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1
老夫人才迫不及待開口,想要這紙?立刻,有人便懊惱了起來,這樣好的機會,怎么之前未曾想到呢?只是五十石米糧而已,對他們而言又算得了的什么!此刻被人搶去了,就算身份再高,也不好另行開價了。果真,梁峰欣然向郭老夫人一揖:“多謝老夫人慈悲。法會之后,我必遣人送上藏經紙?!?/br>說罷,他又轉身面向了住持:“在下不日即將離開晉陽,不知能否請懷恩寺代為布施這五十石米糧呢?”啊呀!念法這時才反應過來,糟了!這五十石米糧若是運到懷恩寺,由寺中代為布施,貧苦定然會感念梁豐和郭氏的恩情。但是米糧總有耗盡的時候,若是用完了,寺中停止救濟,那么不明世事的愚民,會恨梁豐嗎?恐怕不會,反而會怪僧人慳吝,不肯度人。這樣的話,布施豈不是永遠無法停止?那寺里又要貼進去多少米糧柴薪呢?念法能想到的,住持當然也能想到,然而老僧并未遲疑,只是微微頷首,背出了一段經文:“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梁施主所為,正是無相布施,乃為大福德大智慧,本寺又怎可推拒?”老僧所念的,正是中的一段。意即布施時不得著色相,不得存施恩圖報的心思。只有時時把行善、助人的想法放在心間,才能獲得最大的果報,成就菩薩身。此乃禪音佛理,在座諸位熱崇釋教的高門子弟,又怎能聽不明白?眾人無一不點頭頷首,心有所悟。沒想到老和尚能把一頂高帽子還回來,給他圓了場子,梁峰也微笑行禮。不論是何解釋,他的目的都已完成。有了法會這個定價,以后若是有人來求買經紙,少不得也要按千張五十石的價格支付。這忒么簡直就跟明搶錢一樣了,偏偏還風雅得緊,毫無銅臭之氣,那些高門豈不要趨之若鶩?而承諾下代為布施米糧,懷恩寺就不能只做一個吞錢吞糧的貔貅,還要適度吐出一些錢糧,布施粥米。這些從指頭縫里留出的錢糧,又不知能活多少百姓。能有這樣的結果,也不枉今天費勁腦汁造勢作秀了。帶著謙謙笑意,梁峰坐回了原位。主持合掌再拜:“既然此次佛緣所指,超度的第一卷經文,就用這好了?!?/br>兩位僧人聞言,立刻侍立左右,展開了梁峰送上的那卷經文。老僧輕吸口氣,開始誦讀。他的聲音并不清亮,相反還有些沙啞干澀,但是讀起經來,卻有股迷人魅力,直指人心。鳩摩羅什所譯的本就精妙無比,文辭優美,語言練達,又玄妙深邃,正合晉人口味。如今讓老僧徐徐讀來,更是引人癡醉。禪音渺渺,香霧籠罩,梁峰也緩緩閉上了眼睛,靜心聆聽。第51章佛緣誦經持續了整整一個時辰方告一段落,這些貴人當然不會跟外面的百姓一樣守滿三日,早早由知客僧引去禪房,享用齋飯。梁峰并沒有隨王汶一起吃飯,而是被請到了住持的禪房中。簡陋的禪房中,老僧坐在蒲團之上,沖梁峰微微頷首:“多謝梁施主相贈重禮,老衲愧不敢當?!?/br>梁峰笑笑:“小子家貧,只能獻上這些俗物,住持莫要見怪才好?!?/br>“何怪之有?”老僧微撩眼簾,“救一人,便得一心。如此功德,遠超百萬錢糧?!?/br>這話既是指晉陽防疫之事,也是指剛剛布施之舉,兩者都因梁峰而來,說是厚贈,也無不可。沒想到老和尚會如此干脆的說出來,梁峰道:“不過是借花獻佛,若是沒有懷恩寺挺身而出,又何來這萬民稱頌。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住持功德無量?!?/br>聽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話,老僧眼中顯出了微微光芒。這話是后世方才有的理念,如今聽來,確實新鮮。微微一笑,老僧開口道:“不知梁施主,是否有意在懷恩寺修行?”這是邀他出家?梁峰連忙道:“小子俗事纏身,怕是不能舍身?!?/br>“若是帶發修行呢?”老僧追問。“家中尚有幼子,望住持見諒?!绷悍逡琅f不能答應。老僧緩緩點頭:“不知施主可學過其他佛法嗎?”“未曾?!?/br>那老和尚像是早有準備,從身側捧出了一個木匣:“本寺亦有支讖法統,有十卷,二卷,二卷,皆與一脈相傳。特贈于梁施主,只盼施主好生習讀?!?/br>沒想到能換來這么多經文,梁峰有些吃驚,不過推拒不得,只得含笑接過:“多謝住持賜經?!?/br>老和尚緩緩道:“梁施主身具佛緣,此乃天慧。然則天慧亦要有勤力相持,方能長久。還望施主多讀佛經,不負一身造化?!?/br>這是想讓他成為一代高僧?梁峰只覺心底有些發噱,借佛教之勢還好,但是成為佛教代言人,還是算了吧。這老和尚就如此信他,想要度化一番?然而老僧面色始終淡然無波,任憑梁峰那雙利眼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只得頷首稱是。又聊了兩句,他才帶著經書,起身離開。等梁峰出了禪房,侍立在老僧身側的念法才道:“師父,這位梁施主,似乎對佛法并不感興趣???”正因為是常年精研佛法,念法才能漸漸察覺,這位梁施主其實對佛理不甚了解,也無太多興趣。雖然想不明白佛祖為何會選他入夢,但是這人,絕非能斬斷塵緣的方內之人。為何師父如此鍥而不舍,要贈他經書呢?老僧淡淡道:“這些日子,寺內添了多少香客?”念法愣了一下:“恐怕有千人?!?/br>“這千人,因何而來?”“因疫病得消?!?/br>“若是寺中開始施粥,度貧苦之人,又會有多少香客?”老僧繼續問道。“這……”念法突然為之語塞。是啊,佛法自漢時傳入中土,歷經百余年,信眾依舊有限,只因佛家法度跟中原儒教迥然相異。不論是剃度趺坐,還是出家火葬,都讓受儒家影響深重的百姓為之卻步。懷恩寺之所以能建起寺廟,還有如此規模,不過是仗著并州胡人眾多,才得了便利。然而防疫一事,卻讓寺中信眾多了數千。布施米糧雖然耗費不小,但是收買人心卻是一等一的方便。而此等善舉,也必然會引來世家豪門的稱贊,屆時捐米捐糧的,又何止郭氏一族。長此以往,何愁佛法不興?看到念法終于覺悟,老僧才緩緩點頭:“梁施主乃是佛緣之人,你要看的,是他帶來的因果。若是因小小私念,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