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
書迷正在閱讀:最后一張牌、相門千金、我就喜歡清純的(H)、女配又嬌又軟[穿書]、燃燒的基情(H)、紈绔女配豪門驕寵、重生之珠玉空間、0和1、上神總在欺負我、邊界
這種消息還是不難的。。 根據京城里流傳的小道消息,皇帝對元后稱得上是情深義重,對元后所出的唯一血脈太子也是愛屋及烏。何況太子從小聰敏好學,上朝聽政后在群臣間也頗有賢德之名,所以縱使失德也能被皇帝所容忍,畢竟太子的行為雖然令人不齒,但也不是意圖謀反等更為致命的罪名,未觸碰到皇帝的底線。至于等后面的皇子長成后,太子的地位能不能保住就難說了。 沒看向來與太子守望相助的孫皇后都不敢把娘家徹底綁在太子的大船上,反而要從沒落的姻親之家找人進宮嗎? 秦綺轉著手上鑲著翠玉的戒指,望著花瓶中插著的一叢暗香浮動的梅花出神。她放下狠話說要比壽陽侯府所有人過得好,真落在實處上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 過得好的標準是什么?平安順遂一生,有相敬如賓的丈夫和承歡膝下的兒孫們,但見到別人卻需要下跪叩拜算不算過得好?執掌六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坐在鳳位上享盡榮華富貴,但每天都要勾心斗角地生活算不算過得好?如果這兩種都算過得好的話,哪一種選擇更好一些? 秦綺靜下心來,手緊緊地握住脖子上戴著的白玉佩,進入了玉佩后的白霧世界。 藍皮的古舊書冊從白玉書案上騰空而起,懸停在秦綺面前,望著書冊封面上如人血寫就的三個妖艷血紅大字,秦綺心中有了答案。 她輕笑道:“號稱學成者能攝人心魄,奪人心神,掌控天下人的七情六欲。既然學了這本功法,我合該去那人心難測的宮墻里轉一圈,才不荒廢了一身本領?!?/br> 只有站到足夠高的位置,才能讓其他人都仰她鼻息。宮里將是身懷的她一展身手的地方。 下定了決心后,秦綺就知道該如何去做了。 孫、段、秦三個公侯之家互為姻親關系,共同點是家族近些年都有沒落的跡象,家族中沒有出眾的子孫。因此這三家以西寧侯孫家為首,緊緊集中在孫皇后的旗幟下。 秦綺受夠了在壽陽侯府處處低人一等的待遇,既然侯府想踩著她上位,她又為何不能踩著侯府上位呢? 她想要掙脫壽陽侯府的束縛,把所有令人作嘔的血親都踩在腳下,首先要做的就是打亂她們原有的安排,堅決不進東宮。秦綺可沒興趣去東宮勸說太子改邪歸正,雖說用攝魂術多半能達到類似的效果吧,但她可不想和一個成天毆打妻妾的人朝夕相對。 當今皇上共有七位皇子,太子既嫡且長,二皇子、三皇子幼年夭折。余下的皇子中年紀最長的四皇子、五皇子已經封了親王,封號分別是端王和定王。太子娶了顯國公家的嫡長女,太子妃婚后不久就有了皇長孫。兩位年長的皇子與秦綺年紀相仿,尚未娶親,其余皇子則都還年幼。此次選秀多半會給兩位親王挑選出王妃的人選。據說工部已經接了修繕王府的差使,若是一切順利的話,選秀后王妃就能直接在王府里拜堂了。 既然不想選皇帝和太子,那么端王或者定王的王妃之位就是秦綺意圖爭取的位置了。若是太子被廢,兩位皇子登上大寶的機會是差不多的。端王居長但生母出身低微;定王排行吃虧但生母德妃是四妃之一,還有個一母同胞的公主jiejie,外祖家更是江南世宦大族。 當然,秦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擺脫太子良娣的命運。 對于選秀的事宜尤其是太子后院的事情,后宮里最有發言權的人是孫皇后,只要控制住了她,秦綺就有九成的把握讓選秀的結果完全按照她的安排走。 想對身居重重宮墻之中的皇后做手腳,秦綺打算先從她娘家入手。孫皇后是老西寧侯的遺腹女,姨娘所出,生母難產而亡,從小被抱到孫氏母親西寧侯夫人的房內撫養長大,因此雖比孫氏高一個輩分,卻比她年齡大不了幾歲。 孫皇后感念嫂子西寧侯夫人的恩情,視嫂子如半母,因此西寧侯夫人算是最能在她面前說得上話的誥命夫人了。 秦綺從首飾盒里挑了一只造型精巧的挑心簪插到發髻正中央,簪子仿的是水仙花的樣子,白玉為瓣黃金為蕊,上面還趴著一個寶石做成的蜜蜂。 秦綺對著等身西洋水銀鏡中的自己嫣然一笑,容色之嬌艷不可名狀。她姿態輕盈地起身,準備再去孫氏的院子轉一圈。 突破瓶頸后,她在攝魂術上的修煉進度可以說得上是一日千里,但若是cao控一個人做出與對方本性大相徑庭的事情則還是有些勉強,只有反復鞏固在對方身上留下的手段,才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第一個世界14 總而言之,在秦綺的一番努力之下,她跟孫氏一起坐上了通往西山附近青云觀的馬車。京城首善之地,大大小小的道觀佛寺數不勝數。青云觀算是道門里香火最為旺盛的一家。 秦綺跟著孫氏來這個地方是有原因的。孫氏的母親西寧侯夫人篤信道門,常來青云觀上香。孫氏作為出嫁女不方便總是回娘家,就趁著母親來青云觀上香的機會與她在觀中相會。 相對于三清祖師來說,胡氏更信奉如來佛祖,因為年紀大了懶怠得動的緣故,常差使孫氏或者段氏去相國寺替她上香還愿。孫氏就經常借著去相國寺的機會,半途拐到不遠處的青云觀。 這次也是如此。孫氏在攝魂術的cao控下,帶著秦綺去相國寺溜達了一圈然后直奔青云觀。 到了青云觀門口,壽陽侯府的下人先行去山門通報,讓觀里的道士驅趕門口的閑人好讓馬車里的侯府貴眷們下車。 結果半天過去,道觀門口還是被平民出身的香客堵得密不透風,也不見前去通報的下人回來,孫氏心里納悶,吩咐道:“往前走走,看下是怎么回事?!?/br> 車夫聽了吩咐,驅使著馬車向道觀大門的方向駛去。 圍觀群眾見侯府的馬車過來,怕惹上事,散開了一條道路,讓侯府的一行人擠到了道觀門口。 秦綺難得有出京城的機會,心中十分好奇,悄悄地掀開了簾子的一角,透過縫隙向外看去。 一個老邁但洪亮的嗓音從不遠處傳來,嗓音的主人正對著守門道士罵街。 “憑什么不讓道爺我進去,青云觀號稱京城第一觀,難道不收掛單的道士嗎?” 守門的小道士聽上去年紀尚小,因此聲音格外清脆,此刻正牙尖嘴利地說:“又不是穿上件道袍就能來我們觀中掛單的,都得通過觀里的考察。我不過讓你通報法派輩分,再讓你背上一段而已,怎么算得上刁難呢?你說你剛才背的都是什么東西,怕是自己胡謅的吧?誰知道你是哪個犄角旮旯跑出來的,要來觀里騙吃騙喝?!?/br> 圍觀的眾人都出言幫腔:“說得有理。這位老道連看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