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6
讓他對這個姑娘的印象直線上升。 “春天過去了,你的桃花確是遲遲的開了?!?/br> 不遠處的余陽走到顧向文的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眼底有些揶揄。 “說什么呢,壓根就不是你說的那回事,別壞了人家姑娘的名聲?!鳖櫹蛭膶⑺募绨蚺南?,白了一眼說道。 “倒是你,坤叔沒少催你找對象吧,也是,你現在可都要大四了,眼見著都要畢業了,立業之前,也該成家了吧?!?/br> 顧向文笑瞇瞇的看著邊上同樣打著光棍忍受家人催促的好友,毫不客氣的說道。他可才大一呢,還能借著學業拖過去,余陽就不行了吧。 余陽笑著錘了顧向文一拳頭,看了眼不遠處動作親近的安安和蕭從衍,在蕭從衍注意到之前又收回了視線。 “我的年紀可比你還小一歲呢,你放心,等你把終身大事定下來了,我的對象估計也找的差不多了?!彼拿嫔蠋е?,可見說的是真誠的。 他對安安的其實更多的還是習慣,小時候一直將她當自己的童養媳,漸漸的離開家鄉,除了爸爸,想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這個小媳婦,要說真的有多愛,未必。蕭從衍的話其實是開解了他,現在他已經能很好的看待自己和安安的關系了,不能當愛人,他還是安安的哥哥,這一點,余陽是真的看開了。 只是蕭從衍愿不愿意讓他以哥哥自居,經常在安安面前晃蕩,這余陽就不知道了,想著那天他們從安安宿舍離開后打的那一架,余陽這骨頭還有些泛疼呢,要是能讓蕭從衍憋屈,他想他還是很樂意做的,這么一想,余陽心底的小惡魔就不懷好意的笑了。 顧向文聽了余陽的話不著痕跡的松了口氣,他不知道衍哥那天和陽子說了什么,可是現在看來,陽子沒有轉牛角尖,反倒是想開了。 兩邊都是好兄弟,哪邊他都不想失去,安安顯然喜歡的只有衍哥,陽子能看開是最好的,他希望,再過幾十年,他們兄弟還能聚在一塊大口喝酒大塊吃rou,從天南聊到地北。 那時候,他們都有了各自的事業,各自的家庭,會有許許多多的孩子,他們的孩子會延續他們的友誼。 只愿時光不要帶走親情,歲月不要帶走愛情,成長不要帶走友情,回首依舊年少。 ☆、生意 熱熱鬧鬧的一場婚禮, 席面也是村里人從未見過豐盛。 豬rou燉粉條,這算是硬菜了, 可是誰家也沒有大臉盆里裝了大半鍋肥瘦相見的豬rou,白菜粉條倒成了輔料的,滿滿一口rou塞嘴里,香噴噴, 油汪汪的,感覺整個人都要升天了。 泥鰍鉆豆腐, 油炸腰果,琥珀糖仁,兩個巴掌大的大鯧魚,一盤里面有兩條, 跟梅干菜一塊煮,咸鮮入味, 酸甜可口的回鍋rou, 香辣酥脆的辣兔丁, 還有整雞下鍋的山菇雞湯,以及誘惑了大家好些天, 饞得大伙直流口水的百珍燉rou...... 滿滿當當一桌子,還真找不出幾道素菜來, 全是葷腥,看的大伙眼睛都綠了,就是過年的時候家里也舍不得做這樣多的好吃的啊,今個兒喜宴可是能過足癮了。 朱老六的手藝那是一絕, 絕對不會辜負這些好食材的,村里以往辦紅白事的大師傅哪里比得上他啊,每道菜都香地讓人恨不得把舌頭吞下去,只氣自己只有一張嘴,不能同時吃那么多好吃的,好在每道菜的分量都是足足的,尤其是幾道硬菜,都是拿臉盆大小的菜盆裝的,絕對能夠讓所有人敞開肚子吃。 除了空出嘴來恭喜顧家和林家,大伙就沒有空寒暄,大人是這樣,孩子也是這樣,有些小的吃撐了還往肚子里硬塞,看著好吃的還有滿滿一桌子,自己的小肚皮卻已經塞飽了,委屈地都快哭了。 大人對應付這樣的孩子都是有一手的,那起一塊琥珀糖仁塞孩子嘴里,核桃rou外頭裹著一層糖衣,是熬化的紅糖加蜂蜜,甜滋滋的,足夠那些孩子含好久了,還不占肚子,能讓他們安分不少時間。 總的來說,村里人對出五毛錢的份子錢能吃到這樣的大餐簡直是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雖然覺得顧家為了這次婚禮出了不少血,要是再來幾次,怕是都能把顧家給吃破產了,可是處于嘴饞的心理,他們還是希望顧向文和顧安安趕緊把婚事給定下了,將來結婚的喜宴,滿月酒,周歲宴......豐盛的席面豈不是源源不絕啊。 顧建業收了一籮筐祝福他閨女早日出嫁的祝愿,偏偏大喜日子還不能生氣,臉都快笑僵了。 相處的時間總是那么短暫,顧向武和蕭從衍的假期并不長,新婚的甜蜜還沒過去呢,就收到了上頭的通知,趕緊回部隊執行任務去了,林月亮和顧安安雖然不舍,可是也只能送他們到火車站,心里安慰自己,再過一段時間,等他們調去了首都,相聚的時間就長了。 之后的日子也算是一個小小的融合,畢竟林月亮現在是顧家的媳婦了,當女兒的好朋友和兒子的媳婦,在相處的方式上肯定是有所差別的,好在顧雅琴不是那種壞婆婆,林月亮也是家里人從小看到大的,一家人的相處還是和以往差不多,平平淡淡卻又溫馨。 似乎又是一眨眼的功夫,又到了報道回校的日子,再一眨眼,劃時代的改革開始了。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幾乎每一天,首都日報,京都晚報,華國民報等一系列重要報刊都刊登了這件大事,當天會議的主要內容,以及一些改革措施,都在報紙收音廣播里被明確提到。 像水木燕京之類的名校,本身就身處政治中心,里頭念書的又都是天之驕子,對于這樣的重事也更加看重,那些日子,學校的放映室里總是擠滿了人,隨處可見四五個人拿著一份報紙激烈的討論,唾沫橫飛的發表自己的觀點。 那些沒讀過書,沒什么見識的普通老農或是百姓也感覺到了風聲的變化,所有人都期待著,在這次會議結束后,能給這個被黑暗籠罩了太久太久的土地新的光明。 事實上他們也沒失望,一系列措施,顯然都是往好的方向發展的,拿最小的事來說,政令明確規定了社員自留地,家庭副業和集市貿易自由,不受干涉,也就是說農民售賣自己的家多余的口糧或是農副產品不算割資本主義尾巴了,一些有手藝的木匠、泥瓦匠幫人家干活賺錢,這也是法律允許的了。 這還是最小的變化,許許多多有遠見的人都從這次的會議里看到了曙光,察覺到自己發財的機會似乎已經到來了。 天知道顧麗等了這一天等了多久,她日也想,夜也盼,憋了一肚子賺錢的主意,沒有施展拳腳的機會,都快憋死她了。 因為政令剛出臺沒多久,百姓多數還在觀望的階段,畢竟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