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7
”姜太醫搖了搖頭:“這些東西,早晚都會傳出去的。想要引鐘、顧幾家前來晉陽,唯有師父留下來的傷寒心得?!?/br>姜家師承王熙一派,王熙本就是名醫,官拜太醫令,又重新編撰了一書。他對于傷寒的心得感悟,自然非一般人可比。若是有這個做引,那些名醫,說什么都會來晉陽看看!“可是這些涉及姜家根本……”姜達心頭也矛盾得緊。他不止一次聽過梁子熙提起研討之事,但是門戶之別,是那么輕易就能舍棄的嗎?若是一個不好,恐怕連姜家都要搭了進去。姜太醫卻緩緩搖頭:“傷寒可不是一家之疾,而是關乎所有人的性命。當年張仲景寫,就是想讓它流芳百世。我師重新編撰,也是同樣的道理。若是因為門戶之別,敝帚自珍,才是枉顧先師的意愿!達兒,醫術可以世代精研,但是救人之心,才是醫者的根本所在!”這些,姜達在祖父口中聽過無數次,但是從未有一次,如此的震撼人心。他重重點了點頭:“孩兒曉得!”“嗯。子熙這個法子,是個良策。我這就去信給幾位故交,若是他們能來晉陽,這次防治疫病就更有把握了。醫寮之事,你要仔細留心,那些僧人才是關鍵所在。務必要讓他們知曉防疫要領,教給百姓。對于幫工雜役,也莫說醫理,只提佛祖!”這正是姜達心中所想,他立刻道:“我會給下面管事交代清楚,除了佛祖之外,也要讓更多人知曉梁子熙的名諱!”不論是佛祖入夢還是防疫基礎,都少不了梁豐的一片心血,怎么能讓那些僧人把功勞全部占去?“如此甚好!”只是短短一番傾談,姜達就覺渾身再次充滿了力氣,匆匆行禮之后,他大步向前院走去??粗菞l筆挺身影,姜太醫不由微微頷首。能夠繼承姜家衣缽的,只怕非此子莫屬了。這次,也算是因禍得福。收回視線,姜太醫從一旁抽出幾張紙來,寫起書信。很快,幾封信從晉陽遞往了周邊縣郡,又有更多的信送了回來??吹搅私业某嗾\之心,又有幾個醫者能夠無動于衷?越來越多的車架,向著晉陽醫寮飛馳而來。第43章掠功“孫大,你家娘子還在寺里侍疾???”“可不是嘛!據說阿母身體好多了,再過幾日就能歸家!”“還是你家娘子心誠??!也多虧懷恩寺那些大和尚施了法術,才困得住疫鬼!”“這可不是和尚們的功勞,而是佛祖賜福免災呢!”“什么?居然還有此事?”“可不是嘛,我家娘子都跟我說了,是一位梁郎君得了佛祖指引,才抓出了疫鬼!你沒看外面那些凈街行者面上都帶著布巾,那東西叫‘梁巾’,就是梁郎君傳下來的!只要帶上,便能防住病氣!”“有這么神奇?!”“看你說的,若是不神奇,今年得了傷寒的,怎么可能只有這些?”“……也是!往年若是鬧起大疫,誰家不得死個幾口?唉!哪個能想到,區區野鼠竟然也能害人性命!”“可不是嘛!我家昨日又打死了兩只,都扔進灶膛里燒了!你別說,難怪人家孫鐵匠家里從沒人患過傷寒。這東西啊,就怕烈火!”“聽說還有蚊蟲呢!最近外面都找不到艾草了,只能上藥鋪買。反正我家門后的那條水溝是填上了,據說只要沒了污水,就生不出蚊蟲?!?/br>“還有這說法?!咦,你快看,凈街行者又來了!”只見兩個身披麻衣,面戴布巾的男子拎著水桶,一路潑灑了過來。那水可是醫寮里專門配置的石灰水,只要撒過之后,疫物就無法存活。后面還有一個男人拎著個皮質口袋,手持半人長的竹夾,若是看到了死鼠小畜,就立刻夾起扔進皮囊之中。如此三人一組,緩緩走過街道。路上行人紛紛避讓,不少還雙手合十,行了佛禮。百姓們至今還覺得這是幫他們驅散疫鬼的法師,更有不少僧人加入了凈街行列,讓這種傳聞愈演愈烈。就連剛剛說的有頭有尾的兩人,也不由虔誠行禮。一直等凈街行者遠遠離開,才直起身形。“真是多虧了佛祖和那位梁郎君??!孫大,你可要讓你家娘子好好問問,那梁郎君究竟是哪里人士,尊諱如何?”“這個自然,等到阿母平安歸來,我還要請一尊神位放在家中呢。若是有佛祖保佑,那些疫鬼煞物,肯定會遠遠避了出去!只盼今夏不再有疫病發生了……”※“姜郎君,城西已五日未見病患,醫寮中十來位病患也大多痊愈,只待住滿七日,便能離開了?!?/br>聽著下面管事的匯報,姜達長長呼出了口氣。耗費了將近一個月時間,城里的疫情終于控制了下來,除了醫寮之中僅存的那些病患之外,這次疫病,應該是過去了。短短二十余日內,醫寮共收容了病患五百六十余人,發病身亡的超過半數,還有十幾位照顧病患的雜役、家眷意外染病身故。然而這樣的數字,比起往年發病而死的人數,卻不值一提。城外度化場里,火堆成日成夜燒個不停,借著超度之名,焚掉了不知多少尸首和病患用過的被褥衣物。練石灰的大小土窯多了一倍,不少人發了橫財,連艾葉都成了緊缺藥物。然而這一條條推廣下去的防疫手段,實打實救了無數人的性命。到了后期,可能是佛祖點化的事情越傳越廣,高門大戶紛紛布施,也有更多游僧和信眾加入雜役隊伍,這些人力物力被用在了最關鍵的地方,才把疫病強壓了下去。從漢末至今百余年了,這還是第一次人為的控制住了傷寒蔓延。如此功績,怕是不亞于張長沙的了。“莫要放松!讓凈街人再潑灑十日的石灰水。還有一應雜役,都不能立刻離開醫寮,確定沒有染上疫病才能歸家。對了,鐘文周和顧慎行呢?”“鐘大醫還在看診,顧大醫去了郭府,估計下午才能趕回來?!惫苁铝⒖檀鸬?。“嗯,還要跟他們知會一聲,記得整理手上病例,交到署中?!苯_頷首道。自從祖父去信各家之后,那些醫家們也紛紛做出了回應。姜家可是王熙一脈的傳承,他們對于傷寒的心得和防疫手段,沒人能夠輕忽。拿了這樣的恩惠,又聽說了晉陽醫寮的義舉,又有誰能無動于衷?因此,不少醫家也派人加入醫寮。傳世近百年,根據張長沙的方子,又衍化出了不知多少方劑。各家都有各家的醫理,若是以往,可能要費盡口舌辯證一番,但是現在醫寮之中命在旦夕的病患就有幾百個,自然也成了實驗方劑的最佳場所。幾乎每日,醫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