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3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之炮哥吃鍋伐、豬rou販的幸福生活、老干部與蟲首長[星際]、有求必應、冒牌男友、歸鹿、淪陷的戰神[雙性](H)、武林高手、延時愛戀、殊途
這么說來,jiejie你現在還是挺喜歡我的?” 傅念君:“……” 她哪一句話里說到了這個? 陳靈之卻拍拍手,很高興的樣子,沖她笑了笑,眉眼飛揚。 “我知道了?!?/br> 他知道什么了就? 傅念君朝他道:“你玩夠了沒有?可以回去了嗎?” 陳靈之很乖地就滾進了馬車:“好,走吧?!?/br> 傅念君將他送回去,吩咐大牛大虎很快傅家會來人接替他們的班。 大牛也不解:“二娘子,需要這么多人手么?” “有備無患吧?!?/br> 傅念君嘆了口氣說道。 平白多了這么個大麻煩,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才算妥當了。 正文 第390章 底氣 傅念君對于傅寧的事絲毫不敢有所放松,因此他的母親宋氏上門這件事雖然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她也確實讓人又去遞了話。 只是后來宋氏并沒有再次登門,只有周氏再次過來說了點可有可無的話。 不過傅寧卻自己出現了。 傅念君沒有和他直接接觸,她去傅淵那里的時候傅寧已經離開了。 “他此來是為了什么事情?” 傅念君問道。 傅淵知道她一向對傅寧的事情上心,也就點頭示意她先坐下。 其實在傅淵看來,傅寧只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即便他真是幕后之人安排的棋子,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后輩,真的不值得傅琨和他自己多費功夫,更何況現在也并不能真的說明傅寧確實是對方的一招后手,因為無論傅淵怎么看,他都沒有被作為“后手”的價值。 “也無什么旁的事情?!?/br> 傅淵淡淡道。 只是說傅寧想求個讀書的機會,傅淵便同意為他寫一封去東山書院的舉薦信,言明若他一年后才學出眾,自然可以考慮提拔他進太學,依照他現在的年紀,必然是要在下屆科舉中考取舉人才算是年少才俊。 朝廷如今正值用人之際,而培養一個出色的讀書人,不只是傅琨作為丞相的責任,也一樣是傅家作為清流世家的責任,所以即便傅寧不說,傅淵也不可能真的剝奪他自己的機會。 而傅寧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懇求傅家給機會,倒是更顯得急功近利了。 傅念君心里有點疑惑,問道:“他這次來,可還有什么古怪?” 傅淵說著:“他一來就要見爹爹,只是爹爹近來朝事繁忙,昨夜歇在大內,并未回府,我也推拒了他,倒是他的反應很奇怪……若要說,他這番底氣是從何而來?” 傅淵搖頭失笑:“若是從前,他倒還有幾分求人的態度,今日這番,倒像是傅家一定得助他一般?!?/br> 仿佛傅琨和傅淵,對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樣。 其實論傅寧的才學,進太學和考舉人大概都不成問題,只是他這樣表現,不像是求傅家個保障,而像是覺得傅家欠了他,務必就要答應他,不該讓他有任何落第的可能性。 傅淵不解,他小小年紀,怎么能輕狂至此? 他也覺得自己是完完全全看走了眼,從前覺得傅寧還算是言之有物,雖然偶有虛浮,卻不至于這般。 底氣…… 傅寧對于傅家的底氣從何而來? 傅念君蹙眉,她知道,和傅寧有關的事她不能放松,就算爹爹和哥哥都掉以輕心了,她也不能疏忽。 雖然按照周毓白現在的說法,傅寧背后的胡廣源如今了無蹤影,幕后之人也可能暫時收手正在隱藏身份,但是他們平白選中了傅寧,傅念君知道這一定不會是偶然。 她現在已經不能仰仗自己的先知了。 如果真就像周毓白說的那樣,她和幕后之人經歷的,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結局,兩種人生,那么對方或許在傅寧這件事上,比她知道的更多。 會是什么事呢? 傅淵見她突然愣神,便說道:“傅寧的事你若不放心,便派個人跟著他,他是傅家子弟,也受我與爹爹提拔,這樣也沒有什么不妥?!?/br> 即便是再清高的讀書人,這一輩子也不可能說不欠人情,既然欠了,必然要有所付出,傅家也不必覺得這樣不厚道。 傅念君笑了笑:“這倒不必,他也不值得哥哥這樣在意?!?/br> 傅寧的事,她也說不出太多的所以然來,只能一點點去摸索了。 她轉開話頭,問道:“爹爹昨日又歇在宮中了嗎?這幾天他實在太累了,西北的戰事……” 傅淵的臉色也微沉:“最近的局勢不太好,官家基本上定了王相公接手樞密院,主理西北軍務,爹爹如今權柄不如他,多插手此事也必然引起不必要的紛爭,可自從前幾日西夏遞來商議國書,朝上眾臣便又開始了一番唇槍舌戰。西夏要求歸還蘭州等五個堡寨才答應議和,這件事……王相公很有可能會答應下來?!?/br> 這是朝廷機密,傅念君也是第一次聽他說起這件事,不由大驚道:“五個堡寨?怎么可能!若是歸還,大宋的邊防何在!” 宋夏邊境修建了許多堡寨,這也是因地制宜的妙手,在河谷通道、山口險隘之處修建堡寨,就如同在橫山以南建立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西夏軍力強大,宋朝軍民就是靠著這些堡寨抵御他們的鐵蹄,規避正面的迎戰,利用大宋物資豐饒、經濟發達的優點,用持久戰拖垮對方,甚至還能推進堡寨,一點點蠶食爭奪領土。 蘭州等五個堡寨是西夏早就在大宋之前收入囊中的領土,但是在太宗時期被收復,如今西夏要求“討還”,在政治上并沒有過錯,只是這些地方自古就是漢人的地盤,居民也以漢人為主,早就不堪西夏黨項人的統治,如何肯“回歸”。 而且這五個地方對大宋邊防來說十分重要,若是失去了,在軍事上就差了先機,否則西夏人也不會這樣心心念念。 傅念君即便再不通軍事,也知道這事的嚴重性,難怪傅琨急得連覺也不想回來睡了。 參知政事王永澄若是真的做下如此決策,或許對于朝廷是得到了一時的太平,可對于那些百姓來說,無疑是災難,而很可能千秋萬世之后,王永澄一世英名,也都盡喪于此了。 “王相公篤信弭兵論已久,他一直堅信邊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