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5
可信其無的思想對此不置可否。而奎木狼第五次轉世的劉基同志主攻的忽悠對象,現名朱重八的未來皇帝朱元璋,則是從小就遭受這種謬誤的荼毒,文化水平又不高,于是對此深信不疑。因此,毓夙一點也不懷疑,劉基能完美地忽悠朱元璋在他行經之處都修建祭祀場所。這些祭祀場所完全無所謂大小、形制、規模,重要的是它們的所在地。當皇帝的人馬在上頭叮叮咣咣地修建祭壇的時候,奎木狼的私兵就在下頭擺陣,截取靈脈之中的靈氣,轉換成混沌之氣。有了凡人的掩護,有了皇帝的帝王之氣掩蓋,誰還會注意到呢?雖然現在朱元璋還不是皇帝,但他是命定之君,就算還只是只蛟,卻也僅僅是單等水到渠成,一遇春風便化龍了,氣運所在,上頭的那些神仙們,乃至于圣人們,又有人會愿意和他作對?更何況,在那些大神們眼里,這只不過是凡人的小打小鬧,完全不必理會。更好的是,朱元璋現在還不是皇帝,他還在跟張士誠、陳友諒打來打去,于是勢必要帶著軍隊東跑跑、西走走。劉基同志就緊跟著他,足跡幾乎踏遍了中華大地,那還不是他想把祭壇修建在哪里就在哪里開工?除了東昆侖之外,蜀中已經被侵入了,就連一些比較可觀的中型靈脈,也都被種上了陣法,潛移默化之中,人間界的靈脈漸漸枯竭了。按照當初商定的條款,毓夙提供消息和途徑,奎木狼的人手把陣法安置在西昆侖的靈脈上,現場教學,讓毓夙的人學會怎么布置那個陣法。隨后毓夙就找人抄到了四海靈脈處,不但是安置了陣法,還截走了一小段靈脈,帶回了火云洞先藏著。以后世間沒了大靈脈,神仙們為了自身性命,都不會再朝人間界下顧,但儒教卻還是要在人間界發展的。浩然之氣雖然不依靠靈氣,但毓夙又不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從根底上來說,他就是個妖修,他想修煉,想在人間界繼續發展道統,必然需要靈脈。那么,就要存點私貨,給自己留一條靈脈。這條靈脈不必很大,但卻絕對不能有枯竭的危險,這才是毓夙為什么要管奎木狼問那個陣法的終極原因,他才不是想學把靈氣轉換成混沌之氣的辦法,他想學的是,把混沌之氣轉換成靈氣的方法。火云洞就有一半連著三十三天外,混沌之氣絕對是不缺的。再有那么一小截靈脈作為輸出管道,毓夙立即就能造出來屬于自己的一座仙山洞府。設好護山大陣,安上了防盜門,外人就絕對進不來。到時候九大靈脈和那些比較能看的中型靈脈都崩毀了,人間界缺少靈氣,就算是趙朗也不敢像以前那么肆意妄為了,毓夙往自己的洞府里一躲,趙朗也肯定沒轍。畢竟毓夙可沒有什么自我犧牲的精神。毓夙已經看出來了,奎木狼那是在用生命破壞那些靈脈,他從來沒考慮過跟趙朗作對會有什么后果,因為等靈脈都斷掉了,他是不是還活著都不一定,說不準就魂飛魄散了,趙朗又能找到哪兒去跟他算賬?可毓夙就不一樣了。毓夙還沒想過要怎么死,他才不要等趙朗回過神,把所有的賬都替死了的奎木狼一起背了。所以,在事發之前就準備好萬無一失的防御工程,是非常重要的。這事毓夙沒跟神農細說,不過神農想必也猜出了八九分,對此十分支持。陣法的效力是逐漸積累的,所以東昆侖的最后那條靈脈,必定不能用同樣的辦法,用陣法去崩裂那條靈脈。誰知道等東昆侖的靈脈也一并崩裂,需要多少年?在那之前,天庭肯定就已經察覺到了靈氣一直在緩慢地減少,玉帝王母可不會反思是不是他們對資源開采過度,或者是不合理利用,沒遵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他們一定會立即懷疑,是靈脈出了問題。一檢查,陣法必然會暴露,修補一下靈脈,對神仙來說雖然不簡單,但也是能做到的事情,那到時候這么多前期工作,豈不就前功盡棄了?所以這種情況必然不能讓它發生。毓夙想了想,還是決定去找奎木狼一趟。既然奎木狼都有心犧牲了,那就讓他的犧牲變得更有價值一點吧。用東昆侖的大靈脈作為陪葬,奎木狼這輩子也值了。而且,他以前不是也說過,他是有本事以一己之力斬斷九大靈脈之一的嗎?既然這么好本事,那就展示出來,讓天下人都為之震驚吧。第148章收購龍須草這年頭,是元順帝剛剛被打跑的第二年,就算漢人要內戰,這時節也得先喘口氣,緩緩再說,而且元人被趕跑了,怎么說都是一樁大喜事,所以中原大地上老百姓們也難得高興,即便過得仍舊是窮日子,精氣神卻比原先不一樣了,一看就是有朝氣的模樣。不過,有朝氣也管不住肚子餓,毓夙下界之后,先顯了一回靈,弄出來一大堆糧食,假稱自己是神使,組織供奉他的神觀道場放糧給貧民,鬧出了不小的聲勢。這也不純粹是毓夙在趁機發展勢力,提升自己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這也是他在給奎木狼信號。如今奎木狼已經是被朱元璋奉如國師,尊為丞相的人物了,毓夙隨隨便便出現在他的住處,或者貿然去找他,都容易引起注意,倒不如讓奎木狼自己找過來,相信奎木狼有的是辦法掩人耳目,不聲不響地從應天府溜過來——順便說一句,這地方是蜀中。落腳在蜀中,毓夙的目的很明確地就是對準了綏山。這些年綏山一直沒有出現什么驚才絕艷的人物,不過鑒于各家各戶都是在吃老本,綏山也就不顯得不爭氣,反倒因為好歹還飛升了幾個,于是在別家的襯托下,地位更加高了。特別是西昆侖那邊金母受了重傷,木公不得不帶著她閉關養傷,而鎮元子大仙不知為何封閉了五莊觀,就此隱世不出之后,就越發顯得趙朗是玄門之中,圣人之下的第一號人物。有他做靠山,綏山一派自然威風八面。別人自然是不敢踏足綏山地界,在此跟正一教別一別苗頭,但毓夙身份不同,即便他叫人擋在正一教的人前面挖墻腳,趙朗顧及彼此臉面,也不會說什么,于是毓夙就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反正臉面什么的,早就丟光了,還要勉強維持什么?倒不如得些實惠更好。當然,毓夙這回來倒不是來搶地盤的。真搶的話,其實他也搶不過,蜀中綏山畢竟是趙朗的老家。他這回來,只是想鞏固一下自己在天府之國的勢力,順便找點東西。有些東西,天上有,凡間沒有,但也有些東西,凡間有,天上沒有。比如鐵這種東西,如果在天上想用,就只能祈禱哪天下流星雨,攔截幾塊隕石,看看里面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