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43
以讓人忌憚,若是再掌禁軍,不知有多少人要夜不能寐,甚至可能會害了他跟梁榮的關系。他當然不能執掌禁軍,這也不該是一個天子能輕易承諾的事情。這對奕延,并不公平??墒腔蕶嘀?,何來平等?這一瞬間,梁峰突然覺出了不舍,覺出了不甘。憑什么?只要他想,又有誰能阻攔?!然而話還未曾出口,奕延就俯下身,持住了他的手,輕輕吻上:“主公定會成為明君,流芳百代。能得主公垂青,已是萬幸。旁的,我并不在乎?!?/br>不只是不在乎,亦不忍看他無暇聲名,被自己玷污。奕延其實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個皇位,對他們意味著什么。然而這是天命,也是他畢生所求。其余種種,不值一提。梁峰的嘴唇動了動,反手握住了對方的手指:“我該建起金屋椒房,把你囚在其中?!?/br>金屋椒房,乃是皇后居所。讓一些人聽來,可能會覺得受辱。奕延卻笑了,笑得藍眸閃動:“陛下厚愛,臣喜不自勝……”※天子的病一直未曾好轉,元日根本就未臨朝。艱難捱到月底,終是沒有扛過災病。幼帝賓天,國卻一日不可無主。在眾臣勸諫中,司馬睿半推半就,登上了渴盼已久的九五之位,改元太興。第353章不臣新帝登基,昭告天下,也沒忘了恩賞并州。只是這賞賜,看起來并不怎么心誠。“封我為秦王?”梁峰看著詔書,笑了起來。占據秦地的,可是匈奴偽漢,這話里話外的意思,太過分明。若是領了秦王,他還能鎮并州嗎?“主公……”下方,段欽、張賓、奕延等人,盡數神色緊張。這道圣旨接還是不接,意義截然不同。目光環視身邊親信,梁峰扔掉了詔書:“天子暴斃,當由武帝一脈踐阼。若無人選,也當擇文帝子嗣?,樼鹜跻幻}不過是伏夫人所出,得位不正!”武帝司馬炎沒了可以繼位的人選,就應從文皇帝司馬昭的兒孫中選擇,就算再往上推,要從宣帝司馬懿,也只能選張皇后嫡出的子嗣?,樼鹜跻幻},并非嫡出,哪有繼位的權利?“得位不正”四字,便是他的態度!張賓喜形于色,帶頭跪倒:“主公明鑒!瑯琊王篡奪帝位,人人得而誅之!”他并未提及再立新帝的事情,只言得而誅之。言下之意,誰又聽不明白?梁峰微微一笑:“把那使臣逐出并州,傳檄天下!”抗旨不尊,驅逐使臣,還要傳檄征討。這就是同南方小朝廷撕破臉的標志。如此一來,就輪到天下人站一站隊了!※“亂臣賊子!”就算身穿袞冕,司馬睿也壓抑不住胸中怒火,猛地把手中檄文擲在階下!他又怎會不知自己身份。他這樣偏遠的宗室,若非陰謀篡奪,哪能登上帝位?可是知道歸知道,照樣容不得指著鼻子罵!更何況檄文里提及的陰害天子一事,本就是事實。心頭發虛之余,更是生出無邊怒火。梁豐這賊子,簡直目無朝廷,欺人太甚!“陛下?!蓖鯇Ы耙徊?,低聲道,“梁豐未曾另奉偽帝……”這一句話,如同霹靂,震得司馬睿渾身一顫:“他要自立?”若只是覺得他得位不正,就該推出一個血脈適合的新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帶兵攻打揚州才是。但是并州的檄文中,未曾提及此事,也根本沒有尋找北地宗室的意思。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梁豐根本不準備遵奉司馬氏了。他是想如匈奴劉淵一般,立國稱帝!“若是那賊子有反心?豈不人心背離,千夫所指?”司馬睿不由道。“正是如此!”王導頷首,“故而陛下當下旨叱責,削其官爵,另封三州都督?!?/br>這也是最好的攻心之計。只要能挑得北地官吏投效揚州,何愁并州不亂?再怎么說,司馬睿也是接了傳國玉璽,繼承先帝皇位的司馬族裔,不比一個姓梁的反賊要名正言順?而這樣,也能省卻發兵征討。如今王敦已經帶兵回到了揚州,穩定時局。司馬睿來到揚州也不過五載,根基薄弱,又是謀權奪位,更要防備其他宗室反撲。確實無力討伐并州。“就如卿所言,大封司、冀諸官!”司馬睿那顆緊繃的心,也漸漸落回原處。殺雞方能儆猴,只要并州一亂,他的帝位也就能坐穩了。繼并州之后,揚州朝廷也發出了檄文,聲討不尊王命的上黨郡公。南北同時發出檄文,也殊為罕見。然而帶來的效果,卻不同于司馬睿等人想象的那般。冀州刺史府中,張和帶著七八個親衛,大步走入正堂,拱手對孫禮道:“聽聞使君接到了揚州傳旨,不知天子如何封賞?”張和雖掌冀州兵馬,但是為人謙厚,從未露出莽夫之態。然而今日這問,可談不上溫和。更別提身后甲胄齊備的兵卒。“朝廷要升我為冀州都督,加散騎常侍……”孫禮也不見怪,微微一笑,“只可惜,這等分位就算不去江東,有朝一日我也能任?!?/br>他如今已經是冀州刺史了,升任都督不過是時間問題。而身為孫氏旁枝,就算入了朝,又能晉升到什么位置呢?孫氏一族崛起,不是因為旁的,正是投效了新君才能日隆。如今司馬氏南去,執掌北地的誰,他不會辨不清楚。張和沒有挪步,繼續追問:“那使君意欲何為?”“主公一力平定北地,滅蝗救災,活人無數。天命所歸,不過如此!”孫禮毫不猶豫,“如今晉祚已終,自當順天應命!”聽到這話,張和面上露出了笑容,后退一步,深深作揖:“使君深明大義,實乃冀州萬民之福?!?/br>同一時刻,祖逖搖了搖頭:“揚州這次可想的岔了?!?/br>祖約一驚:“阿兄,你想抗旨嗎?”“這樣的旨意,如何能尊?”祖逖冷笑一聲,“亂世之中,有兵才有根基,官爵不過水上浮萍。主公有兵,兵多將勇。且三州官吏,多是他一手提拔,朝廷未建寸功,如何奪去他手中地盤?”這話,可有些不敬,然而祖逖言詞坦蕩,毫不矯飾。祖約額上冒出了汗水:“可是我祖氏畢竟是二千石出身……”祖逖卻道:“這二千石,皆來自司馬氏嗎?”當然不是!范陽祖氏原出涿郡,乃是自周傳下的舊姓。不知多少年前,就入朝為官。莫說司馬氏,就是劉漢、曹魏,不也曾效力?天子姓甚名誰,對他們并無區別,擇一明主才是關鍵。“江東局促,擠了不知多少公卿。奉旨也不過是自取其辱。不若留在北地,一展抱負!”祖逖的聲音中,沒有半分猶疑。當初他選擇并州,為的不正是此刻嗎?祖約漸漸也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