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6
如果是賬務之外的事情,恕侄兒無能為力了?!?/br>聽他這么說櫟陽侯大喜,能說這種話顯然是有兩把刷子的,能解決看賬的問題就已經很好了,至于最后結果如何,那得看完賬才知道,這可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拜托了?!睓店柡钚睦镉辛擞嬢^,打算私下問問兒子,忠勇侯有無入朝這官的打算。第219章功德碑唐越還有些擔心張淳過去會惹麻煩,沒想到兩天后,櫟陽侯就親自把人送回來了,客客氣氣的,一臉滿意的笑容。唐越知道事情有了進展,看著被抬回來的張大老板詫異地問:“他這是怎么了?被人揍了?”那兩只眼睛都快成熊貓眼了。櫟陽侯心疼地瞥了張淳一眼,那眼底疼愛的情緒把唐越寒了一下,他老爹該不會看中了張淳想多要個兒子吧?還是說他發現這小子本來就是他的私生子?“累壞了,這兩天一刻都沒停歇,除了出恭都在看賬本,等把結果交給為父,就直接睡過去了?!币皇撬伊酸t者來把過脈,說只是疲勞過度,他都要以為小侯爺是昏過去了。唐越安排人把張淳抬回去,又交代廚房準備好吃的和熱水,等他醒來就立馬供應上。櫟陽侯看著他有條不紊地下命令,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儼然像個合格的女主人。他心下嘆了口氣,五年之期已到,但唐越和太子顯然還沒有到緣盡的時候,看來他這個兒子是真的要不回來了。“阿父,那查出是什么問題了么?”唐越將走神的櫟陽侯拉回現實。櫟陽侯臉上浮現出笑容,“初現端倪,為父還要回去找證據……你那糧食籌集的如何了?”“您放心,已經夠量了,還有不少人家要送糧來,我準備登記成冊公布天下,若是能征得大王同意,還可以立一塊功德碑,將大家的名字刻上去,這樣一來,會有更多的人家愿意捐糧的?!?/br>櫟陽侯捋了捋胡子,滿意地點頭,他這個兒子不僅醫術高,為人處世也很恰當,能在短短兩天內籌集到如此多的糧食,可見他在貴族富商間的號召力不弱。雖然那些人也會看太子殿下的面子,但更多的應該還是被唐越說動。唐越這幾年治愈的病患很多,有貴族、有平民也有奴隸,這些人大多帶有感恩之心,加上他平日為人謙和,樂善好施,在百姓中的威望極高,說是一呼百應也不為過。第二日,南晉王在朝上得知了糧倉歷年的管理疏漏,每年都有將近一百石的糧食消失,還有近一成的新糧被換成了陳糧,糧倉最底部的糧食甚至都發霉變質了,根本不能食用。南晉王震怒,下令全力徹查此案,薛廷尉領命的同時暗暗瞥了櫟陽侯一眼,沒想到這個武夫也能有這么心細的時候。這一次,又不知要有多少倒霉蛋遭殃了。記吃不記打,朝廷永遠不缺膽兒肥的官員。還有一件事,衡國公在大殿上提出要為捐錢捐糧的各路人士建塊功德碑,一來為世人樹立榜樣,二來也為了犒賞那些為國出力的人。朝廷大半官員此次都出了糧,有的多有的少,一聽還能讓名字公布于眾,揚名立萬,自然都附議。要想起到榜樣作用,唐越是建議這樣的功德碑不止立一塊,可以在各座主城都立一塊,將來這捐錢捐糧的事情也不用僅限鄴城,其他地方也可以辦起來。不過唐越沒打算搞太大,目前也沒有要把慈善當事業來做,只是為了解燃眉之急。經過二十一世紀的熏陶,他知道這樣的慈善機構反而最容易滋生腐敗和貪墨,在沒有絕對完善的制度時他并不提倡做過多的慈善事業。衡國公將此次捐糧的名單呈上,南晉王看得很仔細,時不時點點頭,還笑著問其中一位官員,“不是說馬愛卿最是節儉,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么,怎么這次捐出了一千斤糧食?”那位姓馬的官員忙站出來,“大王,太子妃言之有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只有南晉早日勝利,我們這些官員才能早日享福,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哦?是太子妃說動你的,這可真不容易?!蹦蠒x王在心里默默地咀嚼一遍剛才那句話,心里暗暗點頭,這唐越除了性別不足以為王室傳宗接代外,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兒媳。如果他能入朝為官,而不是限于身份不能立于朝堂,想必做出的貢獻更大。南晉王瞥了一臉平靜的太子一眼,心氣又上來了,這幾年間,他提了不下五次讓他納妃,結果每次都被他推卸了,每次理由還不盡相同,他都不知道太子是怎么做到的,是巧合還是他的設計。如果是后者,那自己不是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南晉王撇開這個念頭,睥睨而視,沉聲說:“這功德碑要立,不僅要立,還要立的高立的牢,要讓全國百姓都看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話也該傳達下去?!?/br>唐越絕對不知道,因為自己的一個念頭促成了這個時代建成了傳承千秋萬代的功德碑,也是歷史上最大最高的功德碑。據說,后來每一代帝王都在一層層加高這些功德碑,并將當下有過大功德的人名刻上去,到了千年后,這些功德碑很多已經倒塌或者損毀,卻依然是考古學家最熱愛的古文化之一。而功德碑上的那些名字許多已經模糊地看不清,有人辯認出其中一個名為“唐越”的人物,經過大量查證考據,知道他是史上唯一一位男妃男后,并且從他出現后,科技仿佛吃了興奮劑,發展的速度如同坐飛機,直線上升,等他大限后,才又恢復到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水平。因此對這個人物,歷史學家有過各種推測和驗證,得出的答案與事實并不相符,沒有人能想到,這個人物竟然穿越了一千多年,帶著一千多年后的科技到了古代,并且用盡自己一生的力量來改變那個時代,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唐越此時可不知道舊習慣會流芳百世,他聽說南晉王同意建立功德碑后,便暫時停止接納捐糧,聽到這個風聲,來捐糧的人都在太子府外排成了長龍。“郎君有話,讓各位大人將糧食帶回去,此次籌集的糧食已經足夠了,不過大人們也別泄氣,戰爭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結束了,待將來有需要,還希望各位大人能如今日這般,勇于奉獻?!?/br>唐越不管這些人是沖著名來的還是真心來捐糧,只要他們舍得付出,得到應得的名譽也是自然。在現代時,很多人會去批判那些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