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87
書迷正在閱讀:月亮湖泊、師尊(H)、末世之牽絆、不取經娶刀劍可好[主刀劍]、他好像一條狗啊、溯洄之舟、牢籠(H)、逃離無限密室、陰狠反派總在扮演小奶狗、留空
思,此案跟趙彥有關?” 阿弦搖頭:“非也,這案子跟趙監察無關,但……跟趙監察的宅子有關?!?/br> 武后斂了笑,疑惑:“說下去?!?/br> 阿弦看一眼狄仁杰,道:“那天我找到藍大人的時候,狄大人正好聞訊趕到,當時他還疑惑為何我在那里找到藍大人的?!?/br> 武后問:“狄卿你為何疑惑?” 狄仁杰道:“當時臣并未多想,只是心里有個小小地結而已,因為臣知道,那宅子是趙監察所住,但是其實……確切說來,趙監察是后搬入宅子的,之前這宅子,另屬他人?!?/br> “嘶……”武后暗中吸了口冷氣,她垂眸掃了眼手中的那一篇東西,心中有個奇異的猜測。 狄仁杰繼續說道:“接下來臣要說的,是昨日臣領命后,從禁軍將藍名煥接到大理寺后之情?!?/br> 武后淡淡問道:“具體如何呢?” 狄仁杰道:“藍大人從昏迷中醒來后,對自己所作所為也十分不解,他甚是痛苦,然后他復又發病,且做了一件事?!?/br> ——當時藍名煥恍恍惚惚離開狄仁杰公房,甚是熟稔無阻地穿過小半個大理寺,徑直來到了一間房前。 當時狄仁杰其實并不知道這房間有何蹊蹺。 直到阿弦拿著方才呈給武后的那一樣東西來找他,一切才終于連貫起來:藍名煥的那些“狂語”,他忽然出現在趙彥府外,以及從未到過大理寺的藍名煥、竟無師自通地找到大理寺的那間院房…… 狄仁杰抬頭:“臣跟女官認為,藍大人口中的‘陛下’,并非指的是當今的陛下,他罵丘神勣‘小人’,也非是指丘大人,因為藍大人‘發病’的時候,并非真正的‘藍名煥’,而是圣后手中這一篇文字的主人——” 武后垂眸掃了一眼那一篇文的抬頭: ——張蘊古。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你們!二更君么么噠~~(╯3╰) 若有知道張蘊古大大典故的小伙伴,就會知道這幾個伏筆的由來了。 說起來還有一件趣事不得不提,就是里內容提要的這句,很被雍正所喜,因此略改兩字:唯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貼在故宮養心殿,但真正的作者是張大人,則少為人知了。所以……這也算是有粉絲跟沒粉絲的差別?忽然希望我的小天使們能多點(抖) 第228章 面君面圣 含元殿中, 狄仁杰道:“藍大人發病之時, 并非是真正的藍名煥, 而是圣后手中這篇文字的主人——張蘊古?!?/br> 武后自然知道張蘊古乃是何人,張蘊古的生平起落,她甚至……比其他世人知道的更清楚一些。 ——張蘊古, 太宗朝大臣, 太宗李世民繼位之初, 張蘊古上一篇,文辭辛辣而鞭辟入里, 太宗見之身為稱賞, 后出任大理寺丞。 這樣一位朝臣, 本前途大好, 卻因為一件事情而導致仕途中止,性命亦毀于一旦。 張蘊古為大理丞的時候,有河內人名喚李好德, 身患風疾。 發病之時就如今日的藍名煥病癥相似, 會說出許多聳人聽聞甚至大逆不道的狂語。 當時李好德被拿入大理寺, 張蘊古身為主審官員,深知李好德所患病癥,按照當時,癲狂之癥不會入罪,故而張蘊古胸有成竹,大意之下,甚至跟李好德透露了他不會被判刑之事。 不料這一大意, 卻招來殺身之禍。 當時的監察御史權萬紀得知此事后,認為張蘊古跟李好德私交甚厚,所以才刻意包庇此人,所以竟向太宗告發此情。 太宗李世民得知后,大怒,叫人拿下張蘊古,當即推出東市斬首。 當時還有大臣想要為張蘊古求情,太宗卻在氣頭上,竟下令說若有求情者,就跟張蘊古同罪!因此群臣都不敢再進言。 張蘊古就如此不由分說地被處決了。 但在此事之后,太宗怒氣消散,又查明李好德的確是有“狂癥”的,竟是錯殺了張蘊古,太宗追悔莫及,卻已經無濟于事了。 就因為錯斬了刑官,太宗自警,便約束了以后的死刑執行法度,實行處刑之前“五復奏”的制度,用意是讓刑官們在批死的時候謹慎再謹慎。 這份用意自然是好的。 但雖然太宗一力想要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并且制定了看似更加嚴格的死刑復審之律,可因為皇帝一怒殺除刑官而引發的后患,卻是太宗始料未及的。 因為有張蘊古這“前車之鑒”,此后,那些主審刑案的官員們,因為怕“重蹈覆轍”,所以在審案的時候,盡量地嚴苛行事,這就讓那些原本罪罰輕的人、甚至無罪之人統統入罪,在張蘊古之事后,死刑的處決名單一度比之前數年高出幾倍! 是以這也算是太宗李世民當政之時的一處不太為人留意的污點了。 狄仁杰跟阿弦說罷,牛公公在旁,已然呆若木雞。 武后的目光在手中的上徘徊。 如果按照狄仁杰跟阿弦所說,那么的確藍名煥的所有大逆言行都有了解釋,藍名煥口中的“陛下”,不是指的高宗,而是指的唐太宗李世民,而他所罵丘神勣“小人”之類,自也跟丘神勣沒什么相干,自是罵的害他喪命的監察御史權萬紀。 而他先前所嚷“我是功臣不可殺我”,自也明白了。 一切都說的通,如此契合。 但…… 短暫的沉默之后,武后似笑非笑道:“兩位愛卿的話,聽來頗為有趣。但是……只憑這些子虛烏有的推論,似乎不足以說服人心啊?!?/br> 狄仁杰跟阿弦對視一眼。 武后此刻的反應,倒也在兩人的意料之中。 狄仁杰道:“娘娘,世間玄虛之事,不能用一般常理推測。若非藍大人是‘張蘊古’,試問從未進過大理寺的他,怎會無師自通地穿過半個大理寺,尋到曾經張大人辦公之所?” 張蘊古曾為大理寺丞,當時他在大理寺任職的時候,是在南院——畢竟過去了四十年,大理寺中多半都是些后進,哪里會知道此事?連狄仁杰起初也不明所以。 直到阿弦拿著大寶箴前來尋他,兩人參詳藍名煥的舉止,狄仁杰才陡然醒悟。 當時阿弦找到藍名煥的地方,是御史趙彥的宅邸,但是趙彥的宅子,之前卻是張家所有,幾年前張蘊古的后人搬離長安,才將房舍賣給了趙彥。 此事狄仁杰卻是知道的,當見到大寶箴之后,狄仁杰想到了這老宅子,又聯想到張蘊古大理寺丞的身份,忙叫人翻出大理寺早年的檔冊記載,細細一查,果然藍名煥所至的院落,是太宗朝之時,張蘊古的公房所在! 大半個大理寺都不知道這內幕,藍名煥一個從未到過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