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0
云也同樣一臉認真地聽著。墨遠恍然道:“難怪青銅帶鉤進了鐵爐還能完好無損地出來,它果然不是青銅做的?!?/br>“不是?!碧铺恋?,“只是怕引起春秋時期本土人的注意,故意挑了一種形態與青銅極其相似的新型材料制成的,青銅只是它外表上的偽裝?!?/br>連慕楓道:“那志愿者成功了?”唐塘點頭:“不止一名志愿者,前面的都失敗了,后來有一個人成功了,那人親眼見證周王室將九鼎沉于水下的全過程,之后他將九鼎沉沒的具體位置帶回現代,專家們又推演出千年多時間的位置偏移,成功找到九鼎,現在那九只鼎就在博物館里陳列著,只不過外界都以為是考古學家偶然發現的,并不知道這里面耗費了多少心血?!?/br>墨遠沉吟片刻,似疑問又似自言自語:“這么說,九鼎已經被挖出來了,那我們就不必再花費心思了?”唐塘道:“不一定,我們的歷史上沒有你們這個朝代,可能我們處于平行時空?!?/br>墨遠一臉不解:“平行時空?”唐塘撓頭:“我也解釋不清楚,大概意思就是,我們兩條時空線的走向并不相同,你們的千年后可能和我的時代不一樣,你們千年后也可能沒有找到九鼎的下落,如果沒有找到,那它們應該還在原本的位置上,最多略有偏移?!?/br>墨遠若有所思。唐塘想了想,道:“不過確實不用你們花費多少心思,材料里都把九鼎的具體位置寫清楚了,不光有春秋時期沉鼎的位置,還有千年后考古的遺址,有了這兩樣參考,你們就算去找的話也會比先前光憑一張地形圖要省時省力不少?!?/br>說到地形圖,連慕楓想起了青銅帶鉤上的紋路,疑惑道:“帶鉤是你們現代人造出來的,可造的時候他們尚不知九鼎的方位,又怎么會在上面刻那樣一份地形圖呢?”唐塘道:“地形圖是后來刻上去的,聽說那名志愿者在現代是個孤兒,卻在春秋時期有了牽掛,回來反饋信息后又申請再重新穿越過去,當時報告打了好幾遍,想請求機構幫他把地形圖刻在帶鉤上算作紀念,機構怕他想不開,實在沒辦法就答應了,所以這兩枚帶鉤又跟著他重新回到春秋。不過……”墨遠聽他突然頓住,抬眼看過去:“不過什么?”唐塘欲言又止半晌才接著說道:“穿越器制造得很精密,任何一點改動都會影響里面的能量,所以刻上地形圖后這東西就算是半廢了,等把人送去春秋后更是報廢得厲害,再經過千年時間的耗損,現在估計已經沒有穿越時空的能力了。所以……”墨遠恍然。唐塘想安慰他一下,一時又找不到話,只好撓撓頭干巴巴道:“廢了就廢了吧,反正我也可以帶你們去現代的,好歹沒算白忙活,還能找到九鼎么不是……”墨遠若有所思,過了一會兒,扭頭看向連慕楓:“慕楓,我入宮后,你盡快安排人去尋找九鼎,若真能找到,就把它們安放在連家堡隱密處?!?/br>連慕楓直直看著他,一顆心七上八下:“真要去尋找九鼎?你不是不打算做皇帝么?”墨遠笑起來,笑容有幾分揶揄:“誰說的?我現在倒覺得做皇帝也挺好的,九鼎可比傳國玉璽還尊貴,有了九鼎,我就是民心所向,江山穩固不在話下,到時還能封你做個鎮國大將軍,再封你當個男皇后,豈不美哉?”連慕楓聽他越說越離譜,胡亂蹦跳的心反而安定下來,忍不住在桌子底下捉住他的手捏了捏,笑道:“那我可得把九鼎藏好,萬一將來你被后宮三千佳麗迷花了眼,我就將這至尊國寶據為己有,不給你了?!?/br>唐塘一臉不忍直視:“哎哎哎,打情罵俏適可而止啊,這狗糧我一點都不想吃!”流云不解地看著他:“狗糧?”唐塘:“……”作者有話要說:老四:秀什么恩愛!誰還沒個對象咋滴?流云甩出【一臉寵溺.jpg】二寶:……狗子:……第143章入宮清晨,一陣清脆的馬蹄聲打破早市的熱鬧,馬蹄聲不疾不徐,聽起來莫名透著莊重,引得街道上的行人駐足觀望。“出什么事了?這動靜聽著可不小??!”“你們還不知道嗎?今日是皇孫回宮的日子,皇上派了好幾位朝中重臣出來迎接呢?!?/br>“什么?皇孫要回宮了?快快快!我們也瞧瞧熱鬧去!”消息傳開,街道上的人群頓時蜂擁起來,小販們匆匆忙忙收起了攤子,各家店鋪的掌柜也喊著讓店小二將門板關上,誰都不想做生意了,就盼著一睹皇孫真容。謝容禛曾是轟動一時的竊鉤大盜,又是為父母族人翻案的可憐皇孫,還師從名滿天下的林知秋林大儒,允文允武,天縱奇才,市井中關于他的傳言從未曾停歇過,可惜所有人都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心中早已對這位神秘的皇孫好奇不已,這會兒聽說皇孫要回宮,一個個都像是屁股后面炸了鞭炮一樣,連奔帶跑地循著馬蹄聲飛竄過去。不過這馬蹄聲沿著主干道走了一段時間,卻沒有繼續往城門方向前行,而是半道拐去了一條小巷,竟往城東去了。看熱鬧的百姓一頭霧水,又摩肩接踵地往城東擠。靠得近的人很快就看到兩面飄揚的旗子,旗子下面是黑壓壓一隊鐵騎,鐵騎中間有一輛布置得異常奢華的馬車,馬車旁邊分左右兩列,一邊是文臣,一邊是武將,俱身著官服,一看就知品級不低,而鐵騎最后面又跟著一群太監和宮女,太監一路忙著往地上鋪大紅錦緞,宮女則挎著竹籃,邊走邊往外撒出新鮮花瓣。紅錦著地,鮮花鋪路。圍觀百姓目瞪口呆。這陣仗是皇孫回宮?這怕是皇帝回宮吧?不對,皇帝也沒這么大張旗鼓的??!這……這……這也太……就在眾人面面相覷時,不知從哪里傳開了一條消息,說是皇帝這幾年一直處于深深的愧疚與自責中,以至于那么多御醫的精心調理都毫無用處,皇帝眼見著一日日消瘦下去,如今已經形銷骨立、病入膏肓,駕鶴前唯一的心愿就是盡可能地彌補皇孫這么多年所受的苦,救贖自己曾犯下的彌天大錯。消息悄悄在人群中傳開,入了圍觀百姓的耳朵,百姓們恍然大悟,想起當年太子妃夫婦與九溪族的悲慘下場,不禁唏噓感慨。“唉,死的都死絕了,也只能彌補活人了?!?/br>“皇孫這么多年不露面,心里必然還是有怨恨的,若不是皇上連下幾道旨意催他回宮,他怕是還要在外繼續游學呢?!?/br>伴隨著百姓的議論紛紛,隊伍穿街過巷,在一戶宅院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