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0
站到人群前,先沖著人群鞠了一躬,站在中間的婦女道:“不論多少只求心意,或許你的一文錢,便能救活一條命?!?/br>這婦女名喚蕓娘,便是兩月前從平陽府逃來的八個女子中領頭的那個,旁邊是她十歲出頭的女兒蘭姐兒。相比旁邊另外幾個還有些拘謹羞怯的女學生,蘭姐兒就要膽大多了,而且是新學生中學的最快的一個,梁院長親自夸贊過她。她此刻肅著一張小臉,緊抱著募捐箱,沖著每一個往捐款箱里投下銅錢的人鞠躬,她也曾失去親人,兩年前父親進山采藥時出了意外,她哭了整整半月才緩過來,也知道吃不飽是什么滋味,因著祖母偏心,她和母親時常饑一頓飽一頓,如今她吃得飽穿得暖,便希望那些遭了災的百姓也都能得到幫助過得好。捐款持續了將近兩個時辰,宋華幾乎是不停歇的喊著,到了最后聲音嘶啞,已經快要發不出聲來,募捐箱已經換了好幾個,還有些富戶直接寫了憑書蓋了印章,答應提供糧食。等演講結束,看著一箱又一箱的錢,別說那些女學生,便是宋華也暗自咋舌,心里對師父的崇拜更加一層。賑災演講只持續了三日,三日不長不短正好,太短有些人還來不及知曉,太長難免引起百姓心理反彈,除了頭一日,東市剩下兩日都是宋華幾個學弟代為演講的,他喊破了嗓子,一開口聲音沙啞的嚇人。不過他也沒有走,跟著護衛一道看守募捐箱。最后一日演講結束,百姓們慢慢散去,宋華指揮著護衛將箱子搬上馬車,這馬車還是同四通貨運借來的,圣上發了話,四輪馬車先用來貨運和公車客運,解決了這些再開放給百姓。正將最后一箱搬上去,幾個十來歲的少年氣喘吁吁的跑了過來。“等等等等——”跑在最前面的那個跑的太快一時沒剎住,撲上來撞到了蘭姐兒身上。“哎呦!”“??!”兩人沒穩住朝地上摔去,幸好旁邊有人,伸手接住了,才沒真的砸在地上。“對不住對不住……”少年連忙道歉,動作是習慣性的卑微。蘭姐兒被母親扶著站穩,搖搖頭:“不妨事,你這樣著急跑過來可是有事?”“不是,我們是來捐款的!”少年半垂著頭,他身后趕來的幾個也都跟他一樣,甚至不敢走到前面來,隔著五步遠就停了下來,局促的看著宋華幾個。宋華幾乎立刻識破了幾人的身份,這些顯然是賤民巷的孩子,只有賤民巷的孩子,面對他人才會如此姿態,俞小六最初便是這副模樣,只是如今早已脫胎換骨,非同以往了。“可是捐款已經結束了?!彼?。不是他瞧不起幾人,相反,賤民自己都生活不易,何必為別人來捐款。少年神色一慌,但很快鎮定下來,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布袋,抬頭對上宋華的目光,認真道:“這錢不是我們從家中拿的,也不是我們偷拿的,是我們幾個這三日去搬貨得來的辛苦錢?!鳖D了下,似乎怕宋華不接受,聲音澀澀補充道,“不臟的?!?/br>宋華頓時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他自小養尊處優,別說賤民,便是尋常百姓的生活他都未曾經歷過,跟隨師父學了法醫科后,才漸漸看到了以往看不到的種種,他對賤民是有些偏見的,卻不想這幾個少年竟會有這樣的心性。壓下心中的感慨,道:“既然你們誠心要捐,那我們便破例一回收下了?!闭f著抱了募捐箱遞到少年面前,“來,放進去就好?!?/br>少年歡喜,咧嘴一笑,露出兩個尖尖的小虎牙,顯得伶俐可愛,惹得蘭姐兒不由多看了兩眼。“快過來捐錢!”少年轉頭招呼身后的幾個同伴,等人過來一枚一枚銅錢分著丟進了募捐箱中,一個個異常興奮,仿佛完成了什么重要大事。宋華瞧著起了愛才之心,問道:“你可是讀過書?”少年遲疑,道:“只是識得幾個字罷了,算不上讀過書?!?/br>宋華笑道:“我觀你行事品性,你可愿隨我去醫學堂學法醫?”少年目光先是一亮,隨后搖搖頭:“不了,我已經答應了別人,要隨他一道做事,不能失信?!?/br>宋華不由對他更另眼相看了,賤民中有這樣品性的孩子,實在難得,若說剛剛是起了愛才之心,這下是真的想要將人招攬回去了,法醫科需要的便是這種品性的學生。“你答應了何人,我去同他說?!?/br>少年卻堅定拒絕了:“答應的事就得做到,不能說話不算數?!?/br>宋華又勸了幾回,甚至連自己的身份都擺出來了,仍舊沒有說動少年,干脆道:“你要隨那人去做什么事,我派人幫你們一道去辦,待事畢再來醫學堂也不遲?!?/br>少年又笑了,露出虎牙,目光晶亮:“我要去西天!我聽說書的說了<西游記>,我想去天竺一趟,說不定我會比唐僧和孫悟空還早到一步!”宋華頓時明了,又是一個被中說的天竺遍地是黃金吸引想去掘金的,自從問世,不少百姓被里頭描述的情形震到,有打算去高麗國挖高麗參的,或者去交織打算倒賣玳瑁象牙,去蒲甘挖玉石原石等等,恐怕日后伴隨著對其它各國越來越多的描述,打著發財夢出去的百姓也會越來也多。顯然是勸不動少年了,便嘆氣道:“既如此,我便不再勸你了,不過哪一日你回來仍舊可以來找我?!?/br>少年感激道:“謝謝大人?!?/br>放了少年離開,宋華正要轉身,忽然想起什么叫住少年:“啊,險些忘了,你叫什么?”少年回過頭來:“朱馴,我叫朱馴!”很多年以后,朱馴這個名字出現在教科書上,被稱為大魏第一富商,著名經濟學家,開啟全面國際貿易第一人。第145章俞生黃河水患救災還在繼續,早在急報送來的第二日,元清帝便招來如今的步兵統領吳靖,命他著手派兵奔赴前線搶險救災。元佩和梁平安包括皇后幾人,連夜回憶現代各種救災事宜,整理出來交給了元清帝,只等禁軍們去執行。因著筑堤撥款被貪一事,元清帝不是十分相信當地府兵廂軍,再者當地的士兵也及不上精心訓練出來的禁軍。吳靖接到消息當場就應了下:“請陛下放心,臣等必不負陛下囑托!”軍改之后軍隊設立了嚴格的升官制度,雖說士兵們的待遇越來越好,但除非有戰事,和平時期要想升官難上加難,這一次的抗洪救災恰巧是個機會,先前肅王去剿匪帶走了一部分,沒有被選上的士兵們無不遺憾,如今好了,機會又來了!吳靖作為步兵統領并不會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