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69
聲令下,兩個內侍手腳麻利的圈起了這張圖,露出了其下壓著的另一張。那張地圖不算太大,而且標注極為簡略,大部分地方還是空白一片。梁榮眨了眨眼,茫然的望了過來:“父皇,這是……”梁峰在那張新圖上,畫了一個圈:“這是你剛剛看到的全部?!?/br>整個東亞面積并不小,但是在亞非歐三洲版圖上,實在不怎么夠看。梁榮只覺平生所知都被顛覆了,磕磕絆絆道:“怎,怎么會如此之大?”“這是根據海商們繪出的輿圖?!绷悍逵媒鹫仍趫D上花了幾個圈,“佛教傳來的天竺,盛產琉璃的大秦,絲路連接的安息……也許大洋之外,還有大洲?!?/br>那是圖上未曾畫出的南北美洲和澳洲。“這才是天下!”梁峰吐出了一句話,“天下”二字,斬釘截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面對這樣可怕的疆域,梁榮說不出此等豪言了。天下之大,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這要如何統御?如何利用?看著兒子茫然的表情,梁峰笑了:“可怕嗎?”“父皇……”梁榮猛的回過神來,“這天下,這天下沒人能盡占……”“所以國外,依舊有國。兩國之間會有摩擦,會有邦交,會有貿易。我中國之土,已能養千萬百姓,再加上從他國得來的,必能養活更多!”梁峰把最終的答案拋了出來。“所以,父皇要開海貿,造大船……”梁榮并不笨,立刻明白了過來。是啊,絲路現在不通,海上的商船就多出了數倍。如果用這些所獲來養活百姓呢?“瓷、絲、紙就能換來米糧金銀,香料寶石。百工奇巧,亦能在域外賣上天價。就如當年從大秦運來的琉璃,說穿了不過是些沙子,漂洋萬里就變成了稀世珍寶。人人都說為父重百工,可是他們想過,百工換來的是什么嗎?”梁峰的聲音里,有了某種古怪活力,“況且,在海外還有金山銀山,有一年三熟的肥沃土地。只要有足夠強大的水師,還不手到擒來嗎?”這是最簡單的,轉移國內矛盾的法子。很可能也是一種魔咒。但是梁峰不介意把它拋出來。越早知道世界之大,對于中國就越有好處。比起內斂自守,閉關鎖關,他還是更希望看到尚武精神和不斷開拓的勇氣。中國本就不是處處沃土,還不是世世代代人開山填河,修渠鋪路,打造出無數宜居之地嗎?“天下……”梁榮在口中咀嚼著二字,眼睛卻越來越亮,像是看到了某種讓人為之振奮的東西。然而帷幕輕輕一晃,又遮住了那副讓人震驚的輿圖,梁榮不由自己,看向了父親。然而這次,梁峰面上沒有笑容:“天下之大,無窮無盡。但也不能好高騖遠。在南地,還有煙瘴絕地,千里澤國。若是醫術發展,能不能解決瘴氣傷人?若是治水得力,能不能把云夢澤變成萬畝良田?”生產力決定了人類居住的界限。在這個時代,還有沒“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因為兩湖平原還是澤國一片。更別說閩粵。只是南方的開發,就能多養數千萬人口。渡江的東晉王朝,也是文明南下的開端。難怪父皇會把醫科看得如此之重。難怪水利一直是諸務之首。梁榮用力點了點頭:“父皇教訓的是!天下之大,吾不能及,當以國朝為先!”“是百姓?!绷悍寮m正道,“別忘了你做這一切,為的是什么。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才是你繼位后要時刻牢記的?!?/br>不是好大喜功,不是名垂千古。而是讓更多百姓能夠安居,盡可能逃脫官吏的壓迫剝削,延續一個王朝的命脈。“兒臣定然謹記在心!”輕狂和自得煙消云散,茫然和畏懼也不見了蹤影,梁榮的神情漸漸平靜了下來,變回了他在百官面前那副持重模樣。只是老成不在,朝氣磅礴。梁峰笑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阿婉還在東宮等你?!?/br>他會成為一個好皇帝的。兩代明君,夠不夠讓一個王朝立足?又夠不夠讓一個國家改變?看著兒子告退的背影,梁峰拋開了手中金杖,慢悠悠向垂拱殿而去。作者有話要說: 圖是梁少自己畫的,海商神馬都是接口XD第372章安邦(3)風帆接天,鼓角雷動。洛水之上,兩隊舟師正在全力搏殺?!懊蓻_”船身狹長,背覆牛皮,如梭陷陣?!岸放灐鄙显O女墻,飛羽不避,正面搏殺?!俺囫R”小而窄,迅若奔馬,游走似魚。數不清的船只攪在一處,鏖戰正酣。不過最醒目的,還是兩艘帥艦。其中一艘設有重樓,高十丈,分三層。每層皆有女墻,開窗孔,可供兵卒發弩。艦上遍插旗幡,刀槍林立,威不可擋。另一艘則形似斗艦,不過更為長大,艦身槳輪密密,女墻之后,砲架如林。兩艘巨艦就似江中游龍,排開水浪,周旋對峙。下面小船則纏斗不休,兵陣變幻,都想突破對方封鎖,直搗黃龍。突然,那艘新式戰船動了起來,槳輪飛搖,激起巨浪,以讓人驚詫的速度突進。樓船上立刻響起了鼓聲,上千兵士沖到了一側窗孔,弓弩齊張,準備接戰。然而比他們更快,那斗艦已經飛速打橫,一側砲架嗡嗡振響,數十枚砲彈飛出,向著敵人砸去!就算是樓船上的拋石機,都還未進入射程。這古怪戰船怎么敢先擲?然而一聲聲脆響砸在了甲板上,紅色和青色的煙霧彌漫開來。紅色代表起火,青色代表船破。一擊之下得了先機,巨艦開始轉向,繼續前沖。船頭高聳的鷁柱向前凸起,飾以銅鐵,攜萬鈞之力,撞向了敵艦!“叮叮?!?,清脆金鳴回蕩在河水之上。勝負已分。坐在岸邊高臺上,梁峰滿意的點了點頭:“車船可用?!?/br>趙國水軍建成已有三載,他還是第一次親自校閱。這新式戰船的效果,遠比預想的要好。如今的水戰模式,跟梁峰熟悉的相差甚遠。沒有可靠的動力源和有效的攻擊武器,水戰講究的還是“船大兵多”。當初西晉名將王濬所造的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睎|吳孫權的“長安”大船,更是“載坐直之士三千人?!?/br>這等規模的大船,弓弩齊發,威力極為可觀。稍遠一點就拋投石塊,潑灑鐵汁。亦或者裝上強力拍竿,將敵方船只拍碎。配合“蒙沖”、“拍艦”、“火舫”、“赤馬”等功能單一的小船,就能組成各式各樣的水陣。但是這樣的樓船,需要的熟練水兵,也是個極為可觀的數字。擅長弓馬的北軍,比起擅長水戰的南軍,天生就有不足。為了彌補這不足,梁峰下令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