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2
枝的手頓了頓,卻沒停下。他不懂得音律,但是不論主公彈什么,都能讓他由衷心喜。若是有一日,他也能聽得懂琴音,識得了書簡,主公看他的眼神,會不會也更加欣喜呢?這念頭在腦中一閃,就被弈延強抹了去。定了神,他繼續持起樹枝,一筆一劃描摹起來。※“子熙回信了嗎?拿來我看!”沒想到信使回來的如此快,王汶立刻招手,讓侍婢呈上書信。然而當他拿到信紙時,卻忍不住輕咦了一聲。這可不是世家慣用的左伯紙,而是一種微微發紅,頁腳帶著蓮花暗紋的精致箋紙。王汶是真正的閥閱子弟,用過的名紙數不勝數,但是從未有過這樣雅致的紙張,配上梁子熙那一筆好字,簡直讓人愛不釋手!細細把玩了半晌,王汶才靜下心來看里面的內容。這封信還是梁豐一貫的風格,質樸平直,讀來讓人心清氣爽。對于王汶的稱贊和晉陽防疫的推功,梁子熙并未身受,反而大大褒贊了姜達等人的努力,以及王中正的一片善心。在聽說懷恩寺即將準備舉行法會之時,他也毫無推拒之意,直言會親自前往晉陽,為在疫病中過世的百姓祈福,同時感謝懷恩寺對防治疫病做出的貢獻。短短一封信,毫無為自己爭功的言辭,反而處處把功勞放在他人身上。想起數月前的那一面之緣,王汶更是深為感動。然而當看到最后一行信時,他又忍不住咦了一聲。信中說,為了撰寫經文,梁府這幾個月專門制出了一種新紙,讓仆役帶了些,送至王府。“梁府這次有仆役同來?”王汶抬頭問道。“是有一人?!?/br>“快快招他進來!”王汶立刻說道。自從進了王府,江倪就一直處于忐忑之中。這還是他第一次面見如此級別的高門子弟,更別說還肩負著郎主的命令,生怕一個不妥,壞了郎主大事。誰料不多時,里面就來了通傳。跟在一個仆役身后,江倪戰戰兢兢向內院走去。這府邸可比梁府大多了,不知走了多久,才來到正堂,只見一位衣著華美,長髯飄飄的郎君開口問道:“你就是梁府來的信使?子熙說的新紙呢?”“小的正是!郎主讓小的送來的藏經紙就在這里?!苯哌B忙解下身上背著的大木匣,雙手呈了上去。那木匣分量很是不輕,兩位侍女小心的把匣子擺在了王汶面前。王汶打開盒蓋,從中取出一張,只是摸了一摸,不由嘆道:“果真是好紙!紙色溫潤,觸手綿軟,紙質也比尋常的紙張略厚,用來抄寫經文再好不過。沒想到子熙如此心細,還能專門作出藏經紙……咦,這里也有蓮花印記!”在紙張的右下角,果真也有個蓮花暗紋。只聽說過衣衫上帶有繡紋,紙上是如何印出紋路的?王汶實在是想不明白。不過這樣的印記,卻讓藏經紙增添了一份佛韻,更加讓人愛不釋手。這么一大匣,怕也有千余張,難為梁子熙如此心意。“對了,這些箋紙呢?也是梁府新紙嗎?”王汶不禁又好奇道。“是。此紙名為桃花箋,還有一種碧玉箋,都是用來書信的。不過還在試制,郎主說不好拿出來送人?!眮碇袄芍骶徒淮^箋紙的事情,沒想到這個王中正真的問了,江倪頓時覺得心底有了譜。“難為了子熙一片苦心?!蓖蹉雵@道,“對了,子熙從未在信中提過,他如今身體如何了?”“郎主身體還有些欠佳,不過他說了,法會重要,不能辜負王中正一片苦心?!?/br>“子熙果真至情?!蓖蹉肽倪€有懷疑的意思,連連嘆道,“等到子熙抵達晉陽之日,一定要提前通稟與我。你們也要小心照料你家郎主,莫讓他傷了身體?!?/br>“小的明白?!苯吖怨詰?。只是幾句話下來,他心中那點忐忑早已煙消云散。見慣了郎主的天人之姿,又被狠狠整治過兩遍,江倪心中確實有些怕這些高門子弟,然而面前的王中正并沒有那種迫人氣勢,所說的話更是在郎主的預料之中。心底有了依仗,江倪的表現就愈發從容。王汶碰上過太多面見貴人就舉止失措的粗鄙之人,這樣進退自如的,反而讓他高看一眼。不愧是梁府出來的仆役。又淡淡問了兩句,他才讓江倪退了下來。離開了正堂之后,江倪正暗自思索下來的行動,誰料一直在前面引路的仆役突然小聲問道:“這位可是梁郎君府上的?”這可有點失禮了。江倪愣了一下,才答道:“正是?!?/br>那仆役低聲道:“佛祖保佑,多虧梁郎君,才讓府中避除大疫。若是梁郎君前來府上,小的們也一定好好侍奉?!?/br>江倪眨了眨眼睛,輕咳一聲:“多謝?!?/br>這種特殊待遇還真不止一例,之后所見的那些仆役,只要聽說江倪來自梁府,都會和顏悅色,對他照顧有加。不少人還私下求問,不知能不能給他們些梁府常用的物件,用來護身祈福。江倪還從不知道那些普通物件具備這種功效呢!不過有了王府仆從的表現,他心底也漸漸有了把握??磥磉@次的任務,不算太難。作者有話要說:道教跟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它的原生態相當的彪悍。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黃巾起義吧?這基本就是道教的原始雛形太平道引發的,大賢良師張角帶領信眾搞革命,三國所有數得上名號的勢力,都是跟黃巾軍打出來的。后來黃巾被壓制下去了,卻沒有滅亡。就連曹老板也整天惦記著他麾下的整編青州黃巾軍,真是一不小心分分鐘就要被反噬的節奏。進入晉代,上層喜歡道教,崇尚清談。但是人家道教依舊不是吃素的,太平道沒落了還有五斗米道,也就是后來的天師道。五胡十六國里,位于四川的成漢據說就有五斗米教支持。北方不說,南方五斗米道更是猖獗,東晉末年天師道首領孫恩再次鬧起了農民起義,十幾萬信眾給東晉敲了喪鐘。正是因為道教戰斗力太過彪悍,后來歷代朝廷才對他嚴控,才引入佛教分庭而抗。一代代馴化,有了今天宗教意義上的道教。而且這個時代的道教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除了老莊以外的道教經典,都是后人寫的。就算你能背出一本太上感應篇又如何?分分鐘人家能寫幾本。想要拉下臉抱道教的大腿,人家內部也是分派系和傳承的,沒有身家,照樣施展不開。層層闖關所有關卡都搞定了,也是帶領農民起義的節奏……大家擔心的什么崇佛抑道,真是想太遠了。任何理智的封建王朝都要抑制宗教,不論是哪一派的宗教,因為宗教本身就是天授王權的最大挑戰。這本書是YY不錯,但是我希望他有一點點現實的根基,所以才會努力查找各種資料,想讓故事在合乎邏輯的基礎上更爽一些。但是歸根結底,這些事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