:“你說的是有道理,可是……”李景若道:“嘉州府的守軍不頂用,便從其他州府去借!那叛軍首領的人頭,必須砍下,在城門處懸掛三日,以示警戒!”劉汝康一回頭,只見一貫清雅的李景若臉上的笑容竟然有些猙獰,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哆嗦。那些叛軍大年三十的晚上作亂固然可恨,不過李大都督怎么一副要將他們扒皮拆骨而后快的模樣?難道此事還有什么隱情?劉汝康縮了縮脖子:“我知道了,我這就繼續派人去追查叛軍的蹤跡?!?/br>李景若道:“去吧,絕不可姑息!”李景若要把宋諾調到襄城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高展明的耳朵里。高展明在房里繼續統帳。叛軍的事情輪不到他來管,他要快點把帳和積壓的訟獄案都處理完,等到元旦之后就和新來的判司交接,然后就準備走馬上任出任縣令了。引鶴從外面走進來,回稟道:“李都督回來了?!?/br>高展明點了點頭,心不在焉地問道:“他處理宋諾沒有?”雖然李景若和劉汝康命令士兵守口如瓶,可是守軍叛亂的起因還是在民間流傳開了。高展明是親眼見過宋諾如何當街鞭打逃兵的,他大概也能猜到是怎么回事?引鶴道:“奴才聽人說,李都督打算給他升官,把他調到襄城去?!?/br>高展明一驚,手里的筆連忙擱下了:“把宋諾送回襄城去?”引鶴道:“奴才是這么聽說的。具體怎么回事,爺還是自己找都督去問吧?!?/br>高展明放下手里的活走了出去。李景若正在屋里批閱公文,見高展明進來,立刻喜笑顏開地將桌上的東西都推到一邊,拍了怕身邊的位置:“坐到這里來?!?/br>高展明在他身邊坐下,道:“聽說你打算把宋諾送到襄城去?為什么?”李景若道:“宋諾這家伙,是個不能成大事的人,但卻不是不能辦事的。除夕那晚,叛軍放火焚燒官府,他立刻組織守軍反撲,我看他治下的官兵們去救火,果真都是訓練有素的,若不是他們,只怕官府還要燒得更厲害些?!?/br>高展明道:“的確,他只是不適合嘉州府?!?/br>李景若道:“我聽說他過去曾在安南領過兵,因為得罪了安南都護府的官員,才會被貶官淪落嘉州府。他這家伙就是不知變通,到了此地之后,也不會收攏人心,最后鬧得底下的人竟然不服他,鬧出了這等造反的大事來。確實有些可惜了。假若不是遇上了天災,興許他是個不錯的校尉?!?/br>高展明盯著他打量片刻,試探道:“襄城富庶,沒有蝗災,所以你才派他去襄城?”李景若只是一笑,卻不答話。高展明突然有點心驚。襄城的兵力并不多,全國的兵權幾乎都聚攏在幾位節度使手中,襄城只有幾萬軍力,而且這么多年來肯定有一套自己的體系了。李景若把宋諾送回襄城去,除非當真是為了收繳他的兵權,若不然……那宋諾又是打過真仗的,李景若調他回去,如果是為了讓他帶兵……高展明越想越覺得惶恐。李景若到底藏了幾分野心?他所謂的置辦家業究竟是什么家業?襄城那里難道……李景若見高展明臉色幾變,拿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君亮?”高展明猛然回過神來,欲言又止地看著李景若,什么也沒問。李景若道:“你想什么那么出神?”高展明道:“好刀要用在刀刃上,是不是?”李景若怔了怔,竟然笑了:“我這里就有一把好刀,不知道君亮兄能不能替我開個刃?”高展明翻了個白眼:“自己開吧?!?/br>李景若哈哈大笑,湊上前促狹道:“我這里還缺四十兩銀子……”高展明把他扔下的毛筆又塞回他手里:“我先出去了,不打擾都督大人的公務?!?/br>李景若撇嘴。高展明走出兩步,又忍不住回頭看。李景若臉上正掛著溫暖的笑意盯著他瞧呢,四目相對,高展明又把視線挪開了。這件事……大約是他想太多了吧。高展明甩了甩腦袋,開門出去了。第六十八章京城局勢叛軍從城中逃離后,占山為寇,又打劫了幾支商隊。李景若調來了其他幾州的兵力,全力剿匪,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把叛軍打得落花流水。叛軍不得不躲進山里,行蹤隱秘,不敢再露面。轉眼過了元宵節,年夜算是過完了。劉汝康遵守自己的承諾,一過了元旦,高展明的升官令就發了下來,調任上縣令,從六品上。高展明離京也有三四個月了,京城里又是另一番氣象。最主要的便是李長治和高家的矛盾越來越激化了。許皇后所出的皇長子今年已經六七歲了,趁著過年的時候,由高太后做主,舉辦了冊封儀式,將皇長子封為了太子。李長治不喜歡許皇后,連帶著自然也不喜歡她的兒子,關于立儲的事,其實他已經和高家打了幾年的拉鋸戰,先些年西域有戰事,他就借口戰事未平而一直拖延,尤其趙貴妃的肚子夠爭氣,給他生了個皇子,他一直把趙貴妃出的兒子放在掌心里疼,想立趙貴妃的兒子當太子。高展明離京的時候,趙貴妃又懷上了一胎,肚子漸漸有些顯了,皇帝找了御醫來看,御醫說這一胎很可能又是個皇子。李長治喜不自禁,高家卻越來越焦急。趙家所出的皇子越來越多,而皇帝冷落許皇后,這五六年里許皇后肚子里一點動靜都沒有,別說皇子,就連公主都沒一個。為了鞏固皇子的地位,到了過年的時候,高家強硬地辦了冊封儀式,不管皇帝用什么借口拖延都一概不理會。高家動員了朝中一半的官員出面聯名上書請求立太子,李長治也沒有辦法。不過趁著加封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