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
,有了穿越者們超前的知識,他相信大魏一定會在他的手中重現繁華!當然,步子得一步一步邁,飯得一口一口吃,不能著急,得慢慢來。澎湃過去,元清帝瞧著窗外升起的朝陽,長吐了一口氣,讓自己平靜了下來,重新寫下一筆。行刺一事既然潑給了匈奴,見匈奴使者的事便可以往后拖一拖,暫且交給太傅去處理,反正他被刺殺受了傷,養病不見人很正常。高晏的事得盡快解決,通過這一夜,他心里已經有了幾個辦法,還有肅王……宣紙上落下肅王兩個字,他蹙眉想了想,在旁邊落下一個姻。嗯,皇叔年紀已經不小,至今沒有王妃沒有子嗣,如今戰事平定,是該成家了,正好皇后在幫安王和宗室選秀,也算皇叔一個。至于選誰……元清帝提著筆陷入了沉思。第15章懷疑┃所有接近陛下,都會是穿越者。肅王的親事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作為侄子,元清帝信任肅王,但作為皇帝,他仍是有一絲忌憚在心中,或者說是皇帝與生俱來的危機意識,習慣了對任何人都有所保留,若非他得到了聽心之術,即便是對太傅,都存著一絲警惕。元清帝并不愿將每個人往壞處想,但坐在這個位子上,注定了無法完全的毫無保留的付出自己的信任。于他而言,他的信任比感情更貴重。所以作為侄子,他希望肅王能找到合心意的王妃,幸福圓滿,畢竟肅王身先士卒保家衛國,但作為皇帝,他不希望肅王妃出身太高,尤其不希望肅王與那些位高的文臣有所牽連。在這個基礎上,只要肅王不觸及他的底線,不論他選誰做王妃,選幾個,他都無所謂。在姻字上畫了個圈,他將這頁紙放到一邊,此事等肅王回來再說。然后在紙上寫下了土豆和牛痘兩個字,這兩樣才是目前來說最重要的事。土豆他并不打算交給戶部去研究,而是招來了直屬自己的四司之一耕苑,耕苑平日負責為皇室培育珍奇花木,有時也會研究改良作物,不是他不相信戶部,而是想先放在眼皮底下研究透徹,有了結果再拿給工部和戶部去推廣。畢竟將來要研究的不止一個土豆,他不能將這些東西一股腦兒全部拿出來,得一樣一樣慢慢來,但不代表這期間不能研究,所以交給四司他更放心。然后便是牛痘,關于這一點皇后和夏嬋已經將知道的全部交代,有了一個大概的方向,剩下就是讓營造司去找牛和人來一一試驗,按照皇后的說法叫人體實驗,至于人選,監牢里多的是等著問斬的死刑犯。元清帝將土豆和牛痘的信息一一寫下來,分別交給了耕苑司和營造司的司令,著他們去研究。耕苑司司令李林掃了一眼紙張眼睛就直了,激動的胡子都翹了起來,若非元清帝在面前,恐怕要大喊大叫跳起來。“這,這,這……可是真的?”高產耐旱耐儲藏,一畝最少也可產千斤,這樣的作物,如何不叫他激動。元清帝明白他的感受,從皇后處了解到土豆的時候,他心中同樣激動。“此種乃朕偶然從一胡商處得來,習性產量皆聽那胡商所言,是真是假便需卿來證實?!?/br>李林幾乎是顫抖著手接過那塊作為種子的土豆,小心翼翼的托在手里:“陛下放心,臣一定會小心仔細,絕不辜負陛下期望!”李林懷揣著土豆像是揣著無價之寶一樣走了,輪到營造司司令許通,看完關于牛痘的記載,眼睛都瞪大了,臉紅脖子粗——激動的。比他更激動的是太醫院院使,元清帝最信任的太醫楊仲仁,恨不能立刻就去研究。兩人激動完鄭重朝元清帝行禮:“陛下放心,臣定不負陛下所托?!?/br>元清帝叫住許通:“朕召你來,除了讓你協助太醫院研究牛痘,還有一事交給你?!?/br>說著從桌上的那一疊紙張中抽出記載著水泥的那張,交給許通:“此物你且一并著人研究,一旦有成果,速來稟報于朕?!?/br>許通看過眼睛一亮,哪怕元清帝并沒有說明這個東西制造出來會有什么具體功效,但于他而言上面記載的幾個名詞他并不陌生,隱約明白會是什么,更興奮了。元清帝便滿意的揮手叫人下去研究了,鑒于以后這些研究項目會越來越多,他按之前想的,打算將永延宮旁邊的集芳園用作日后的研究場地,按皇后的說法叫實驗園。集芳園是昔年神宗建立的皇家苑囿之一,離大魏皇宮永延宮最近,就在隔壁,集芳園顧名思義,專門用來放置全國各地為神宗進獻上來的美人,據說最多曾住過萬人。英宗繼位后并不貪圖享樂,除了避暑行宮,神宗修建的許多行宮別苑都荒置了下來,哪怕集芳園就在皇宮隔壁,也沒去過幾次。到了元清帝,年幼時他不能離宮,親政后更是忙于政事,連避暑行宮都沒去過幾次,太后在長安時還偶爾會去集芳園賞賞花,等她離開長安,集芳園又恢復了寂靜。元清帝唯三次去集芳園還是因為剛剛大婚,和皇后培養感情,現在想想,算了還是別想了,往事不堪回首。四司官員并非宦官,不方便在永延宮內出入,正好集芳園空著,便讓他們搬去園內研究,皇家宮苑,閑雜人等不會走近,避免了有人窺視,屆時他再從十七衛中調出兩衛日夜把守,萬無一失。想著,便招來梁忠,吩咐他去辦此事,最好不要聲張。穿越者的事元清帝并沒有瞞著梁忠,畢竟他是自己的貼身太監,又是十二監總管,有些事需要他去辦。不過他也只知道夏嬋的事而已。幾件大事一一吩咐完,元清帝總算有了困意,將奮斗了一夜的紙張放到一旁的抽屜里鎖起來,放好鑰匙,才匆匆吃了午飯去休息。這一覺睡得格外踏實。不得不說,元清帝自親政以來心底一直是忐忑不安的,他不敢確定自己能不能比父皇比先祖做得更好,雖然他沒有遇到多少阻礙就成功親政,但除了太傅,他手下并沒有幾個完全忠于他的親信。雖然太傅穩住了朝政,對他也很忠心,但同樣給了他很大的壓力,太傅作為首輔都能管理好這個國家,他作為皇帝,如果管理不好,屆時別人會怎么看他?他相信太傅對他的忠誠,但架不住下面那些官員討好太傅多于討好他,懼怕敬重太傅多于懼怕敬重他。他從小坐在龍椅上親眼看著太傅如何意氣風發如何揮斥方遒,他不敢保證自己能比太傅做的更好。還有一個親上戰場掌管二十萬兵馬威名赫赫的肅王。孤家寡人注定了他無法求助別人,英宗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