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9
書迷正在閱讀:奇異遠古世界歷險記、啞之咒術師、金屋藏鮫、有子事竟成、太子不上門、皇后難為、教科書式寵愛 [重生]、最佳替身、我真不是騙你跟我結婚、少君無雙
只硬著頭皮道:“成祖有令,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后?!?/br>這金科玉律一下來,竟然就硬生生拗了接近兩百年!虞璁只覺得血都在往腦門沖,惱火的簡直想揍人。真踏馬成也朱棣敗也朱棣!這火器填裝時間這么久,真的到了戰場上還站在前面,不是送人頭是什么?!蒙古騎兵講究個輕騎沖擊,人家快馬揚鞭唰的沖過來,你這邊還在低頭填彈藥,打得贏才怪了好嗎!他知道文官們愚昧迂腐,沒想到武官也好不到哪里去!虞璁閉了眼睛,深呼吸了三遍,跟自己反復念叨道:“莫生氣……莫生氣……”“既然朕來都來了,那把那些花里胡哨的火器都搬出來,全都cao練一遍?!?/br>后世的文人在描述軍火之威時,往往都極盡辭藻,說爆炸聲‘可聞百里’,說手銃只用三錢□□就可以傷敵于三百步之外,還能一箭雙雕。皇上屏息凝神的坐了下來,看著那幫士兵哆哆嗦嗦的開始打火炮。這設計的都是什么玩意。裝填量小,炮膛不能正確的引導方向,發射也飛不了多遠。完全都是些花架子!一看皇上神色大變,一眾人都自覺地安靜如雞,生怕又被拖出個誰來砍腦袋。陸炳站在他的身側,開始思索之前的那幾句話。皇上難道想造出,能夠單人使用和填裝的手銃,并且給執罡軍的每一個人都配置上?這樣的軍隊一旦被打造出來,當真會成為一支鐵騎!“朕決定了?!庇蓁ы?,咬著牙開口道:“如今三大營不堪一擊,倒不如都領了俸祿,來為朕造軍火廠?!?/br>討回河套宜早不宜遲,越往后拖,蒙古人就越養的膘肥體壯,更打不過。這些官兵如今cao練也只是擺個花架子,屯田也不需要他們來忙活。倒不如把原有的軍器局給擴充搬遷,壯大發展。明朝和元朝,在這方面的投入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明朝的軍器看似井然有序,兵器制造分給工部和內府監局主管,下轄軍器局、□□局等分局,其中工匠有接近幾萬人。但是分散而雜亂,到最后根本沒有系統的管理和統籌。相比之下,元朝的中央依次由軍器局、軍器監、武備監、武備寺、武備院等主管造兵,機構品級越提越高。就連軍隊都自帶工匠,隨軍制造各種應急的兵器。眼下工部完全忙不過來,根本沒時間來主持新的兵工廠的建造。倒不如因地制宜,分出一波——特別是這些對火器一竅不通的瓜皮士兵,讓他們去聽指揮摞磚蓋房造倉庫,給工匠們更大的施展空間。至于待遇問題——那就采用項目制好了。手銃一個項目組,火炮一個項目組,地雷一個項目組,把內府監里的工匠們重新分配規劃,全部都增加對應的按勞分配制度。虞璁當天晚上回去,直接把三大營和兵部的高管們拎來開會,連喝茶帶黑板指揮講到了子夜,完全沒給這幫老頭子任何偷懶的時間。你們劃水了幾十年,現在也該精神點起來干活了。整個北京城,依舊是四九的構局,但是無論是功能區的分布,還是居民區的擴張,都做了充分的考慮。虞璁哪里學過什么城區建設管理學,他完全是把曾經對北京的印象,和自己一點點的記憶,全部都遷移過來,再按照實際情況修改。人口是必然要擴張的,各個區域包括云祿集在內,都會不斷擴大化。皇帝三更半夜的抱著一盞茶對著京城地圖枯坐,隱隱感覺出不對勁來。怎么這商業都開始日益顯赫的發達了,外來人口增加的并不多啊。城區擴張和人口發展的速度,完全慢于自己的預計。他一抬頭,就瞥見陸炳依舊守在自己的身側,連半分困意都沒有。“阿彷,我有個事不明白?!?/br>虞璁琢磨著其中緣由,一五一十的跟他把這問題說了。陸炳聽完,無奈著低笑一聲道:“陛下,因為有路引啊?!?/br>別說這藩王們沒有自由,在虞璁下旨前都被拘在府里。這天下的子民,也完全沒有任何的人身自由。所謂路引,就大概同通行證一樣。這古代的明朝子民,怎么可能跟里描寫的那樣,可以輕松的穿梭往來于各省。但凡想要離開本土的,都必須找官府開具文件,并且必須帶在身上——那便是所謂的路引。官兵們在路上看到閑逛的百姓,如果盤問出是本地人還好說,若不是本地人還沒帶路引,那是要坐牢的。——也正因如此,只有門路處處通,跟官府能打好關系的大商人能夠攜家帶口的往京城來,真正需要的流動人口卻被禁錮著,還被釘在老地方種田。虞璁聽到這話,坐在龍椅上想了半天。這都是老祖宗們留給自己的一番心意啊。可以說臟話嗎?這前幾輩之所以這么設定,是因為他們需要穩定政治。農民們安安心心的種地,國家就能穩定許多。問題就在于,之前的地都被藩王們占了,可如今的農田已經悉數歸還,國家稅收也在不斷恢復。皇帝想了許久,才鄭重道:“我覺得,可以開啟新的一輪全國降稅了?!?/br>他把賦稅的改革交給了王陽明和楊一清,重點在于把實物的稅收都轉化成銀兩,加強全國的貨幣流通。但是當務之急,是在鞏固農耕的基礎上,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不發展,科技就進步的慢。虞璁知道,等再過二三十年,可能就有第一批資產階級出來,到時候自己的兒女們又得費一番手腕,完成新一步的調和。可眼下,如果不能帶動全國富裕起來,自己也不可能去安心打仗。他最期望的,就是能看到國富民強,同時又政治昌明,無風無雨。總的來說,這個方向應該是沒有錯的。眼瞅著國子監的工作即將收尾,楊慎總算松了一口氣,想找老朋友楊一清去喝喝茶。沒想到楊王兩位大人都忙得腳不沾地,聽說午飯都只是匆匆扒了兩口。你們兩也有今天啊。楊慎忍不住一笑,示意那滿臉為難的小吏不必過去通報了。多虧皇上分來的這些新抄錄使,整個修書的進度都快了許多。因為中已有對工、農、醫三科的修撰,加上文思閣和幾大藏書樓的傾囊幫助,國子監只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第二道的精修和第三道的統修。楊慎呼吸著難得的清新空氣,伸了個懶腰,突然想寫兩首詩慶祝一下。他一扭頭,卻瞥見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