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3
最多我不宿下,晚上還回來陪外祖母便是了?!?/br> 史太君自然不能把自己的猜疑告訴她,只是勸她不要去。林黛玉雖然本身是不愛出門的性子,但在賈府悶了許久,又整日聽王夫人指使的下人說長道短,心里也盼著能出去松快一日。她因為心知自己尚有一筆家產,如今存在寧府由迎春照管著,因此對于那些說她吃住都耗著賈家的話不是很當一回事,只略不開懷些,并不曾因此憂思自卑,又有史太君跟前眾人都捧著她,便不曾為此事自傷,雖每逢換季仍然身子不適,但多為舊癥候,不曾添了新病癥。 史太君見林黛玉言語中對于去寧家十分向往,更加警惕,她素日縱著林黛玉跟賈寶玉相處往來,看著一雙小兒女情投意合十分開心,卻并不愿意她對別人也有好感。如今既然懷疑上了寧珊,便十分嚴厲的講些規矩禮儀來。林黛玉本是聰明之人,聽了史太君的暗示,只道她不滿自己的規矩教育,一時又羞又怯,不免紅了眼圈。 見林黛玉哭了,史太君又十分懊悔說的太重,反倒勸慰一番,見仍沒有好轉,只得說并沒有怪她之意,讓她明日只管去玩。林黛玉卻反倒不肯去了,只說要留在家里陪伴外祖母,讓她使了人去告知迎春。 史太君差人辦事自然瞞不過王夫人,一聽林黛玉不去了,心中只堵著一口氣,越發覺得這丫頭生來就與她作對,決不能聘給寶玉。一面喚來探春,逼她想法子,明日定要讓林黛玉跟她們一同出門,還要她務必多留寧家幾日。探春一方面樂意同寧家交好,一方面又知道嫡母和祖母之間的爭執,兩方為難,同時也暗暗羨慕林黛玉能得到兩方的關注。原先家中的姑娘屬她最為出挑,可是后來先后來了林黛玉、薛寶釵兩人,她也淪落到曾經的迎春、惜春那個地步,輕易沒人想起她來,多是有事要差遣才會傳她,一時不免自卑自苦,又要打起精神來聽王夫人的吩咐,心中無限感傷,只覺得自己萬般的抱負,卻偏生了一個不得志的女兒身。 這一天里,除了迎春興興頭頭的準備款待姐妹們,惜春一心惦記著找二jiejie玩,其他的姑娘們各有各的憂思,都沒精打采的,卻要強顏歡笑,好生沒意思。 梨香院里的薛寶釵也得了消息,卻不知道王夫人扣了她的帖子不給,心中也有一番愁緒。她出身皇商世家,家中富貴至極,自小便請了先生好生教導她,往日在金陵,各家女孩兒俱都不如她許多,因此從不自卑于出身,心中自有一份大志向??墒且怀M了京,先見到賈家的女孩兒各個不凡,后又見了才貌都不比她差的林黛玉,出身還格外清貴,家資也不下于她,索性她父母皆無,沒了依靠,倒也打了平手。卻不料,一向不起眼的二丫頭忽有一日飛上了枝頭,多了個侯爺大哥,其后又有了侯爺父親,一下子成了真正的侯門千金,京中一等的世家貴女。原本薛寶釵年長于眾人,又有王夫人親自吩咐的讓她教導眾姐妹針黹女紅等規矩,一向以平易近人的大jiejie自居,如今一下子竟不知道該怎么跟二丫頭相處了。結果卻發現,她這里煩惱著,人家卻壓根兒不請她,顯然是已經不將她看在眼里了,心中自然惱火又悲愁,到底背著人偷偷流了會眼淚,可是轉頭又抹干了,想著怎生跟著一道去,交好了寧家才好。她如今也知道了京城貴人的等級,皇商的招牌著實不起眼的很,后來聽到了選秀的圣旨,知道賈家兩個姑娘并林黛玉、史湘云將來都會有各自的造化,唯有自己,擠破了頭想進去那皇宮,卻連小選都不得記名,只得遵從母親和姨媽的意思,將來配給賈寶玉,庸庸碌碌的度過一生,心中不甘到了極點,日日都盼著能有一個轉機,助她直上青云。如今有鎮北侯這一個現成的臺階,是無論如何也要攀上關系的。為此,哪怕厚著些臉皮也要湊上去。 第31章 朝廷現狀 寧珊自是不知道meimei一封帖子引出了諸多姑娘的愁思,他如今的心神都放在培養親信上,眼看著做了侍郎,離一部之主的尚書也只差一級了,是時候挑些志同道合的同僚們結個統一戰線了。自古孤臣少有個好下場的,他自然不會讓自己落到那個地步。何況如今朝上的那兩位,不管是太上皇還是當今,都不值得他忠心耿耿,自然是要替自己打算一番的。 如今六部里,太上皇的親信和當今的心腹都在爭權,大體上,兵部、刑部和戶部是太上皇占了上風,吏部、工部和禮部則是當今的人馬多一些,另有大理寺、光祿寺、太仆寺、太常寺、鴻臚寺等,俱都各為其主,斗得不相上下。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如寧珊這般,兩不相助,或者表面上站著一方,私下里行事卻偏著哪一方的,自然也少不了真正的墻頭草,看那邊略有優勢馬上就倒向哪邊的,而眼看著要輸又馬上改換墻頭的,這類人數目也不算很少。寧珊想的就是拉攏后兩類人,起碼將來自己有什么提議,要有人附和才好。 太上皇和當今爭斗,重點無外乎錢、權和兵,因此戶部、吏部和兵部又格外重要一些。寧珊深知這三部過于惹眼,如今自己占著戶部侍郎,又有個弟弟同在一部,便不打算在戶部里拉幫結派,至于在兵部里打混的傻爹,有賈家在軍中的舊關系維持著,只需要不遠不近的保持聯系就好。寧家的心腹將領原本多在北疆,可是寧珊軍功封侯之后,當今忌憚寧家勢力過剩,硬是打散了原本的部隊,分化塞進各個軍中,如今北疆留著一部分,西海沿子也派了人去,更有南疆部落眾多之處也有原來寧家旗下的兵卒,便是平安州等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也有寧珊一手帶出來的親衛正領兵駐守?;噬系呐e動雖是為自己座下的龍椅安排的,卻也如了寧珊的意,如今他再去征戰,到哪里都能快速收服軍心,那是再好不過了的。 當今是個從未領過兵,甚至登基前都沒接受過相關教育的,六部都沒轉遍,是個對皇位的安穩與否只知道跟太上皇競爭的主兒。倒是太上皇,雖然也不是馬上的皇帝,卻好歹臨朝多年,知道得多些,只是他一心認為寧珊是自己人,因此絲毫不提醒皇上不該講他帶了多年的人馬拆分到各處。寧珊出身征戰五胡十六國多年的世家,根本不以皇權為尊,自來帶兵都是帶成自家兵馬的,想當初隋煬帝□□導致民亂的時候,各家起兵領的就是皇家軍隊,還不是誰領著算誰的,是以他接手寧老太爺舊部的時候著重教育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讓手下不過分敬畏皇權,只認將領一人而已。 只是這法子收服軍隊還算好用,拿到朝堂上就不大妥當了,寧珊前世因為年幼,不曾入朝為官,對朝廷的一切都只是家中教育的,如今初學乍練,很有幾分手生,也多虧了兩皇不合,若是個一心經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