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1
書迷正在閱讀:三娘、月白如紙、醉解蘭舟、花朝月夕、寵宦、空蕩蕩的愛、正當我被測出五靈根時、苗家大院、侯門恩/沈三姐被嫌棄的一生、后發制人
越有共鳴。他造謠夸大,反倒是對高嬙投其所好了。果不其然,高嬙聽了高展明的話,狠狠拍了下茶幾,勃然大怒:“豈有此理!好一個趙家,哀家不知道,那趙家竟敢如此任意妄為!簡直不把我們高家的人放在眼里!”前幾年皇帝更換宮廷御香的供商的事情她是知道的,可她身為太后。既要掌管后宮,又要插手朝政,恨不得將事事都抓在自己手里,有些事情難免管不周全,這件事她當時就沒有心力去管,高元青死了,高展明年紀小,和唐雪兩人又不會進宮來找她哭訴,換了都已換了,過個幾年,也只有這么著了。而高家外面的產業,她更是沒有心力去管的,都是高家的幾個兄弟在外面管著,但高家的這些國公侯爺們,手里手里大片的產業以及政務都忙不過來,誰又有空去cao心高展明的死活?外面的人也是覷準了這一點,高展明家中產業才淪落到今日的地步。高展明在一旁裝的氣惱憤恨,高嬙咬牙切齒道:“這些事情哀家并不知道,今日既然聽你說了,哀家就不會置之不理!你放心,只要哀家還坐在這宮里一天,他趙家就萬萬別想要逍遙。這件事哀家去辦,明年宮里御香的供應,一定會回到你手里!”高展明心中不由大喜。拿回了這條線,他生財之路又多了一條,慢慢把生意做回高元青當初在時的模樣,甚至更甚于當年,指日可待了。有了錢,他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高展明和高嬙兩人又一起痛陳了趙家數條罪過,高嬙道:“明兒,哀家今日找你來,不止是這些事,還有別的想和你談談?!?/br>高展明忙道:“姑媽請說?!?/br>高嬙道:“埃及若記得沒錯,你是丁丑年生的,差不多是成家立業的年紀了。都說你文采不凡,所以你的這些文章哀家都特意看過了,不少王公大臣也在看,你的見解果然出眾。你在文中說,天下的財富總數已定,國庫富則百姓窮,國庫窮則百姓富,增加賦稅,乃是與民爭利,歷朝歷代皆是如此。若要國富民安,則應增加天下財富的總數,這才是雙富之舉。哀家還是頭一回聽見這樣的說辭,十分有趣,今日召你進宮,便是想詳細聽你說說,到底怎樣做到雙富?”高展明道:“侄兒通讀史書,前朝許多明君武帝,為開闊疆土,大肆征伐,令蠻夷聞風喪膽,不敢再侵擾我國。然而練兵強國,需要不少軍費,國庫每年大部分支出都用在了軍費上。最后蠻夷平定,百姓窮苦,國庫空虛,又要花數載甚至數十載養民安生。侄兒以為,練兵強國,是必須的舉措,若無疆土,何以言國?如此就不得不增加賦稅,充盈國庫??墒侨舴窃庥鎏鞛?,天下的生產乃是定數,每年稻禾的收成只有那么多,增加賦稅,國強民窮。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生產,如此一來,既能保障百姓的生存,國家又有富裕?!?/br>高嬙道:“如何提高生產?”高展明道:“這一點,并非侄兒一人一力可為。侄兒聽說民間有些百姓有妙法,或是在耕種的功夫上,或是在灌溉的功夫上,相鄰的兩畝田,有的可產十擔稻米,有的卻只能產五擔;另外民間亦有能工巧匠,發明木牛流馬等物,代替人力,提高效率??蛇@些方法往往不能在民間普及,原因只在一點:藏私。有人會將妙法傳與兒孫,可兒孫卻未必能繼承,往往過幾年,那些妙法秒術便失傳了,十分可惜。人之所以藏私,只為牟利。若我能令我的田地種出別人種不出的東西,我亦不愿將此法外傳,天下獨我一家生意,我便能賺的更多。這對個人來說,自然是好事,可對于國之發展卻不利?!?/br>高嬙點頭:“有理。你接著說?!?/br>高展明道:“侄兒心想,若要提高天下的生產,絕非一人之力可為,需要朝廷的扶持。那些能人,無非為一個利字,他一人獨占秘法,一生可比旁人多賺一百兩銀子,那朝廷就設立資金,征集這些秘法,他為了一百兩,朝廷就給他一百二十兩,然后將此法在天下普及,一旦提高生產,朝廷每年的賦稅收入亦可增加,便不是一百二十兩銀子的增益了。另外朝廷可專門開辟官部,國庫出資,培養能人巧匠,凡有能發明提高生產、治理災荒的妙術者,無論是木工、金工、農夫、商賈甚至賤籍奴隸,只要獻計,都可重金嘉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br>高嬙聽了這些,似乎興趣并不甚濃厚:“如此確不失為一樁好事,可亦會有江湖術士借此招搖撞騙,又該如何處置?”高展明道:“這是不可避免的,一旦推行此政,必定需要數年才可見成效。朝廷可每年給與那些能工巧匠一筆撫恤金,不必太多,按照階級發放俸祿,再開辟田地作坊,試驗那些秘法,若有成效,推廣出去,以三年為限,三年后在民間確見成效,再予以重金獎賞?!?/br>高展明說到這里,停頓了片刻。他文中涉及的都是民生大計,可是他知道在高嬙心中,民生并非第一位的,放在首位的事權勢。因此他腦中略一轉,道:“若是推行此政,頭幾年,朝廷的支出定然會增加,數年之后才可見收益。侄兒認為,此法宜早不宜晚。就說如今朝中局勢,藩鎮節度使擁兵自重,就連朝廷都不得不忌諱,京畿雖有十萬親兵,還是太少,畢竟京畿的親兵與藩鎮的重兵不可同日而語,地方軍閥是在戰場上磨練出來的,打過實仗,訓練有素。侄兒說句忌諱的話,萬一,萬一藩鎮造反,京畿十萬親兵未必能夠應付。因此若不能削弱藩鎮兵權,京畿還應該設置更多兵力才是。藩鎮長官如何肯被削弱?且削弱藩鎮,外敵來襲又該如何是好?因此此法為下策,上策應當加強京畿守衛。要添兵,就要有錢,不光有錢,還要得民心,百姓才會自愿入伍,拱衛皇權。若能增加民間生產,一則充盈國庫,二則能得民心。若是順利,三五年內,就見成效?!?/br>高展明的話果然戳中高嬙痛處。她對趙家的忌諱,就是因為趙家身為藩鎮節度使,轄地民富兵強,她一直想要削藩,卻阻力重重。高展明的方法她不知可不可行,但高展明的立場卻與她出奇一致。因此她迭聲贊道:“好!好!雖不知此法是否可行,但你的想法和眼界十分出眾!今日聽了你這番話,哀家簡直如沐圣水!你年紀雖輕,卻有這般見識,原本哀家還想等你再年長幾歲,再叫皇上召你入朝,可如今看來,自古英雄出少年,不該再耽誤你的年紀了!你回去等著,過幾天哀家就下詔,封你一個朝散郎。哀家身邊正缺得力貼心的人,你到哀家身邊來,好好替哀家收拾那些jian佞小人!”高展明聽了這話,遲疑片刻,竟起身向高嬙下拜,輕聲道:“姑媽,侄兒想參加科舉?!?/br>第三十七章李景若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