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0
貪求之心。 因著寶玉之病,史太君并整個二房都遷怒于寧珊,連帶迎春也不受待見。寧珊想著,橫豎省親那日便已撕破臉皮,沒必要讓meimei白受委屈,便叫她稱病,只說省親那日在風中站的久了,受了寒涼,需要靜養,不能見人,一連幾個月沒有回去請安,只是定期打發貼身丫鬟去送上奉安帖子罷了。 賈赦也是同樣的理由,只說年老體衰,為了迎賈嬪凍得久了,身體不適,連朝上都請了假。不過他那個職位本來也沒什么事情可做,上官便索性給他批了一個月的假,都不用上報。后宮里賈元春積極鉆營著想狀告大房一家不敬君上,卻不料寧珊一早就給太醫院送了重金,眾口一詞,說鎮北侯家中上到父母,下到幼妹,都因為省親臥病在床,讓元春生生頂了一個刻薄冷酷的名頭,被皇后趁勢罰抄、,又禁足罰俸。若不是周貴人為了找個靶子替自己分擔仇恨值,元春還出不來呢。 寧珊敢挑這個時候發難也是胸有成竹的,如今朝中為了分封皇子的事情已經吵嚷完第一階段了,皇上占了上風。為了平衡勢力,接下來就該太上皇的人出面擅動第二輪了。以四個掌兵權的異姓王為首,為了自己的固有勢力,也不可能讓皇上成功將皇子們分封出去的,不然他們的兵權和封地就要被占了。 四個異姓王均是開國初期隨著□□打天下功勞最大的將領,當年為了表彰他們的功勞,封了四個異姓王。后代也一直握有兵權,除了前朝北靜王生來體弱,索性主動上交兵權換來了不降等襲爵,其他三王仍舊駐守封地,手握重兵,只是家眷俱都留在京中為質。其中東平王守著西海沿子,南安王身在南疆,西寧王則鎮守西北平安州左近,當年的先義忠親王起兵造反便是西寧王支持的,雖然事敗,西寧王府也受到牽連,被強行奪了兵權,然而到底經營多年,仍舊有勢力在手,先義忠親王都被賜死了,西寧郡王卻只是闔家被圈禁王府,不得外出罷了。 平安州那地方離西北蠻夷很近,西寧王駐守時,長期以戰養戰,又侵吞兵餉,倒是養出了不少私病,但卻在先義忠親王造反中消耗殆盡。而原本的守軍卻因為長期兵餉不足,武器破舊,戰馬老邁,殺敵不利,自西寧王被圈禁回京后就屢吃敗仗。這也是后來寧珊能在北疆以戰功封侯的原因,若不是寧家頂替了西寧王的將位,饒是寧珊再有大將之材,也沒得施展。只是他那一戰只打退了北疆異族數個部落,卻沒能全殲,仍有不少敗軍潰逃進了西北草原,料想早晚有一日,養足了兵馬,還是要打回來的。 寧珊掐準了時機,知道不久四王便要出面,外族也會再次卷土重來,到時候不怕皇上不用他,因此得罪了后宮母家不過小事一樁?;噬媳闶窃俸?,前朝和后宮孰重孰輕還是分得出來的。如若不然,太上皇早就能把他恁下去了。 果然,嬪妃省親完不就,以北靜王為首的四王便在朝上發難,反對皇上分封皇子封地,稱此舉不利于中央集權,有損皇權至尊地位。因為四王本來就是太上皇的老臣,此舉無疑于增加了太上皇一邊的份量,讓原本已經偏向于皇上的局面瞬間又拉平了。 支持分封皇子的除了少數皇上親信,便是后宮各個皇子的母族了,然而皇上登基前地位不高,所娶妻妾也都不是大族出身,母家勢力有限,許多還是如賈家這般,指望著攀附后宮裙帶上位的,能給皇上的助力少之又少,不拖后腿就不錯了。而太上皇一邊不但有四王八公之類的老牌勢力,還有堪稱金陵土皇帝的甄家幫著掌控江南,一旦翻身,絕不是皇上可以抵擋得了的。 于是,萬能的寧珊又被傳喚到了御前。 第71章 換將備戰 寧珊雖然不喜歡這個皇上的出爾反爾和拖泥帶水, 但是也樂得在他面前行使權臣的能力為自己謀利?;噬险宜麃砩塘咳绾未驂核耐醢斯臅r候儼然忘了,追隨寧珊的人中便有八公之后的兩家, 還有那北靜王, 一向頂著賢王的帽子滿京城拉攏文臣,看似為四王之首, 其實卻是實打實的墻頭草。 只是北靜王的城府遠不是王子騰那樣的后起之秀能比的,同樣是做墻頭草,王子騰做成了三姓家奴,北靜王卻是譽滿京城。太上皇覺得他忠心耿耿, 當今也認為他頗識時務?;首油鯛攤兏嵌家詾楸膘o王府是自己身后助力,卻全然看不出這個唯一不掌兵的異姓王是靠什么坐上四王之首的。 出身于擁有經歷過五胡十六國和隋末唐初背景的獨孤家族,讓寧珊對于本朝不論皇室還是王族的目光短淺和頭腦簡單都十分難以適應。想當初五胡十六國那些年,起兵造反都是在先博得上位者信任之后突然發難,讓上位者一方猝不及防, 以兵貴神速來取勝,往往沒發兵之前就連自己將來會不會被人推翻都算計好了。 可現在卻是都要動手了才開始做計劃, 幾乎是想一步做一步, 甚至想都不想先擼袖子干了再說。 風格轉換太大,讓寧珊的固有思想無用武之地, 只好也跟著簡單粗暴的來。 皇上問起如何破壞四王八公的勢力,寧珊便建議分化利益:“四王中現在只有南安王和東平王還有兵權,首先得想法子回收。一旦失了兵權,拉攏文臣的北靜王便不足為據了。需知,秀才造反, 三年不成,并非虛言?!焙螞r北靜王本身就是個墻頭草。這話寧珊沒說,一來他沒有證據,二來他也不想讓北靜王頂替了他的位置。 現在的北靜王名叫水溶,年方弱冠,跟寧珊歲數相仿,心眼也不少,又有賢名在外,如果他公開投靠了當今,倒是立馬能解燃眉之急,可是寧珊的位置就要被占了。雖然他瞧不起當今的愚蠢,可是蠢皇帝有蠢皇帝的好處,若是皇上精明了,臣子們就不好掌權了。 太上皇就是太精明了,以至于早早就把有野心又有能力的兒子恁的死的死,關的關,以至于事到臨頭無人可用,只能點了個蠢貨上臺。倒是方便了自己臨老還能手握大權,只是一旦太上皇駕崩,這個朝堂可不是現在的皇上能掌控的,除非當今死在太上皇前面,再擇一個有頭腦的皇孫上位,不然非要天下大亂不可。北靜王遲遲不表露自家站位,就是等著這個時刻。祖先從龍而起能得王位,若是他有機會自己為龍,豈不是更能光宗耀祖。 為了這份野心,北靜王便是自己沒有兵權了,也必須要設法保住東平王和南安王的兵權。這才是他手中無兵卻能牢牢占據四王之首的原因,誰不喜歡一個盡心竭力為自己人謀劃益處的好同伴? 至于被拉攏了的文臣,也是十分欣賞北靜王的謙謙君子之風的,說句大不敬的,一個出手大方又能禮賢下士的上位者和一個小氣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