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3
多,但對年輕人而言,得到前輩的稱贊,卻是最有效的。 譬如宋時蘇軾,曾得歐陽修盛贊:“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币蚨鴤鳛橐粫r佳話,蘇軾本人的名聲更是水漲船高,無人小覷。 而眼下這些年輕人,如果有機會讓自己的文字跟幾位先生前輩的文字并列在一起,那有形和無形的好處簡直數之不盡! 當然,這是對自己的實力有信心的人的想法。他們也許滿腹才學,所缺的就是這么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而更多的學子,欣喜的卻是幾位先生將自己的藏書捐出來,且不說其中必然有他們悉心搜集,世間沒有流傳的書籍,更重要的,卻是那些書上幾位先生的留下的筆記之類。雖然不能得幾位先生教導,但能夠看看他們的筆記,想必也能受益良多。 尤其這些書,還允許傳抄。 這樣的機會,可不是經常能夠碰到的。所有人在驚喜之余,也不免感嘆自己這一趟是來對了,若非如此,豈不是錯過了這樣一場機緣? 周敏的動作很快,一邊整理幾位先生送來的藏書,一邊就在圖書館門口擺出桌子,給所有士子做登記,發放借書卡。因為目前書的數量有限,所以只能憑卡借閱,而且不能將之帶出圖書館。 年輕士子們對這種新鮮的經營模式非常好奇,不過他們的接受能力很強,也不覺得有什么問題。何況溫泉山房本來就很多地方都跟別處不一樣,他們反而覺得這樣才是正常的。 除此之外,圖書館還設置了一個“捐書處”。 雖然周敏沒有對這個捐書處做任何宣傳,只是在門口立了一塊牌子,但效果卻好得出奇,從第一天開始,就陸續有人將自己的書送過來。 這一點也在周敏的預料之中,俗話說,上行下效,這圖書館本來就是幾位先生捐書辦起來的,學子們心中自然感念。發現有捐書處之后,不管是真的想支持這件事,還是做給某些人看,總歸會有人來捐書。 有些送來的就是市面上能買到的,有些卻是比較珍惜的書籍,總之周敏來者不拒,登記之后便收下了。 幾天之后,藏書整理完畢,小卡片一樣的借書證也發放得差不多了,圖書館便正式對外開放。 進入圖書館的士子,第一時間注意到的就是一排排的簡易桌椅,一張桌子配兩條長凳,排得密密麻麻。書則是放在專門的房間里,進去挑選完之后,要在門口登記,才能夠把書帶出來,離開之前,又要先將書還回去,不能帶走。如果中間書有什么損傷,那就需要賠償。 這些都是圖書館守則上面寫著的,就掛在墻上,抬頭就能看見。 除此之外,還有人注意到,圖書館大門入口處有個小房間,里面放著一堆堆的筆墨紙硯。房間旁邊也貼了一張紙,寫明這個房間的作用。 士子們可以憑卡在這里領取筆墨紙硯,然后在圖書館里抄書。抄完的書如果要帶走,只要付了筆墨紙硯的本錢就可以。如果上交,則可以獲得一筆報酬。 對貧寒士子而言,這就是一條生財之道。一邊讀書一邊賺錢,這種好事豈能錯過? 而如果手頭寬裕的士子想要這里的書,不愿意自己抄,則可以出錢在這里買書,價錢也十分公道??傊?,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第75章 宣公子 自從溫泉山房開張之后, 在清平鎮與萬山村之間往來的, 已經不再只有齊唐兩家的船只。不少看見了商機的船家, 都聚了過來,使得這一段河面熱鬧非凡。 對周敏等人而言,這是好事,但也是壞事。 好處在于人氣興旺, 生意自然也好做。不說別的,自從這些士子們聚集到這里之后,每天所消耗的糧食數量就足夠讓兩個村子富裕起來。更不提他們來到這里之后, 不免要制備幾身新衣裳, 所以齊家山今年的纻絲布都已經賣完了。邱家還運了一批布過來,才算是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但壞處在于往來的人太多, 他們又沒有檢查的權利,自然什么人都能夠混進來。 永嘉十四年臘月十五日一早,就有一條船從清平鎮開到了萬山村。與其他那些船只相比, 這艘船顯然裝飾得更加富麗堂皇, 說是船,不如說是畫舫。 這樣一艘船開過來, 自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碼頭上的人不論在做什么,多多少少都分出了一點精力關注著這邊。 碼頭上已經有一群士子在等著了, 船停好之后,當即讓從人上去將箱籠都搬下來,然后又從中請出了一位年輕公子,并他的隨行人員, 往溫泉山房那邊而去。見此情景,碼頭上忙碌的眾人便都收回了視線,繼續忙自己手里的活兒。 雖然已經臨近過年,但還是每天都有人乘船過來,到溫泉山房那邊去,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雖然今日這位公子的排場大了些,但也不算太夸張。如今大家的眼界都高了,并不會過分驚奇。 過來迎接這位年輕公子的人之中,以一位許公子為首,他是征州府許府尊家的公子,隨父親在任上,得知這里有幾位大儒坐鎮,許府尊自然就把人打發到這里來求學了。至于跟在他身邊的那些人,也都是出身當地鄉宦之家,平日里以許公子馬首是瞻的。 但這會兒,許公子和其他人將那位年輕公子簇擁在正中,一邊走一邊介紹周圍的各處景致,姿態顯得十分謙卑,顯然這位年輕公子的身份不凡。 “山清水秀,的確是個好地方?!蹦贻p公子一邊欣賞沿路景色,一邊點頭道。 許公子道,“宣少喜歡就好,您的住處已經備好了。只不過,這里的房屋制式都一樣,我們想了不少辦法,也只騰出了一排屋子,還請宣少勿怪?!?/br> 他們倒是想在這里修建自己的宅子,不過才剛剛談妥了地方,開始奠基,想要住進去,只能等明年了。所以如今也只能將就。他們這些人都住在山上,有自己的小套間,已然算是不錯了。住在山腳下那些貧寒士子,有的是三四個人住一間房。能夠騰出一個單獨的院子給這位宣少,他的確已經盡力。 “無妨,入鄉隨俗,這道理我懂?!毙招墓硬[了瞇眼睛,笑道,“照規矩來就是?!?/br> 宣公子的院子就在山腳不遠處,是乙二號院子,院子里的套間按照金木水火土編號,不過宣公子一人獨居,也就不需要計較這些了。當下從人們將行李搬進去,很快分派好了屋子,將隨身之物取出布置好,便算是安置下來。 接下來,許公子本來想找個地方吃飯,為宣公子接風洗塵,但卻被拒絕了。 “就請許兄領著我在這里走走,熟悉一番環境吧?!彼?,“我來的路上,聽說又弄出了個圖書館,去看看?!?/br> 許公子自然是恭敬不如從命,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