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4
出了城。“都到齊了?”魏懷站在馬車前。“齊了齊了?!蔽簮B忙道。魏懷居高臨下環視眾人一圈:“都給本世子聽好了,記住咱們此去是為了什么,在消息傳回長安之前,誰要是敢泄露半分,休怪本世子翻臉無情!”下面一眾紈绔立刻點頭:“世子放心,這是咱們建功立業的事,誰要是敢泄露就遭天打雷劈!”也有人面露猶豫。魏懷打量幾人:“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怕咱們這一查牽扯出你們父親,也牽連到你們的前程是不是?但前程是自己掙出來的,再說即便你們父親加官進爵,跟你們有何關系?趙三兒,我記得你爹可最屬意你二弟,根本不管你吧,還有留哥兒,誰不知道你爹寵著你那庶出的大哥,你們自己不爭,難道就以為你爹能把家業給你們?日后還不是要仰仗兄弟的鼻息?!?/br>幾個紈绔臉色難看,眼中透著怒意。魏懷心中卻很滿意,這些人可都是他專門挑選過的,紈绔歸紈绔,本性卻都不壞,只是喜愛玩樂了些。除了那些真紈绔無藥可救的,往日他們胡鬧,不過是因為未來沒有什么指望,他身為魏家人,幾乎落地就注定了這輩子只能做個領著歲供度日的閑散宗室。他幼時也曾幻想過上陣殺敵想或是科舉為官,但不行,他們從出生就注定了只能像牛馬一樣被圈養起來,唯一比牛馬好的,他們不需要干活。于是久而久之,他也就只能紈绔了。誰知忽然上頭改了主意,要提拔宗室,先前資善堂讀書的事兒他是趕不上了,第一批他年紀超了,第二批他年紀雖然在范圍內,但自懂事后他根本沒有認真進過學,反正學了也白學,還學它做什么。這下好了,叫魏恒那小子中秋在圣上面前拔了頭籌,一下翻了身,康王叔祖當年寵妾滅妻,放縱妾室害死嫡子,就為了扶那妾生子上位,如今天道輪回,便是康王叔祖也得看魏恒的臉色度日。誰曾想當初在他們中不起眼的魏恒竟然魚躍龍門,一下成了圣上門生,便是那些科舉出來所謂天子門生都及不上他們,顯然這些人是圣上打算培養的親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未來可期。魏懷雖紈绔,但不傻,心里也曾有過建功立業的念想,自陛下開始提拔宗室,心思便活絡了起來,背地里重拾起了書本,甚至悄悄跟隔壁慶寧郡王叔家的小堂弟學了新學,之后宋華跑去做了法醫,徐咸去投軍,都得到了圣上的贊賞,更叫他確定了圣上的心思。只是錯過了兩次進學,他一時不得門路,只能一邊拉攏調教手下這幫紈绔,一邊等待機會,不曾想還真被他等到了,陛下竟下旨將他們這群紈绔送進了大營,魏懷當時就贊了聲好,二話不說收拾東西去了。他不怕苦,就怕上頭不給他們出頭的機會。下頭這些也都一樣,要么是父母太過溺愛,要么就是在家中不得重視,正需要眼下這個機會。“況且你們有沒有想過,陛下為何要將這件事交給咱們來做?”他一臉深沉。下頭一個紈绔立刻舉手:“因為咱們牛叉!”魏懷:“……”“報告班長!”另一個紈绔舉手,“我覺得是因為咱們的身份,雖說咱們在家不受重視,但到底頂著名頭?!边€不忘拍一下馬屁,“尤其世子您,誰不知道郡王爺在圣人面前的分量,那些地方官,聽到您的名頭還不速速招來!”誰不知道所有郡王中,圣上最親近的就是安康郡王。然而魏懷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父王在圣上面前哪有什么分量,不過是因為他祖父曾在先帝未崛起前幫過幾回,而且他們這一支從來安穩不胡鬧,才得圣上多看一眼罷了。不過外人的誤會他們自然不會點破。“我覺得……”紈绔中也有腦子活泛的,“圣上看重的就是我們的紈绔?!?/br>魏懷學著大營里的教官握著馬鞭手叉腰,鼓勵道:“你說說?!?/br>少年連忙挺胸抬頭道:“雖說朝堂上的事我也不太懂,但督察官員瀆職貪污這種事,要派了巡查使去,那還是個官,誰知會不會官官相護,咱們就不同了,反正咱們是紈绔,即便打著名頭去,恐怕誰也不會當真,咱們就吃吃喝喝只當游玩,說不得就能調出魚兒來!”頓了下,“讓外人們瞧瞧,咱們紈绔也是厲害的!”“不錯不錯?!蔽簯逊Q贊道,“總算有個有腦子的,就是這個理兒,都聽明白了?”眾人點頭:“明白了!”魏懷有點懷疑:“明白了什么?”眾人沉默,你看我我看你,先前最先舉手的那個紈绔弱弱道:“繼續跟著世子吃喝玩樂?”魏懷:“……”最終艱難開口:“也對?!?/br>魏懷懷著復雜的心情帶著一眾紈绔踏上了吃喝玩、呸,建功立業的漫漫長路。這群紈绔出京的消息到底沒有瞞住太久,畢竟紈绔大營里還有其他行跡惡虐的真紈绔依舊在改造中,近一半的同伴消失,自然叫他們懷疑,不過元清帝也沒指望能瞞多久,只是截斷了魏懷幾人第一時間和家人通氣的路,這些紈绔們平日并不接觸政事,連自家親爹門下都有哪些官都不知曉,何況其他各家的。元清帝看中的便是這點,轉頭吩咐錦衣衛仔細盯著各家,看誰家會傳消息,魏懷那里他也交代過了。他倒要看看,誰會這個時候沉不住氣跳出來。賑災的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雖然派了士兵前去救助,但并不能事事全靠軍隊,高晏很快將災民們組織了起來,以勞力換取米面,重建被洪水沖擊的村縣,災民知曉是給自己建房,一個個干的熱火朝天。太醫們帶著醫學堂的學生日夜不停為每位災民診治,當地剛剛新建起來的衛生所也參與其中,記者們穿梭在災區撰寫記錄一樁樁事跡,很快刊登上報。在堤壩修復好之前,不斷有犧牲的名額報上來,若放在現代只怕整個省的官員都要膽戰心驚,但這是古代,一場戰爭犧牲的遠比這要多得多,所以盡管不斷傳來消息,卻在百姓們接受的范圍內。再者有豐厚的撫恤金做安慰,百姓只會心懷感激。趁著這件事,元清帝召集戶部和工部以及翰林院,抽調出十五名官員,成立水利調查團,命他們出發去往全國,勘探各地水利狀況,沿路順帶也可以對當地礦產等自然資源做一個初步調研,穿越者們雖知曉礦物分布,但畢竟隔著千百年,或許會有不同。同時元清帝也在時報上刊登了這一消息,公開招攬民間擅地理水利之人,若有意向可來京參加調查團所出的考試,百分試卷得分九十以上者可直接加入調查團,成為其中一員,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