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9
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給他擋了不少桃花。其實中間還出現過幾個穿越者,但心思不正,被邵巖送走了,邵巖得到的物資已經足夠他們小隊什么都不干吃到死,他留下來的理由跟她一樣,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畢竟末日世界已經跟古代沒有什么兩樣,都得靠自己雙手來造。還有一點,他也是有野心的,他的野心跟宋杰不同,他想要看看大魏一統亞洲,尤其日本,畢竟他是當過兵的,有一種情結,想要親自上一回戰場。“……我沒有建功立業的心,也沒有其它什么期盼,所以我想要回去了?!?/br>元清帝蹙眉:“真的不再考慮一下?”皇后要走確實不在他的預料之內,雖然他知道他們總有一天會離開,但這樣猝不及防,還是讓他有點不能接受。尤其這個要走的人是皇后。“我心意已定,陛下不用再勸我了?!被屎笊裆珗远?,“陛下不用擔心宮中事宜,我走后有太后有貴妃,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陛下莫要小瞧了母后,還有貴妃,這些年她可學會了不少?!?/br>后宮的管理制度經過她一點一點的修改和完善,要管理并不難,她從三年前就開始慢慢教給太后和貴妃,太后從前只是為了性命藏拙,其實并不笨,再怎么說她也曾垂簾過數年,手段還是有的。以太后如今的身體狀況,再活個三十年不是問題。貴妃更不用說,她是仙人轉世,智商只高不低,只是從前不通世事而已,經過幾年的相處,早就開竅了。元清帝嘆氣:“你知道朕在意的不是這個?!?/br>皇后不同于其他穿越者,他當初是對她動過心,想要和她過一輩子的,只是一開始被皇后的“冷淡”打了回去,而他本身也不是主動的人,便不再主動,當時他想著反正他們有一輩子時間慢慢磨合。只是沒想到后來事情會發展成這般,以至于說開之后每每回想起來,都叫他有些哭笑不得。所以盡管他對皇后早沒了那些心思,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和感情還在,他沒有皇姐,皇后在他心中就相當于長姐,長姐要走,他自然不舍。皇后也嘆氣:“我當然也舍不得陛下,舍不得你們所有人?!?/br>她看著元清帝從青澀的少年長成現在意氣風發的青年,幾乎像看著自己的弟弟或者半個兒子,又如何舍得。“可是,我得回家?!?/br>她露出一個笑,不是那種標準皇后式的微笑,而是真誠的純粹的,像一個小女孩:“我想我媽做的紅燒rou了?!?/br>第162章病重皇后心意已決,元清帝縱使不舍也尊重她的決定,不過皇后的身份擺在這里,她想要離開遠沒有像梁才人那樣容易。首先得找一個原因,如今朝內朝外四海升平,帝后威望可謂前所未有,甚至超越了大魏開國帝后,梁才人那種中毒離開的方式便不適用,否則元清帝還得想辦法找個幕后黑手出來,然而并沒有。于是最終只能定為病逝,有貴妃幫忙作假,隔天整個長安城都知道皇后病了,而且是急癥重病。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醫學在大魏的發展可謂神速。醫者并沒有儒生那樣頑固,有太醫院一眾頂尖醫者帶頭,又有元清帝圣旨明下,新醫學的推廣幾乎沒有遭到半點抗拒,畢竟原本大夫的地位就不算高,而經過醫改后,大夫的地位呈直線上升。當初的衛生所計劃已經在大魏遍地開花,平均每三個村莊就會配備一座衛生所。醫生考核制度設立后,那些以往招搖撞騙醫術不合格的都被剔除,其中一些敗類更是被刊載到報紙上公之于眾,每年考核通過的醫生名單也會公布出來,包括身份牌號碼和年齡特征,正是以防有人假冒害人。想要成為醫生行醫必須得拿到行醫資格證,否則即便開了方子,沒有醫證號碼和簽名,病人便是拿到方子也不會有藥房會給抓藥。對元清帝來說如今正是缺少人口的時候,每一個百姓都十分重要,所以不管是醫學院還是婦科院他都大力支持發展。幾年下來,百姓們對衛生所越發信任,有官員每周每月不間斷的宣傳,包括衛生所展開的下鄉義診科普等活動,民間巫術迷信基本杜絕,至少再也不會有人相信喝符水香灰能治病了。醫學院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極高,醫學院每年都能收到大量來投的學生,甚至包括各國夷人。所以作為醫學院院長的元佩和太醫院院使楊仲仁一道親自診出來的病,誰也不信會是作假。大家不得不相信,皇后確實病重了。一時不管真心還是假意,整個長安城沉寂下來,這些年受過皇后恩惠的百姓無不哀戚,甚至有人去寺廟拜佛祈求,其中以慈幼局的孤兒們最甚。皇后這些年一直在大力推動慈善,不單單是在長安城,全國各省府的慈幼局能建起來并且運作完善,大半是皇后的功勞,這樣大的一個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凡皇后有一絲貪心或者疏忽,這項工程便會淪為表面,然而皇后絲毫不放松的建立起來了,哪怕她足不出戶,連長安城都沒有出過幾回。不止是慈幼局,還有安濟院,慈幼局庇護的是未滿十六的孤兒,安濟院則是為殘障百姓所設。慈幼局中雖說也有生下來就得病或殘缺的,但他們到底年紀小,可以從小培養,只要不是毫無行動能力,都能學到一項技藝日后得以糊口,而且慈幼局的孤兒們大約沒了父母的緣故,同一個局里長大的便相當于兄弟姐妹,凡有了出息的都會幫扯一把。大魏畢竟還是以仁信禮義為先的時代,不管這些孤兒是想要博一個好名聲,還是真心如此,都會一直做下去。慈幼局的孤兒們正趕上了好時候,大魏正是急缺人才的時候,元清帝對他們有很大的期望,想方設法栽培他們,他們未來會有無限的可能,相比之下安濟院的百姓就沒有這般幸運了。這些人大都已經成年,有不少被家人所厭淪為了乞丐,便是他們想要自力更生也沒有人會雇傭,尤其那些連田都種不了的,活活餓死凍死的不在少數,更有許多被父母親人放棄送入深山喂了虎狼。這些年倒是好了些,有了土豆等新作物,好歹不會少了一口飯吃,但這些人的生活依舊是問題。于是在居養院和慈幼局相繼成立后,皇后又提出了安濟院,來安置這些無家可歸的殘障人士。居養院有寺廟和道觀負責,基本不需要朝廷花費多少,只每月每季按時上門檢查就好,慈幼局的孤兒們長大成人都會離開,甚至反過來回報慈幼局,唯有安濟院可以說只有開支沒有收入,完完全全是花錢供養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