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5
要是指心情上的。他進了復試的教室,準備現場創作的時候,考官們紛紛起身,把他團團圍住。“小蕭,你的手沒事了吧?”蘇興德率先皺眉問道。蕭悅忙把袖子挽起來,露出手腕道:“沒事了沒事了,看,一點事都沒有?!?/br>蘇興德和其他考官定睛一看,頓時心里難受得慌。蕭悅的皮膚非常好,手跟美玉雕琢似的,仿佛工藝品??删驮谑滞筇?,那兩道紅色的痕跡,破壞了整體的美感,好似玉有了裂痕一樣,突兀無比。“造孽啊,還疼嗎?”一位蕭悅不認識的女考官忍不住上手摸了一下蕭悅未消的傷疤,問道。蕭悅低頭看著自己手腕,才發現自己的疤還沒消。他的傷愈合之后,為了制造一個他有基因崩潰病癥,傷口愈合慢的假象,沒有使用祛疤的傷藥。但以他的身體自愈速度,那傷口還是會很快就連條紅痕都沒有了。于是他讓系統故意控制了傷疤脫落速度,之后就完全忘記這回事了。樂正元和管叔知道這傷疤是故意留著的,看習慣之后,也忘記提醒了。這導致他現在手腕上現在還留著淺淺的紅痕。蕭悅忙把袖子放下來,訕訕笑道:“真沒事了,回去用幾次祛疤的藥,這點痕跡就全部消了。只剩下一丁點痕跡了,這沒事?!?/br>蕭悅努力乖巧笑,試圖讓圍繞著他,關心他的考官們放心。誰知這種笑容,讓這群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更加心疼了。“我真的沒事?!笔拹傠p手合十做懇求狀,“信我!不用擔心!”蘇興德拍了拍蕭悅的肩膀道:“好,信你,你現在能寫字嗎?”蕭悅連忙道:“當然能!早就能了!”蕭悅頓了頓,又道:“不過現在正在瓶頸期,還需要些積淀,不是最佳狀態?!?/br>一老教授好奇道:“不是最佳狀態?你的字又要進步了?”蕭悅不好意思的撓了撓后腦勺,道:“應該是吧……就是……就是在交流會的時候,大概精神太過專注,抓到些靈感。這種玄之又玄的感覺……大概是吧?具體說不好,我先寫個字,教授們看看?”考官們紛紛點頭。蘇興德道:“你們湊什么熱鬧,小蕭寫的字有沒有突破,你們能看得出來嗎?都讓開?!?/br>其他教授相互對視一眼,把蘇興德擠得更遠了。蘇興德:“……”蕭悅差點沒忍住笑。這群老教授們之間的感情真好啊。不過這些教授只是給蘇興德開個玩笑,后來還是讓出最好的位置讓蘇興德觀看。剛才問蕭悅是否突破了的老教授親自給蕭悅磨墨鋪紙,那抓耳撓腮的樣子,就跟急著想要新玩具的小孩子一樣。蘇興德忍不住白了那教授一眼,道:“老曹啊,雖然這次現場創作的作品都會留給學校,交由你管,你也別表現得太急躁了吧?失了氣度?!?/br>曹教授還沒說話,蕭悅先瞪圓眼睛道:“什么?展覽?能不能等我突破了再展覽?不是最佳狀態的作品,展覽出來多不好意思啊?!?/br>蘇興德見蕭悅那樣子,不知道怎么的,就沒忍住在蕭悅腦袋上敲了一下,就像是面對他的孫輩一樣:“不突破你就不展覽了?別這么急功近利。突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靜心?!?/br>蕭悅捂著腦袋,乖乖應下。其他教授眼睛閃過亮光,蘇興德干咳一聲,用威脅的眼神看著他們。這小孩是我已經定下來的學生,早就定下來了,誰也不準跟我搶!其他教授心中冷哼。到時候各憑本事,你以為說定了就定了啊。而且,以后他是華大的學生,我們都會給他授課,都是他的老師。蕭悅并不知道歷史系這幫教授們中的波濤暗涌,他受了教訓之后,反省了自己的急躁和虛榮,然后穩下心神,開始構思。自從有了突破的預感之后,蕭悅的字就變得很奇怪。他不再固定哪幾種字體,而是開始隨著心情寫字。蕭悅經過在虛擬課程中體會古代的文人生活,體會到書法大概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塑骨。即是完善基本功。以古人作比喻,這就是書圣王羲之告誡其子王獻之,“寫完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穩腿”。塑骨,沒有捷徑,唯有一個“勤”字。在唐太宗將書法列入官吏考核之后,所有科舉入仕的書生們,至少都達到了這個階段。那時候的人的書法,以現代人的評價,每個人都是書法家。若成不了現代人評價中的“書法家”,科舉看字都是會被刷下來的。當完成了這個階段之后,便進入了完善血rou的階段。這就和人一樣,一副骨頭架子,雖說其中還是有差別,但普通人rou眼可是看不出來骨頭架子和骨頭架子的區別。只有長出血rou,人類才有了可以一眼看出的相貌差別。字在穩固基本功,立好骨架之后,再進一步,便是在這骨架上增加血rou,究其內外精妙,尋求最適合自己的字體,達到工藝上的高峰。這時候的字,在當時,就堪稱大家了。蕭悅的字在虛擬課程中能被當時權貴賞識,已是達到了這種境界。第一個階段是只要勤奮,人人都可達到;第二階階段是需要些天賦,但大部分人都能達到。而第三個階段,則很少有人能達到了。第一二個階段只是“藝”,是“技”,是說的清道的明的東西,而第三個階段,則是更加飄渺的,只屬于精神的東西。達到了這個境地,其字,就不僅僅是字了。它是書寫者“道”的體現。如顏真卿,他在第三個階段的時候,如蕭悅那個時代書法鑒賞家所說的,“對生命與書藝在反省中得到悟徹,并將生命哲學與書藝哲學打通,因此在其點捺撇畫中既留著生活的血淚斑駁,又在筆墨的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既在線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櫛比鱗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至此境界,其書如老枿枯林,卻有濃花嫩蕊,一本怒生,萬枝爭發,生機盎然?!?/br>再如蘇軾,他自幼臨摹王羲之,一手字飄逸風流。但他中年之后,字風逐漸由大眾化的“風流才子”轉變成獨具特色的“石壓蛤|蟆”。遭遇貶謫的蘇軾,在寒食節時寫下著名?!白晕襾睃S州,已過三寒食”——這時候他的字還是很平和的小楷;“破灶燒濕葦”——他的心情越來越悲憤,字也越來越大;“也擬苦途窮,死灰吹不起來”——灰頹絕望似乎快要將他壓垮了,他的字也越來越“沉”,好似讓人喘不過氣來。可就在完成四個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