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3
。 最后皇上的處罰下來,他也只能認命。 而今年,端午的龍舟比賽,又再次出了事。 被擠下堤岸險些喪命的,是涂山長的曾孫女;被牽連受了重傷的,是身份尊貴的平國公世子。 但他接到傳訊,便毫不猶豫的來到這里求見皇上,務必要使京畿大營那幫兵痞付出性命的代價,方才解恨。 看著老態明顯的永樂伯,慶隆帝心中也是一軟。 一個永樂伯,平常沒什么能覲見皇上的機會。就算是舉行大的典禮、儀式,他也排在后面,根本看不清楚。 沒想到,只過了四年而已,他竟然老的這樣厲害。 永樂伯費勁的跪了下去,聲音顫抖充滿著滄桑和麻木,他道:“京畿大營的兵痞,飛揚跋扈由來已久,非老臣這一樁血案。受害者,也遠遠不止平國公世子?!?/br> 他顫顫巍巍的,從胸前摸出一封奏折,雙手恭敬的呈上。 吳光啟上前接過,呈給慶隆帝。 慶隆帝打開一看,里面密密麻麻的記載著,哪年哪月,在何時何地,京畿大營的兵坐下了什么惡事。 有強行賒賬的,也有當街調戲女子,還有打架斗毆致死無辜平民傷亡的。 這一樁樁一件件,記得頗為詳實,還有苦主的手印,看上去觸目驚心。 看了一下時間,是從四年前的端午流血事件之后開始記載的。想來,是這永樂伯奈何不得,便開始收集他們的罪證。 慶隆帝心中明白,那京畿大營的兵都是精銳,換句話說,也就都是老兵。 老兵自然不如新兵那樣守規矩,他也沒有指望,將這群下山的猛虎養成一群綿羊。 綿羊能拱衛京師嗎?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 京畿大營老兵的所作所為,有影衛專門搜集整理了上報給他。但對于這些行為,只要無傷大雅,慶隆帝是默許的。 幾個店家被賴賬,幾名女子被調戲,乃至于幾名無辜的百姓傷亡,這些在他心中,通通都比不上京師的安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真到了危急時刻,這滿城的百姓還等著他們還守護。 因此,慶隆帝是斷斷不會嚴懲于他們的。 但影衛的呈報,是秘密進行的,只報給他一人,他心中有數就行。 如今,有了這樣詳實的證據。當事情捅到明處,他如果再不加表態,不僅會寒了老臣的心,還會讓朝野上下認為,他不愛恤子民。 更壞的影響,是認為當今皇上他默認了這樣的惡行,這會讓世風日下。 慶隆帝心里快速轉過幾個念頭,拍案而起,怒道:“去!去京畿大營里,將魏明帶來!” 他的怒火,有一半是做出來給人看的,但有另一半卻是實實在在的。這魏明帶得什么兵,在洛陽城中如此囂張,還被人拿到了證據。眼下,讓他有些騎虎難下。 魏明正是京畿大營的統領,正二品的武將,自有門口的侍衛領命而去。 慶隆帝從書案后面起身,走到永樂伯的身旁,親手將他扶起,溫言道:“這幾年,讓愛卿受委屈了!朕也沒有料到,那京畿大營的兵,竟然如此不通教化?!?/br> 有皇上親自攙扶,永樂伯受寵若驚,扶著膝蓋慢慢從地上起來。眼眶中有渾濁的老淚滴下,顫顫道:“是這等兵痞刁蠻,竟敢欺瞞陛下?!?/br> 許久沒有做聲的平國公也站過來,扶著永樂伯,痛心疾首道:“皇上??!不是老臣虛言。您說,我的兒只是受了重傷,老臣就恨不得以身替之。何況永樂伯家的嫡次子,如此優秀卓越,卻生生沒了性命?!?/br> 他用袖子拭了拭眼淚,哽咽道:“皇上,您一定要為我們這些老臣做主??!老臣看見永樂伯這個樣子,實在是于心不忍??!” 看見他又開始嚎哭,慶隆帝只覺得額角突突的跳了起來。 ☆、第397章 魏明 平國公的話,又成功的勾起了永樂伯的傷心事,令他想起了那年紀輕輕,還未娶親就夭折的嫡次子,頓時老淚縱橫。 兩位老臣在御書房里相對而泣,慶隆帝雖然貴為皇上,也無法出言阻止。 畢竟,這兩人是老牌勛貴。他們的兒子,也確實是一人重傷在床,一人命喪黃泉。 永樂伯哭得情真意切,平國公的眼淚收放自如。 吳光啟見狀,只得上前,將兩人勸回座位上坐了,又重新讓小太監沏了茶上來。這哀哭之聲,才暫時停歇。 趁他們喝茶這當口,慶隆帝趁機開口道:“兩位愛卿的冤屈,朕知道了!你們都年紀大了,這般哭泣傷身,且先回府去歇著,朕一定給你們一個交代?!?/br> 他這個承諾模糊之極,給一個交代而已,并未言明一定會嚴懲京畿大營的兵。給自己留下了極大的回旋余地。 但平國公、永樂伯都知道,今日鬧成這樣,成功激起了皇上對魏明的不滿,又逼得皇上給出了一個承諾,已是不小的收獲。 他們見好就收,口中不停道謝著,互相攙扶著緩緩退出了御書房。 見到這兩個老臣告退,慶隆帝也不禁唏噓起來。這天下,無論是什么身份,都是一顆父母心??! 平國公和永樂伯出了皇城,永樂伯仍是一臉愁苦,面上淚痕猶在。 平國公的臉上,卻見不著半絲悲苦。若是徐婉真目睹了這個過程,便會說這平國公演技精湛,足以拿下奧斯卡的小金人。 兩家的馬車在皇城外等著,兩人拱手作別,交換了一個彼此都懂的眼神。 平國公點點頭,就此分開。 …… 魏明是個威猛的中年漢子,面相兇惡殺氣騰騰。 這殺氣,是他真刀真槍在戰場中磨礪出來,屢建奇功。才會使得他一個平民出生的兵卒,在壯年之際,就能成為二品武將,統帥這京畿大營。 他此時正在cao練士兵,這天氣一日熱過一日,但大營的較場中,將士們仍在揮汗如雨的訓練著。 魏明身著全身鎧甲,任由那汗水沿著背溝一陣一陣淌下,也絕不卸甲。 他和將士們同吃同住,縱然軍法嚴苛,但有他的以身作則,整座京畿大營,從上之下無人敢懈怠、敢抱怨。 端午龍舟競賽時發生的事情,他聽說了。 但他并不認為,這件事會對京畿大營造成什么影響。 畢竟,四年前北衙軍那邊是死了一個人,到最后也沒有什么事情。這次只是重傷罷了,不用放在心上。 可是,他忽略了這兩人的身份,是天壤之別。 他是帶兵的好手,但在政治斗爭一途上,卻遠遠趕不上在忠國公府長大武勝。 京畿大營這些年之所以安然無恙,完全來自于慶隆帝的庇護。他這個人,也是慶隆帝在登基之后親自挑選的將才,正是用他帶兵打仗的能力。 慶隆帝自信的認為,只要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