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8
不過是能離元元近一些,最好日日能見到他一面就足夠了。哪想到會真的抱到元元,親到元元,日后還能……想到這一切,他覺得此刻整個人都是飄忽的,恨不能讓所有人都知道元元是他的。元清帝心頭微動,不由捏住皇叔的下巴,湊上去親了他一下,含笑哄道:“朕以后日日都叫你歡喜如何?”他這時才回過味來,剛剛那一通親吻叫他感覺極好,從前他不知道還能如此,如今知道了,便忍不住還想要再嘗試。他這樣說,肅王自然樂意至極,眼睛都亮了,連著點了好幾下頭。【叫我歡喜……】笑。元清帝:……又來了,自帶動態功能的龍陽冊,這樣下去恐怕真的不需要叫梁忠找秘戲圖來了。兩人達成了共識(?),互相整理好衣衫光明正大走了出去,除了雙唇有些紅,一切正常,宮人們不會直視他們的臉,自然也發現不了,再者肅王有分寸,沒有太過,等一路走到紫宸殿,已經看不出半絲痕跡。戶部尚書果然已經等在殿內,元清帝隨意將皇叔安排在一旁,示意他自便,然后也不避開他,跟戶部尚書討論起了人口普查的具體事宜。關于這件事,穿越者們提出的方案他已經給太傅和戶部尚書看過,并且結合大魏現狀制定了更詳細的章程,這一次只是就其中一些問題來具體探討。譬如如何確定每一個百姓都能被錄入,尤其那些住在深山中不常外出的少數民族,嬰孩是一生下來就錄入,還是等序齒,畢竟大魏嬰孩夭折的現象太普遍,一個家可能生五六個才能活兩個,若嬰孩不到一歲就夭折,是不是會占用一個序號。還有,戶籍序號是否要按照士農工商區分,比如士農序號排在前,工商最后錄入排在后,或者按照階層,每一層固定幾個數字,這樣日后單看身份牌便能大體猜到此人的身份。等等一系列詳細事宜,一項一項列出來,一項一項商議。有些可以立刻就下了決定,有些則得等落實下去,發現問題再解決,畢竟元清帝也不是萬能。這一商議,就一直商議到了中午,等終于解決了最后一項,元清帝和戶部尚書都松了口氣。“辛苦趙卿,不如留下來與朕一道用膳?!痹宓鄣?。一般只要趕上用膳時間,他都會留官員與他一道,因為習慣了,所以一時忘了皇叔在側,也忘了接下來還有家宴,話說出口才反應過來。戶部尚書余光瞥了眼一旁看書的肅王,當即笑著推辭:“臣心急普查一事,著急回去整理,陛下厚意,恐難遵從了?!?/br>【跟肅王爺這尊煞神共桌,還是算了吧?!?/br>元清帝心里松了口氣,揮揮手:“去罷?!?/br>戶部尚書行禮告退。他一走,肅王立刻丟開手里的書,目光灼灼的看了過來。元清帝知道冷落了他,他剛剛專注與戶部尚書商討,連皇叔的心聲都沒有在意,便朝他招招手,示意他過來。肅王立刻起身,同時目光不著痕跡的在他身上繞了一圈。【元元的龍椅……】元清帝看著眼前驟然出現的畫面:……龍椅上……這……嗯,似乎有些意趣。作者有話要說: 肅王:行走的春宮圖。第76章鏡子┃直視。元清帝對皇叔滿腦子秘戲圖已經無奈了,更無奈的他竟然跟著皇叔的念想跑了,還真的認真考慮了起來。反應過來的他心中一囧,迅速將越跑越偏的思緒拉了回來。拍拍皇叔的肩,安撫道:“宗室這會想必已經進宮,皇叔陪朕去赴宴,待家宴完,再仔細跟朕說說這一趟出去遇到的?!?/br>肅王有點失望,雖然幻想是幻想,但這差距也實在太大了些,他本以為至少可以再親一親,但正事要緊,只能應下:“是?!?/br>兩人便一道去了前頭,參加為慶賀元清帝生辰而舉辦的家宴,確切說是家長會。因為王五和大煙的事,秉著自己不開心也要別人一起不開心的心態,元清帝便順著這次家宴瞄上了清閑的宗室們。都是魏家人,朕這么忙這么辛苦,你們卻拿著皇餉吃喝玩樂,幫朕分擔用不著你們,但跟朕一起頭疼總可以吧?皇帝也是有小情緒的。折騰不了官員,折騰折騰這些宗室總行吧。自上次中秋家長會之后,那幾個憊懶的再入宮來就乖巧聽話了很多,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再也不敢在課堂上睡覺,顯然在家被收拾狠了,但是一步晚步步晚,要跟上進度沒有那么容易。原本聰明的倒是能趕上,稍笨一些的就慢了,為了這件事,夏嬋還專門制定了一對一互帶小組,最后發展到四人一組,后來宿舍改建好后,便以一組的形式安排住了進去。是的,宿舍。就在資善堂隔壁,建起了第一座類似現代的宿舍樓,與安王的百貨商場相似,二層磚木結構,男左女右,中間隔著一座小花園。原本進學的只有十三個學生,但先前中秋節宴時元清帝親自點了幾個,他這一親自打破年齡限制,頓時引得不少宗親遞貼進宮來,找太后的找太后,找皇后的找皇后,還有長樂公主的小姐妹托到了她頭上,希望能再收人。有不少怕元清帝不應,竟叫家中長輩顫巍巍進宮親自來說,元清帝便做出無奈的樣子不得不應了,實際上他要的正是這個效果。跟穿越者們學習到的現代知識越來越多,他越發覺得原本的十三個學生根本不夠,而且等這些孩子成長起來能幫他做事,至少也得七八年。所以年齡限制不得不開,雖然這些年紀大的基本已經定性,一時要改過來不容易,但年紀大也有年紀大的好處,至少在學習理解上要快一些,魏恒就是典型,不過兩個月,他就已經超過了崔昭,成了這批學生中的第一。但也只有一個魏恒,剩下的雖然后來趕上,但目前基本跟大班持平,要拉開距離只怕得在過些日子才能看出結果。這些特招的二十三個,最大的二十,最小的十二,魏姓占了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是那些公主郡主的子孫。為了刺激這些學生的上進心,并沒有將他們直接編入大班,而是讓他們單獨組成一個班,并且又分兩組,元清帝也提前放了話,以一個月為期限,追不上大班進度的下個月不用再來。而且在正式開學前,邵巖給這二十三個學生來了一次軍訓,包括女子,原本有二十八個,五個堅持不下去哭著鬧著不來了,元清帝也不勉強,揮手讓帶走了,這樣的,不如不來。好在兩個月過去,這二十三個都趕上了進度,叫元清帝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