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
書迷正在閱讀:從王子到王后(ABO)(H)、勾心游戲、干死爸爸的老板/征服爸爸的老板(H)、薔薇王子(H)、你是我的寵物(H)、不科學穿越指南、龍游欲海(H)、你是男的,我也愛、昨是今非、誰說一見鐘情是夢想
說如今周氏病著,就是好的時候,也不及劉氏半個…… 一時間,杜江雙拳難敵四手,竟漸漸叫三房壓得喘不過氣來。 三房本以為勝利在即,正洋洋得意,誰承想這日飯桌上杜寶卻突然發難,只向杜平和于氏嚷嚷,說這幾日三叔三嬸無比吵鬧,嚷得自己連覺都睡不好,日間自然也沒精神頭兒讀書等,十分抱怨。 人都是比出來的,在杜平老兩口心中,杜江稍遜杜海,可杜海卻又比不得自己白白胖胖活蹦亂跳的讀書人大孫子! 于是剛得了甜頭的三房竟意外吃了好大一通排頭,杜平親自發話,叫他們日后不許吵鬧。 “寶哥是要念書的,你們當長輩的莫要喧嘩,且等他日后出息了,自然會記得你們的好。況且強哥、順哥、福哥日后少不得也要念書,有寶哥帶著也好有個底……” 杜海與劉氏聽得目瞪口呆! 這話可不就是平日里爹娘拿來糊其他兩房兄嫂時候說過的陳詞濫調?虧他素日里還洋洋自得,真是一朝東風壓倒西風,卻不曾想到今兒這話又被原封不動的用到自己身上! 杜海只覺得如同吞了屎一樣惡心! 而這些事二房眾人原是不知道的,還是喬遷宴席那天牛嫂子悄悄告訴的王氏。 “你那大伯和小叔一家鬧得著實不像,日日爭吵,大半個村的人都知道了……” 王氏又在宴席散了之后說與杜河聽,頗感唏噓:“原先我們在的時候,他們倒時常聯合起來欺負咱們,可如今咱們走了,他們竟還是不清凈?!?/br> 杜河只冷笑道:“你想的也忒輕巧,他們誰也不服誰,往日有咱們當靶子自然不大顯,現在咱們一走,他們也就沒得選,又都不肯吃虧示弱,只怕往后還有的鬧呢!” 鬧哄哄的喬遷宴過后,杜河一家才算是真正在這里安頓下來。 以往他們一家分居兩地,常常一月不得相見,如今都在一座縣城里,往來不過兩刻鐘,杜河便正式搬回家中居住。 在新家睡的頭一晚,他就這樣感慨:“總算結結實實的覺得我也是有家有口的人了?!?/br> 王氏聽后忍俊不禁,推了他一把趣道:“怎得往日竟是個孤家寡人?果然心里是沒有我們娘兒仨的?!?/br> 離開了糟心的公婆妯娌叔伯,王氏瞧著整個人都容光煥發,走路帶風,說起話來也底氣十足,活似年輕了好幾歲,竟也無師自通的會玩笑了。 杜河趁機從被子里拉住她的手道:“好狠的心,你們娘們兒三個親親熱熱的,只我一個孤魂野鬼在外頭,又要記掛你們,時常也沒什么熱湯熱飯,晚間也是冷被窩……” 且不說他們兩個人好容易熬到自己當家作主是如何暢快,杜瑕也因為終于有了自己的屋子興奮不已。 之前他們二房一家四口都擠在一間廂房內,十分不便,雖說眼下她還沒有什么要瞞著家人的,但日日都在一處,一點兒隱私都沒有,別提多別扭了。 房子是舊的,也頗狹小,只是一排小巧正房隔開的房間,可杜河已經找匠人整個兒收拾了一遍,墻壁都刷的雪白亮堂,叫人瞧著都神清氣爽。屋內都有土炕,這是北地人家的日常標配。 