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4
定天下,乃某畢生所愿?!?/br>為了這個理想,怎樣的危險和艱難,都無法阻止張賓。所以,他不會后悔。“我已求到了畢生所愿。又何悔之有?”奕延淡淡答道。區區情愛,就能滿足一人所求嗎?張賓不這么覺得。但是奕延的所作所為,著實挑不出錯來。甚至可以說,只要他此心不改,會比任何聯姻,都要更為可靠。哪家姻親,能夠像奕延這般勇猛善戰,又毫無私心?無妻無子,無牽無掛,所有榮辱都由主公一言以決。只要有奕延在,就能壓制其他武將,讓旁人無法近前一步。而主公對于手下軍隊的掌控力,也會達到頂峰,毫無被分權的可能。這才是江山穩固的根基所在!至于身后事,就要看主公遺詔了。若是奕延不改此行,殺起來應當也不會太難。輕嘆一聲,張賓說出了一句話:“青仁,喜士退讓,以和柔自媚于上,然于天下未有稱也?!?/br>這是中,對于西漢大司馬大將軍衛青的評價。嚴格說來,毀譽參半。聽到這話,奕延卻笑了:“當效大司馬,葬于帝陵前?!?/br>這一笑,竟然有了幾分欽慕。衛青又何嘗不是漢武帝鞏固江山基業的不世名將?不養士,不結黨,亦能善始善終。君臣相知相合,莫過如此。張賓閉上了嘴,拱手作答。奕延回了一禮,轉身而去。幾日后,天子派來的使臣,到了晉陽。明面上是封賞梁峰派兵護駕之功,實則帶來了指婚的圣旨。而且指的還非旁人,正是司馬覃的親姐。就算不是長公主,也是難得的身份高貴了。可惜,志得意滿前來的使臣,并未聽到希望中的答案。只在晉陽待了兩日,他就匆匆啟程,趕回了壽春。第304章各謀壽春畢竟只是郡府,就算早年是攻打東吳的前線,運漕通達,城堅糧足,地方還是頗為局促。猛地涌進了數萬士族,別說是城中了,就連淮南一郡都苦不堪言。不知多少人找不到安居的住所,訴狀更是擺滿了御案。不過朝中公卿,并無一人有這窘境。王衍在入城之后,早早占了一處官邸。雖比不上洛陽的宅院奢華寬綽,總算也有了個遮風避雨的去處。只是在進了壽春之后,想要見到他,就難了。“阿兄身體可好些了?”王導坐在榻前,溫聲問道。如今擔任司馬睿和天子溝通的橋梁,王導頻頻前來壽春,探查朝中變化。既然來了,怎么可能繞過王衍這個從兄?“咳咳……”王衍虛弱的咳了兩聲,嘆道,“總好過前幾日。唉,誰曾想這一路,如此艱難?!?/br>遷都這千里跋涉,終是讓王衍這個五旬老者,病倒在榻上。原本那如玉溫潤的膚色,已經變的蠟黃,皺紋和白發也平添許多。加上虛弱病容,哪還有當日名士之首的派頭?見從兄這副模樣,王導勸道:“阿兄莫慌,好好將養。正巧壽春事繁,也可暫避一二?!?/br>聽到從弟這話,王衍面上露出了點笑容:“陛下自有主意,哪是我等能阻的?”在遷都壽春之后,沒了那關乎性命的壓力,小皇帝開始嘗試cao控朝政。隨駕的士人本就想尋個出頭機會,還有不少南人想要借機入朝??蠟樘熳映鲋\劃策的人,也就多了起來。王衍本就不是做事的人,兼之狡獪聰敏,清楚調解南北之爭有多大的風險。哪肯參與這樣的事情?正好趁著生病,躲了起來。畢竟是士林之首,小皇帝也不敢怠慢王衍,倒是讓他再次成了占盡名頭,卻又不用任事的閑人。這些話,自家兄弟說說也就罷了。王衍又叮囑道:“你和阿龍在瑯琊王那邊,不可輕慢。我看朝廷已經有了亂象,天子怕也支撐不住局面。若是有機會,推一推瑯琊王,更有益于我王氏一族?!?/br>阿龍是王敦的小名。王衍可是分外看好這個從弟,對兩人的圖謀更是心知肚明。他在小皇帝這邊任事,占據要職。而王導、王敦則跟隨司馬睿,另謀出路。不論誰勝誰負,瑯琊王氏,總能得到好處。這才是他們這樣的頂級門閥習以為常的生存之道。王導頷首:“阿兄所言極是。不過指婚一事,會不會落下隱患?萬一那梁子熙不肯娶縣主,與天子離心。抵御匈奴,豈不更難?”天子因為匈奴異動,最終決意把自己的jiejie許配給梁豐,此事早已傳出風聲。對于這手段,王導實在看不過眼。如此一來,不是把猜忌放在了明面上?好歹那梁子熙也是三州都督,官拜司空,萬一被逼反,又對誰有好處?王衍笑笑:“剛剛移都壽春,就鬧出這樣的事情,天子哪能不疑?不過梁豐其人心思深沉,若是真有反意,說不定還會娶了縣主。否則更可能娶個士族女,讓使臣空跑一趟。畢竟不是劉淵那等蠻夷,就算真有反心,也不會這么快表露出來。更何況,偽漢與并州比鄰,能跑得了旁人,卻走不脫他這個并州都督,總會牽制一二?!?/br>聽到王衍這么說,王導心中微微一松?,F在不比當初,天子已經移都到了壽春,若真抵擋不住匈奴,怕是江東也要遭難。最好的情況,莫過于朝廷和并州分別在北地抵御匈奴,司馬睿則在江東打下根基。等到消耗的差不多,再由他出頭,坐收漁翁之利。只是小皇帝年紀實在太輕,若是跟惠帝一樣在位十幾年,可就麻煩了。不過王導是何心性,這念頭只是一起,就壓了下去,沒有分毫漏于表面。笑著點了點頭,他道:“如此最好?!?/br>所有人都在等待并州給出的反應。然而當使臣回到壽春,呈上奏章時,仍舊讓人大吃了一驚。“梁卿說他不再娶妻了?”小皇帝看著奏報,眉頭高高聳起。這可跟他想得,全然不同。若是沒有記錯,梁豐現在只有一個嫡子,膝下猶空。年紀輕輕,就說出這話,簡直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現在拒了天子指婚,過兩年再娶,豈不是自打耳光?而若真心不想續弦,他的家業要如何穩固?別說旁人,就是手下臣僚,都有可能生出貳心??!跟之前預料不相同,又要如何應對?一旁,宋侍中拱手道:“天子這一試,不正試出了梁大將軍的本心嗎?若是心存不軌,他自有千百種方法應對天子指婚,何必直言克妻?如此一來,并州反倒可以放心?!?/br>另一側,茍晞冷笑一聲:“也未必。我記得那梁子熙曾犯過丹毒,說不定是不能人道,故而不娶?!?/br>茍晞對于梁豐拿下司州,又半途撤走護駕兵士之事,始終耿耿于懷,話說也毫不客氣。不過此話雖粗鄙,但也不無可能。不能人道,娶妻何用?還不如表個態,讓天子安心。這話于情于理,都更可信。小皇帝眼中突然綻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