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8
賭,您還不相信。事實證明,您對所謂的‘人性’,還是高估了一些?!?/br> 趙平章沉默。 程白從來是他最不一樣的學生,這一點并不僅僅是因為她當年在學業上出類拔萃,更因為她對某些極端問題的回答往往出人意料,甚至讓他萌生過這樣的疑惑:這真是一個學法的人嗎? 他想到這里,也想起了自己前一天晚上在倒出那一瓶安眠藥時,那一種突如其來的沖動:“有時候生死就是一念之間的事情,你就不怕我一念之差,干脆真的一死了之呢?” “您不會的?!背贪孜⑿ζ饋?,拿起旁邊果盤里的一個蘋果,仔細地去皮,“十幾年前的法律固然有缺陷,但只有人活著,有心卻推動,才能改變。您還有師母,還有家庭。一死了之是懦夫的逃避,茍且偷生才是勇者所為。我知道,您從來是個有擔當的人?!?/br> 趙平章終于不說話了。 這幾日倒春寒,外面的天氣始終陰沉沉的。 程白也不說話。 在一切已經接近塵埃落定的時候,在趙平章已經經歷過這一切之后,最需要的不過是和緩的、能讓他思考的安靜。 她慢慢地削完了手里那個蘋果,然后輕輕地將其擱在了果盤的一角,才起身告辭。 前段時間,邊斜和姜明懷一人為程白講了一個故事。 程白說,更喜歡邊斜的那個。 但邊斜真的沒想過,有人真的能在現實里上演的劇情,將這一場游戲玩得出神入化。 醫院。 自殺。 褚賢文。 報道。 魏了了。 一切的關鍵就在這一場自殺上。 如果沒有自殺,輿論不至于反轉。 它構成了后面一系列的逆轉的基礎。 但這一場“自殺”是事先策劃好的。 仔細回想,邊斜都不禁悚然,在跟程白往停車場走的路上,忍不住道:“程律現在會有一種報復的快i感嗎?” 程白挑眉:“為什么這么問?” 邊斜道:“3·28案的輿論走向沒比趙教授這案子好多少,我以為程律并沒有對過往的事情釋懷?!?/br> “就算你說得對,可又有什么值得高興的呢?”程白并不承認自己現在有報復的快感,相反只有一種身為旁觀者的冰冷諷刺,“施暴者終成受害者,曾經的受害者也能轉頭成為施暴者。本該是用法律能達成的結果,卻一定要輿論的手段才能解決,不覺得可悲嗎?” 畢竟所謂“法不責眾”。 一定意義上講,是人性的挽歌,也是法律的悲哀。 人們的同情與憤怒,是兩種最廉價的情緒,且往往息息相關,最容易被人挑動,被人利用。 尤其是他們自以為掌握了真相的時候。 可誰也不知道背后是誰在策劃。 這一次站在輿論陰影背后的是程白,但就連程白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次站在她背后的會是誰。 邊斜沉默,似乎也在整理自己的思緒。 程白好奇:“在想什么?” 邊斜兩手揣在衣兜里,兩條長腿不緊不慢地邁著,走在她身邊,彎彎唇笑起來:“在想程律對電車難題的回答?!?/br> “……” 程白腳步忽然一停,轉眸看了邊斜一眼,卻發現這位大作家不閃不避也正看著她,于是腦海中念頭飛轉,一下就明白了。 她失笑:“我說呢,你前陣沒事兒干什么鍛煉?!?/br> 原來是知道了她的回答。 不可否認,程白當年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的確與大部分人不同。 邊斜那天從趙平章口中問出答案后,回去其實不止一次地思考過:“很多人也許會選擇拉桿改電車軌道救人,但極少有人會選擇把橋上的那個胖子推下去?!?/br> 程白淡淡道:“大部分人不敢承擔責任?!?/br> 邊斜道:“可那不等于認為5個人的生命重于1個人的生命嗎?” 程白忽然覺得跟邊斜聊這種很哲學的話題有點意思:“在選擇之前你就該知道自己需要付出的代價。假如,你覺得5個人的生命不比1個人的生命高貴,那如果橋下是10個人呢?” 邊斜怔住。 程白又問:“再多點,1000人,甚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呢?” 邊斜終于說不出話來了。 程白卻聳肩:“有時候不作為并不是所謂的善良,世界上有的選擇總要有人做出。還好,這種問題并沒有絕對正義的標準答案?!?/br> 邊斜忽然嘆一聲:“英雄主義?!?/br> 程白一下低低笑出聲來:“所以我是程白么?!?/br> 106、第106章 新作Loading 自打趙平章自殺的消息一爆, 后續更有“滬上直言”被人扒出一籮筐的黑料,原本一邊倒的輿論立刻就轉了個180度。 趙平章一家人終于擺脫了漫罵和sao擾。 而且沒過幾天,高院竟然出人意料地出具了一份調查聲明, 稱在食人案重審過程中也對16年前經辦審理此案的進行了例行調查,主審法官趙平章在此案中并不存在枉法與過失,同時公布食人案重審, 將在3月14日開庭宣判。 自此, 所有質疑趙平章的聲音徹底消失。 沒過幾天,網絡上有關于此事件的硝煙便完全散去。 沉默的人又多了不少。 但在這一片由數據構成的海洋里, 離開一部分人, 總有一群新的人補充進來。它永遠不會化作一片死海, 正如人類社會沒有絕對完美的理性。 如果硬要說在在這一場輿論戰爭的末尾還有點什么波折, 也許便是那位作家里的流量擔當了。 前幾天他竟莫名點贊了那篇軟文。 粉絲們原本看這貨已經好久沒發微博了, 首頁冷不防刷新出一條點贊推送, 還以為他是要有什么新的動作, 結果點進去一看簡直滿頭黑人問號。 我是誰? 我在哪兒? 邊老狗轉這個干什么? 再仔細讀讀, 把這篇軟文翻來覆去地研究,終于有熟悉邊老邪行文風格的老讀者火眼金睛, 發現了那么一點端倪:“我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