因為一雙兒女都讀書認字十分出息,杜河還特意從杜平攢的家具庫房里硬要了幾張適合書寫的炕桌來,這樣坐在炕上就能念書,冬日也不怕冷了。 屋內陳設簡單到了極致,除了炕、桌和一個裝東西的箱子之外別無他物,可杜暇卻歡喜的很。 她跟著去集市采買的王氏出門,不過花十幾文錢就買了一大堆高矮胖瘦大小不等的褐色粗陶瓶陶罐,全都是陶窯燒出來的瑕疵品,便宜的近乎白撿,她一開心就挑了很多,最后粗粗一數竟然有十一只之多。 王氏看后不禁道:“你買這么些粗糙玩意兒做什么?又不中看,又不中使,怪寒磣的,眼下咱們雖不富裕,可也不到叫你用這些的地步,快放回去吧?!?/br> 杜瑕噗嗤笑出聲,徑直付了帳,正愁這么多易碎的東西如何搬回家,那店鋪的伙計卻已經主動請纓,說可以幫忙送貨上門。 原來他們那一片陶窯的出貨量十分大,供應的貨品幾乎遍及整個陳安縣城,又輻射周圍村鎮,因此積少成多,瑕疵品也有不少。那掌柜的卻是個精明人,并不隨意處置,而是略花幾個錢,在集市設了個攤位,將瑕疵品統統擺到這里販賣,有要的多又不方便搬運的,還幫忙送貨上門。 因為縣城每日所耗甚高,不少縣民并無固定收入,日子過得也頗艱難,這些中等人家看不上的殘次品銷量竟也很不錯…… 回去之后,杜瑕便擺弄起這些瓶瓶罐罐來。 這些陶器雖然是瑕疵品,可也不過是樣子不太周正,或者上色不均等問題,并沒什么大毛病,略一擺弄,反倒有一股子渾然天成的美感。 眼下正值春季,但凡有土的地方都開了好些野花,杜瑕去摘了許多,仔細插到注入清水的陶器中,整個房間瞬間鮮活起來,不似之前死氣沉沉。 原本王氏不以為意,可如今見了女兒送來的一個插滿怒放嫩黃野菊的粗矮陶罐,竟也愛不釋手起來,又伸手去捏她的臉,笑道:“難為你小小的人,竟生了這樣多的心眼子,倒是怪好看的?!?/br> 杜文也力贊meimei好心思,直說連字也寫的好了。 新搬到一處地方自然要跟四鄰打好關系,喬遷宴過后,王氏便正式開始了女人們之間的相互拜訪,然后沒幾天就把周圍的情況打聽清楚了,回來后杜瑕一聽就愣了: 感情這新家還是學區房! 作者有話要說: PS,學區房什么的,自古就有,最著名的一個經典案例就是:孟母三遷! 第十六章 論及地理優勢和整體氛圍,自然東城區才是讀書人心中向往的圣地,可那里的宅子要么早被官宦和大戶壟斷,要么房租貴的能嚇破人膽,平頭百姓問一句,心肝兒都能亂跳半天,基本屬于此生無望的范疇。 因著這一帶雖然算是平民居住區,可到底距離東區十分近便,周圍生活也便利,好些希望兒子讀書長出息的人家削尖了腦袋都想扎進來,就想來個近水樓臺先得月。要不是杜河當機立斷,這房子一準兒就給旁人搶去了。 如今他們家東西隔壁鄰居都有學生在上學。 東鄰張家家境不錯,冷眼看著倒比如今的杜家好許多。因著張家娘子趙氏原是老家出名的繡娘,技藝十里八鄉上數,一年只需用心繡上幾幅副繡卷、插屏之類便穩穩有幾十上百兩白銀入賬,這處宅子卻是已經自己掏錢買了下來。 她男人雖不如她能賺,可也十分勤勉,在南市固定開一個煎茶鋪子,又賣些雜貨,一日也能有一百多文入賬,足夠支付家用。 張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