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6
快招來郡府,還有精通水利之人。今冬務必要整理出一套適宜的春耕方案?!绷悍宓?。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招募那些經驗豐富的老農,以他們的經驗為參考,綜合農書所言,整理出一套合理的耕種辦法。這做法之前在梁府也嘗試過,取得的效果相當不錯。但是各縣有各縣的地理環境,還要仔細研究過再說。如果有可能,最好把這些農學成果記載下來,就如后世赫赫有名的一樣,編纂成冊。像是和之類農書,都是漢代著作了,還是要更新換代才行。段欽頷首:“農人已經上路了,再過幾日當能抵達潞城。還有書館的告貼也張貼了出去,崔主記說,再過十日,書館當能開放?!?/br>這書館,也是梁峰最近想到的。還是葛洪無心一句,讓他留意起了藏書問題。像葛洪這樣身家平平的學子,是沒有可能用紙的。若是有心儀的書想收藏,只能用竹簡去抄。葛洪現今雖然只二十一歲,但是寫成的文字,也有十數萬。從南方一路跋涉到北方,光是書簡就丟損了不少。如今構思新作時,他也屢屢嘆息,若是早些時候遇到梁府君就好了。這也讓梁峰想到了另一個問題。亂世之中,最容易損毀的,可能就是書簡了。逃命時除了那些愛書成癡的,能有多少帶著厚重的書簡出行?還不是取好帶的金銀財帛。但是若把竹簡換成紙書,能夠攜帶的數量就多出幾倍,知識流傳自然不容易中斷。更何況抄書也需要人手,若是成立書館,是否也能招攬更多儲備人才呢?當他把這想法說與段欽和崔稷后,兩人立刻上了心。沒人比他們更了解書籍對于那些寒門子弟的誘惑力和重要性。于是經過一番斟酌,崇文館另設書館,專門存放紙書。只要字跡上佳的學子,都可以進館抄書。每抄五冊,可免費得一冊白紙,筆墨隨取,抄寫自己想要的書籍。這說法光是聽聽,就讓人趨之若鶩!等若說人人進館,都能親筆抄寫五冊書,隨后再抄一冊帶走。簡直是做夢都求不得的好事!那些世家藏書,根本就不會讓庶族輕易窺探。而自己能找到的書籍,也不過區區幾種。如此安排,簡直就是把一座寶庫敞開在窮人面前,誰能不如饑似渴,想要多抄幾本呢?有人抄,自然也要有人提供書籍。除了梁峰自己的家藏外,他還提了個建議,只要給書館提供五十冊各類書籍,就能隨意入館,在特設的暖閣之中閱覽眾書??呻S意取用筆墨,還能觀看旁人的孤本。如此一來,一些愛書藏家也會忍不住借給書館一些書籍,供人抄閱。這樣可抄的書就會越來越多,成為一個真正的紙質化圖書館。萬卷也不過是一輛馬車的事情,豈不妙哉!而有這樣的寶庫在手,不愁那些好學士子不遠道而來,閱覽眾書。再加上梁府的雕版印刷技術,不愁留不下人才!如今會買藏經紙的人,已經因戰亂減少許多。的銷量也有所下滑,不如把多出的紙用在更有用的地方。梁峰想要的可不僅僅是米糧,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需要考量。“書館一定要注意防火,還有暖閣也好好修繕,做到盡善盡美?!绷悍遄屑毝诘?。趁著真正的嚴寒還未到來,要再多做幾件事情才行。第140章梁峰來到西山道觀時,葛洪正滿手濕漉漉,捧著一塊薄冰看的入神。梁峰見狀不由苦笑:“稚川,如今天寒,小心凍傷手指?!?/br>“若非天寒,如何磨冰?!备鸷闇啿辉谝?“府君所說的放大之理,我已通曉。只是不知無色玻璃能放大至幾倍?”“這便要看琢磨者的本事了,大可見星月,小可見微塵。正所謂道者無窮,技亦可近道?!绷悍宕鸬?。自從上次潞城攻防戰后,梁峰來道觀的次數就多了起來。每周總要花上兩天時間,跟葛洪探討一些科學上的道理。越是接觸的多,梁峰就越發現對方的興趣廣泛,而且思維極為敏銳,對于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刨根問底的精神。就像這冰塊。原先不過是梁峰隨口一提以冰取火的法子。實驗條件不符合,當然無法實驗成功。葛洪卻聯想到了陽燧取火的原理。陽燧,就是金屬制成的凹面銅鏡,中便有記載。如今磨冰,不過是把凹面鏡變為凸面鏡,這一正一反的對比,立刻讓葛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這,就延伸到了光學層面的折射和聚焦問題。梁峰見勢拋出了放大鏡這個生物學和天文學的必備道具。只是如今技術不達標,暫時還燒不出無色玻璃,葛洪也不嫌凍手,親自制冰實驗,沒過多長時間竟然把焦距問題都研究的七七八八。梁峰多少年沒接觸過這些東西了,能幫上忙的地方實在不多,只能從旁引導幾句。不過這也算無心栽柳,即便暫時無法生產出無色玻璃,也可以尋找水晶作為替代物磨成鏡片,如此一來簡單的望遠鏡和顯微鏡應該都有可能出現。對于軍事作戰和生物醫學都將大有助益。聞言,葛洪甩了甩凍得通紅的手指,也不管那冰塊了,帶著梁峰走進了丹房。這些日子,他們仍嘗試化學藥劑研究,主要針對強酸強堿。這兩樣可是工業重要原料,更是研制黃火藥的必備元素。堿其實好說。葛洪自己便知道一個方子,取白炭灰、荻灰等分,煎令如膏。其中白炭灰就是石灰,荻灰則是草木灰,也就是把氧化鈣和碳酸鈉以及碳酸鉀加水混合,得到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雖然無法提純,但是此物確實是堿。至于純粹的火堿,也就是氫氧化鈉,估計要從芒硝和石灰水上琢磨。不過硫酸就難辦了。梁峰絞盡腦汁才想到了綠礬一物,原來經辦的刑事案件里,就有人用土法煅燒綠礬得來硫酸。然而如何煅燒,乃至綠礬從何而來,實在是個問題。葛洪倒是不怎么氣餒,對他而言,從梁峰那里聽來的種種思想,更讓人著迷。就如梁峰所說的合和、分離和置換之法。一物與一物相交,可生新物;一物中可分出其他兩物;亦或者用一物煉出另一物。這想法頗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意,又暗合丹道練物之法,極得葛洪喜愛。從藥釜取出一枚紅丹,葛洪遞了過來:“這是我前日方才練成的鉛丹。合鉛汞之效,從白變黃,再做赤紅。還有鼎上還丹,這是否與你說的置換之法,有所聯系?”沒想到這位葛天師在研究化學之余,還練了丹。要命的還是這種紅丹。梁峰不由苦笑:“汞乃假金,和鉛混合,恐怕等若青銅、紅銅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