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2
不曾供奉某教教主,只尊道祖為上,那便是散修。當年紫霄宮中三千聽道客,也有徒子徒孫流傳至今,就是散修?!?/br>毓夙聽得似懂非懂,還是不大明白這是怎么判斷的。要說立教,那就只有老子的人教、元始天尊的闡教、通天教主的截教還有西方的佛教,除他們之外,難道都是散修?想了想,毓夙就問:“那像鎮元子大仙,還有我父親和伏羲伯父、黃帝叔父那樣的,也是散仙?我也沒有拜入哪位教主門下,不也該是散仙?”趙朗也想了想:“鎮元子大仙本就是地仙之祖,自然是散仙。三皇三位陛下,等同于半個圣人,早就超脫物外,該……不算是吧。至于你么,你不是儒教的嗎?”說到這里,趙朗又笑了笑說:“如今你也算是一派掌教,也該給自家謀劃一片道場。你瞧各家各派,都有各自的道場根基,占的有一方靈山秀水,就連散仙也占了蓬萊三島呢,你卻想在哪里站住腳?呵呵,儒教也是生得晚了,好地方早就被別人占去了?!?/br>他口氣里說不出的幸災樂禍,毓夙忍不住白了他一眼:“山東曲阜孔先師的老家,那不是現成的道場嗎?儒教又不傳下修行之法,用不著靈脈,只要教弟子養胸中浩然之氣就行,比你們這些天天苦修的道士們方便多了。等日后你可別嫉妒儒教發展得好?!?/br>等日后八股文興起了,等日后高考出現了,看是誰能笑到最后。毓夙不跟趙朗計較,扭過頭看海水翻涌,解天連碧的景象。趙朗也不跟他爭論,只笑著說:“那倒好,日后讓我沾你的光,倒也是不錯——哎,瞧那里,遠處那個黑點就是蓬萊?!?/br>第122章又是這妹紙隨著距離的拉近,那個遠遠的小黑點越來越大,漸漸變成了一塊不規則的陰影,再近一些,毓夙才看清楚了,那并不是一個單獨的島嶼,而是一片群島。群島當中最大的三座呈三才陣勢,天然自成攻守,周遭星羅棋布的小島少說也有幾百,更有一連串小島朝著大陸的方向延伸,如同一串珍珠鏈子似的,將這海外三仙島與陸地隱隱約約地系連著。離那片群島還有幾十里的時候,毓夙就感覺到了三才陣勢之中非同一般的氣息。就像上次他跟著趙朗一起去三十三天外時,從之中穿行而過的那翻涌的混沌之氣一樣,透著神秘莫測,卻又包容一切、吞噬一切的力量。不過這三才陣之中的氣息比三十三天外的平和得多,三十三天外的混沌時期,無時無刻不在涌動著試圖撕裂通行其中的人,這里的卻很安靜。直到能清晰地看見群島之中最外圍的島嶼上建筑的屋頂,毓夙才忽然想明白,“呀”了一聲,說:“該不會,這三座島上的靈氣,其實都是化自陣中的混沌之氣吧?所以才說,三仙島的靈脈是不能用的。不然的話,天庭早就征召此地作為靈氣供應了?!?/br>趙朗看了看毓夙,有些驚訝地笑道:“你竟然看出來了?眼力大有長進??!不錯,這三座島上倒是有靈脈的,只是靈脈不接地氣,而是扎根在三才陣之中的混沌之氣里。這是三仙島得天獨厚之處,卻也是一大弊端。這靈氣生于混沌之氣,精純無比,于修道者是大益,可混沌之氣卻總有用光的一日,等耗盡了混沌之氣,三仙島又從哪里得來靈氣呢?”停了停,他又說:“其實早年我剛得道時,也曾動念想在這三座島上占一座,以為自己洞府,不過后來……為長遠計,便棄了此處,另尋了終南山建下洞府。我妹子后來也尋到了這里,被我勸下,后來便在金鰲島邊的碧霞島立腳——就在先前我帶你去的那島不遠處?!?/br>毓夙“哦”了一聲:“那之前去的那個島叫什么?”趙朗笑道:“我還以為你真對那兒毫無興趣,卻還是問了?那是碣石島。魏武詩云‘東臨碣石,以觀滄?!?,碣石原本指的就是我那個島,天皇年間我在那里講道,有不少人前去聽道。只是后來我不講道了,那島上也不讓外人踏足,后人以訛傳訛,就又有了個碣石?!?/br>毓夙點了點頭,有點感慨。生得早就是好,趙朗真是趕上了最好的時候,先下手為強,雖然中間起起伏伏的也沒少折騰,可到了現在,也還是躋身于站在金字塔尖上的那一撥里。不說別的,就說他的地產遍布天下,還都是最好的位置,怎么能不讓人羨慕嫉妒恨。綏山是書中靈氣最盛之處,占地廣闊,又是修道的仙山福地,還有截教的道統在那兒,普天之下的修行中人莫不向往。終南山就在長安城南,風水絕佳,位于俗世之中又能親近凡人,對傳教之事大有裨益。而海上的碣石島便是最后的退路了,即便在陸上全盤皆失,也還有最終退步安身之所。島上靈氣頗豐,又接近蓬萊三島,想要東山再起,也有充足的資源。這么一盤算,毓夙不由得感慨,這位趙大仙還真是深諳狡兔三窟的道理。不過毓夙再想一想,他這三處洞府的選擇,也都頗有遠見。由此,毓夙也不禁暗暗琢磨起來。天庭派下來的職位雖然位高權重,但也不是說,做了奎星之后就一定能做一輩子。像奎木狼,人家是第一任的,又是實打實的截教高徒,不照樣隕落了,被后來的毓夙替換。即便毓夙已經打算要脫離天庭,可這就更要求毓夙要有自己的地盤,不然連個道場都是別人家的,道統如何傳下去?而且,許多時候,人總要在自己的窩里才能覺得安心。不過現在說這個為時尚早,已經到了三仙島的范圍內,毓夙就專心致志看起來眼前的景象。蓬萊三島說起來只是島嶼而已,似乎會讓人覺得,地方不會太大,可真的走進三才陣之后,毓夙卻發現這三才陣之中的無數小島,真不是什么“小”島。每一個島都擁有不小的面積,所有的島加起來,少說也得跟綏山的占地差不多大,甚至還要比綏山占地更廣。最中心的位置是蓬萊島,瞧著似乎很近,其實離得相當遠。毓夙和趙朗才剛踏進三才陣的范圍,就不知從哪里冒出來一個地仙修為的修道者,駕著一艘小船似的法器,漂浮在離海面半尺左右的高度,笑嘻嘻地看著他倆說:“二位前輩要去往哪座島子?且讓晚輩帶路?!?/br>趙朗掃了這地仙一眼,淡淡地道:“我二人并不是去往金光島觀禮,也不是你宗門的客人,只是路過此地,游玩一番,你大可不必載我們過去,還是在此候你的差事罷了?!?/br>那地仙愣了一愣,隨即又笑道:“那有何妨?晚輩在此,就是恭候諸位前輩駕到,即便不是要去晚輩宗門,遠來是客,晚輩忝為地主,也不好意思不盡地主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