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0
,鐵匠拿去很快便能用。沈歌聞言將鐵塊交給鐵匠,鐵匠用長鐵鉗夾起初步處理好的鐵塊也不耽擱,直接夾到另一邊的砧板上,示意旁邊兩個學徒上來,而后舉起大鐵錘便開始捶打。相比起荀飛光他們,鐵匠動作更為熟練,利落。綿軟的鐵塊在他與他的學徒手下很快就被展平拉長,初步呈現出槍頭的形狀。再擊打幾下,槍頭便大致做出來了,剩下的要等槍頭冷卻過后,再慢慢進行細微的調整,而后開刃。棚子里又熱又悶,沈歌他們看了一會兒就不再看,轉身走了出去。“如何?”沈歌面上含笑,靈動的雙眼看向荀飛光與韶信兩人。“很好?!避黠w光眸中含著贊嘆,喟嘆道:“我從未想到清凌衛們還有打鐵的本事?!?/br>“這種事情并不難,有人教一教就會了?!鄙蚋璧?,“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有師父在,稍微一教便能上手。想我們這打鐵,兵丁參與進來后,原本一個月只能制作出四十個槍頭,現今一個月制作三百來個槍頭都不在話下?!?/br>“品質如何?”“與先前相差無幾,甚至雜質更少,品質更好一些?!鄙蚋枵f著帶他們去看成品。荀三早些日子抵達,現已接手清凌衛的后勤,有他的配合,沈歌傳下去的命令被執行得極好,就如這批軍械一般,沈歌吩咐一聲,荀三便早早準備好了槍柄,仔細裝配上便能使用。這批槍乃是為新加入的清凌衛特制的槍,上好的硬木棍,早就被做出來了,打磨拋光好后上油,只等著配上槍頭就能用。沈歌在倉庫里找新做出來的成品給兩人試手,荀飛光與韶信都是行家,基本上一掂量就知曉這批長槍品質如何,故拿到手時兩人都有些驚喜。韶信拿著長槍耍了個槍花,興致上來,就在原地舞完一套槍法,他長槍舞得如蛟龍出擊,動作停下來時,長槍猶在顫動,威勢不減。“好!”沈歌眼睛一亮,拿起另一桿長槍拋給韶信,“韶大哥,你再看看這桿槍,看它與你手上那桿有何不同?!?/br>“嗯?”韶信拿過來仔細瞧了瞧,面上有些疑惑。荀飛光先發現端倪,接過來仔細看,問,“這兩桿槍差不多?”沈歌連連點頭,這兩桿槍論是外觀還是重量,乃至手感都差不多。這些槍在類似于集體流水線的環境中被生產出來,受個人風格影響極小,比較好做品控,廢槍也少。“有軍士們做好的粗胚打底,鐵匠的效率大大提升,這一排槍全是一名鐵匠做成的,自然差不多?!?/br>流水線分工作業出現得比較晚,縱使是沈歌前世也是二十世紀的事,這年頭壓根沒有這種先進的方式。荀飛光敏銳地意識到其間的價值,“這么說來除了槍之外,其余事務也可采用這種方法,分工來做?!?/br>荀飛光幾乎一點就通,立即聯想到其他行業,如種地,倘若有人專門除草,有人專門播種,有人專門施肥,那么那個人做熟了某一樣,動作自然會快得多,合作起來,這一幫人做出來的事也多。沈歌點頭,“是,不僅長槍能這般做,其他事情亦能這般做?!?/br>夫夫倆對視一眼,都想到一塊去了,唯有韶信還有些不太回得過神來。有分工合作的法子在,這一批的軍械準備得非???。荀飛光令人將長槍分發下去,五人一組,命將士們迅速將長槍練熟。這么多將士,光是各種訓練也不頂事,必須得經過真正的戰場洗禮,方能練出一支虎狼之師。沈歌將這想法與荀飛光一說,荀飛光亦深以為然。大燕先前無人這般練過兵,莫說大燕,縱使整個歷史上也無人這般練過兵。荀飛光知曉沈歌的來歷,他以前的奇思妙想亦不計其數,像甚負重跑,拉練,林地生存,水中訓練,清凌衛的訓練早已自成一家,花樣之豐富,整個大燕無軍能及。在這般洗禮之下,清凌衛的將士越發靈活,從上到下,都有一股“奇”所在,兩兩對戰之下,他們的腦筋往往非常靈活,奇計百出,哪怕荀飛光見到,偶爾都會嘆一聲。荀飛光本身的帶兵風格極正,他的兵向來令行禁止,悍勇異常,向來比較少用一些偏奇的計策。現今的清凌衛在沈歌提供的建議下,經過不下十種訓練,被坑過無數次,但凡參加過兩兩對戰的兵丁都學會了主動去思考,而不是單純等上峰的命令。這么一來,清凌衛上下的靈活性大大增強,更令人頭疼,戰力也直線上升。很明顯,清凌衛雖然與沈歌待的時間不長,但這支軍隊已染上他的個人風格,不再算荀飛光一手帶出的兵,而有兩人共同的風格。此次以戰代練,以戰養戰亦是沈歌的想法。這時代可不像后世那樣太平,尤其這里乃是南關,周圍蠻夷,洋夷無數,占山的土匪也不少,若清凌衛真想找人練手,一片一片地區清理過去,光是南關府就夠清凌衛練個一年半載。沈歌的第一個目標乃是對準那些占山為王的土匪。與沈歌前世看的影視劇或不同,這些土匪并不是那些被逼無奈,只能上山的狹義之士,這些土匪兇殘蠻狠,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沈歌甚至聽過有某個村的某個人得罪土匪,以至于整個村被屠殺殆盡的慘烈事件。南關府有商隊往來,好吃懶做的大小流氓們往往喜歡上山,直接打劫,不勞而獲。往年南關人少,駐扎的兵丁不多,官員們本身就怕死,只要沒出大事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誰都不想去啃那些硬骨頭。多年放縱之下,南關府的土匪成了氣候,土匪橫行甚至成為南關的民風,南匪的名聲早已傳遍整個大燕。清凌衛有兵有糧,需要錘煉,正好拿這幫土匪練手。荀飛光毫不猶豫便同意沈歌的想法。一來這幫土匪盤踞這片土地多年,百姓深受其害,荀飛光身為一方長官自然要庇佑一方。二來則是這幫土匪再怎么蠻橫也是莊稼人出身,受過的訓練有限,武器更不必提,不會是正規軍的對手。荀飛光雖欲手下兵丁得到訓練,但也不會叫他們去送死,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傷亡最好不過。從土匪身上煉器,先找一找戰斗的感覺,慢慢進步道對付洋夷,對付倭寇,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此次出兵,荀飛光與沈歌都不會在第一線,甚至韶信也只帶過幾次,大部分時候,出去練兵主要由千夫長既幾名裹刀將軍帶隊,偶爾也會由百夫長們帶隊。這邊的土匪多歸多,但規模都不是很大,往往要百夫長帶領麾下便能將土匪一鍋端。多來幾次,哪些小將領有指揮才能,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