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5
湯之后,臉色就紅潤了,人也顯得白凈有精神,我就趕緊先燉上了?!?/br> “張嬸,現在往夏天走,不用天天燉山雞湯,體虛不受補,反受其累。兩天喝一次就夠了?!?/br> “那怎么行?要補就得補夠了?!?/br> 章錦婳笑了,:“把紅薯去皮,切大塊,加八粒紅棗,燉熟了,盛碗的時候放一勺紅糖,也是補氣血的?!?/br> 打她從小,張嬸就想把她喂胖,總也沒做到,覺得這個食譜太簡單了:“錦兒,光吃點紅薯就夠?有沒有吃了能長胖點的?光有氣血沒有力氣也不行。要不,每天給你加一餐,多吃一頓,肯定行?!?/br> 章錦婳好像發現了什么:“張嬸,你每天做這么多事,你也累吧?” 他們吃得都一樣,而且張嬸什么事都管,有時候比章錦婳還睡得晚,每天早上不練功,卻也跟章錦婳他們同時起來,去廚房燒熱水做早飯。 在這之前,章錦婳總覺得張嬸做一切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理所當然的會,理所當然的做得好。 張嬸笑:“這么一大攤子事情,必須要做好,責任重大呢。累點也沒什么,只要能讓你安心的研究醫術,寫好醫書就行了?!?/br> “張嬸,那你都是跟誰學的呀?” “也沒有跟誰學過,就是看著別人怎么做,我自己琢磨琢磨?!?/br> “張嬸,你看一看就會?天,真厲害!”章錦婳驚嘆,她怎么出來不知道張嬸這么天才! 張嬸笑了:“張嬸也不厲害,像認字啊記賬啊,都是章仇大人在教別人的時候,我聽到了,就記在心里了,沒想到你開杏林館的時候,我試著用,還真的是沒記錯,章仇大人教的東西那才叫好呢?!?/br> 章錦婳有些黯然,端起湯盅,慢慢的舀湯喝。希望氣血補足了,心事能沖淡。 第254章 傷藥 經過張嬸的一番開導,還有一天四頓的羹湯飯食,章錦婳的臉蛋,眼看著一天天的紅潤起來。 寒食節將近,杏林館接連幾天不營業,章錦婳決定帶竹風竹影竹芯上山去采藥。 所有帶給周子瑜的傷藥,她都要親自過手,從采摘到篩選,甚至碾藥粉,絕不假手于人。 上一年的寒食節,在羅漢峰度過了驚心動魄的一夜,竹風還記憶猶新:“錦兒,還是去羅漢峰嗎?” “不,今年去太白山,去溫湯池那里?!?/br> 溫湯池附近的地衣還有藥草,大多是有止血涼血的功效,做傷藥最好不過。 竹影笑道:“好哇好哇,我很久沒去過太白山了,正好去泡一泡溫湯?!?/br> 竹青開玩笑道:“你那里是叫泡湯,我看你進去了就是燉湯?!?/br> 一席話,說的眾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竹影竹芯天天做廚房做藥膳,雖然他倆為了養生很少吃rou食,卻還是日復一日的圓潤起來,而且越來越像張嬸。甚至還有杏林館的客人問過,竹影和張嬸是不是母子。 竹芯道:“天天做那些膳食,聞著都飽了,不吃也長rou。趕緊去泡一泡,解一解膩?!?/br> 章錦婳抱了抱張嬸:“下次帶您也去泡溫湯?!?/br> “我沒那么多講究,走一百多里地泡個湯,想想都累的慌,我還是呆在家里燒桶熱水算了?!睆垕饠[擺手:“這里還有不少事情要做呢?!?/br> 梅雨季節快到了,杏林館千金堂有不少被褥都要趁好天氣拿出來洗一洗晾曬干凈。 還要買些新出的菜根腌些咸菜酸菜,夏天做酸湯開胃解膩,用來做下粥下飯的小菜也非常受歡迎。 為了顧及客人的講究,先前買的丫鬟都在千金堂做醫女,就不能在杏林館幫手做雜事。 人手不夠了,只能抓緊一切能利用的時間,把該做的事情加緊做好。 千金堂這邊,竹青管抓藥,順帶著看顧一下內外的護院安全。 至于女科和兒科的病人,只要不是傷重不治倒地不起的,幾個小醫女都能對付著開個藥方。 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來看病的病人很少,千金堂經常是醫女比病人多,門外看熱鬧的又比千金堂的人還多。 章錦婳也不在意,病人少,正好趁這個空檔,召集醫女們跟著一起做藥。 有竹青指揮著醫女們做事,章錦婳很放心,臨走前又叮囑了一遍:“竹青師兄,咱們采買藥材的風聲放出去了嗎?” 竹青點點頭:“已經跟那些采藥的山民打過招呼了?!?/br> 千金堂名聲在外,那些以采藥為生的山民和城外的村民,都喜歡把采到的珍稀藥材賣給千金堂,價格公正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千金堂的章小娘子識貨,看到藥草就知道是從哪里采的,還會教他們怎么采才不會破壞地皮,來年還能采到更多。 像那些專門供貨給太醫署和太醫院的大藥材商,一來有自己專門的工人去采摘藥材,二來有欺行霸市的惡習,這些山民采到的珍稀藥草往往被當成普通藥草收過去。 自從千金堂開了之后,這些采藥的散戶,就把賣藥材給千金堂當作了謀生渠道。 章錦婳滿意的點點頭:“正好等我們過幾天回來,這邊也收的差不多了,我再安排統一晾曬?!?/br> 藥丸藥膏都要做,還要提煉藥油。 到時候又有得忙了。 章錦婳突然想起來:“竹青師兄,在收一些蜂蜜和蜂巢,還有紅色梔子花也要收?!?/br> 千金堂的蜜脂油膏特別受歡迎,還有很多小娘子想要胭脂和唇油,章錦婳想在面脂之外,再試制一些去疤痕的面霜。 想來想去,安排的都差不多了。 張嬸打保票:“錦兒,你就放心的去吧,這里有我和竹青看著,肯定穩穩當當的?!?/br> 章錦婳終于帶著竹風他們幾個走了。 張嬸關了杏林館的大門,在千金堂的后院,指揮醫女們洗被單,晾曬被褥。 又指揮芙蓉去把杏林苑的院子再打掃一邊,準備清洗晾曬藥草。 看著大伙兒都在忙活,張嬸才帶著青牛,拉著車去西市買菜。 平常有很多種菜的養雞鴨鵝的,都愿意給杏林館送菜上門,基本上都不用張嬸外出采買。 來杏林館的客人,偶爾會有西域來的外邦人士,喜歡吃些味道特殊的調料,只有西市才有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