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4
跟原本類似懸崖峭壁的地形較勁。所以船行到這里,便能看見岸邊新挖開的地方,河里的水也還是渾濁的。 “我本來是想直接將河道挖平,但請了人來看,說是下面這一片都是亂石灘,就算挖平了也無法行船,很容易撞壞底部,所以索性重新挖了一條河道出來,所以花費的時間長了些?!碧埔粡┑?,“周姑娘,要不要走到清平鎮那邊去看看?來回也費不了太多時間?!?/br> “不必了?!敝苊敉莻€方向看了一眼。雖然是第一次來,但她也沒什么特別的感觸,更沒多少迫切的心思。對于她來說,這條河疏通之后唯一的意義,就是村子里的東西可以很方便的運送出去。交通方便之后,村里的發展速度自然更快。 她想了想,問唐一彥,“唐公子,你可知這條河的下游又是什么情形?” “這你就問對人了?!碧埔粡┑?,“我回去之后特意查看過地圖,從這里往下很快就是土人的地盤了?!?/br> “土人?”周敏吃了一驚,完全沒想到自己生活的環境居然如此復雜。 唐一彥點頭,“是的,他們歸附之后另置州縣管轄,所以那邊就不是征州府的范圍了,彼此也沒什么往來,只定期在交界處開放互市?!?/br> 周敏了然,看起來雖然土人已經歸降,但是雙方都在防備著,說不準什么時候又會鬧起來。不過沒聽齊老三等人說過,想來應該也有數十年沒發生過這種事了,倒也不必太擔心。 不過,順著河流下去做生意的打算顯然泡湯了。朝廷既然開放互市,自然不會允許在別的地方交易。 好在她本來也沒什么具體的打算,只是隨口一問,這會兒想了想,問唐一彥,“唐公子,不知道你看的地圖是否能借我一覽?” 這個時代地圖還是戰略物資,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到的。唐家世代書香,有這種東西傳下來不足為奇,別的地方估計很難找到。周敏雖然并沒有想過離開這個地方去別處,但如果能夠對天下局勢了然于心,自然更有底。 唐一彥為難的搖頭,“實不相瞞,這是我們唐家所藏的地圖,就連我也只能翻看,無法帶出來?!?/br> “那唐公子還記得多少?能否大致為我描繪一番?”周敏又問。 “這倒是可以一試?!碧埔粡┱f著,似乎想到什么,又道,“其實這種事,你去問五哥更好。他從小身體不好,整日在房間里待著,看書解悶就成了唯一的途徑,估計邱氏的藏書都翻閱過,地圖想來也不會缺少。而且他記憶力好,又擅長丹青,所繪制的地圖想必更加精細?!?/br> “也好,我回頭去問問?!敝苊敉奶幙戳艘谎?,道,“先回去吧?!?/br> 船工將船只調轉方向,這一回是順流而下,有水流輔助,速度就快得多,很快就到了采石場。這里周敏也沒有來過,自然免不得要過來看一看。碼頭的建筑工作進行得很慢,起碼有一半的原因是石頭開采的速度太慢,但究竟是怎么個開采法,周敏也說不清楚,這會兒正好實地考察一番。 在這里忙碌的都是年輕力壯的棒小伙兒,石頭混在這群人之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畢竟他長得再快,今年也才十三歲,還沒到個子抽條的年紀。 但是周敏很快注意到,在這群人中,石頭竟然才是那個發號施令的人。 沒有機器輔助,采石只能使用最傳統的方法。那就是靠人工開鑿。按照所需條石的大小,在石頭上鑿除縫隙之后,將鐵釬橫豎釘進石縫之中,用這種方法讓石塊分裂開來,然后再讓石匠鑿成均勻的條石,就能夠直接使用了。 純手工作業對眾人的配合程度考驗很大,需要有人居中調度。而石頭就是這個負責調度的人,什么時候該使力,多大的力往哪邊使,全都靠他指揮。 將一塊條石解下來之后,他讓眾人先將解下來的石頭搬到船上,自己才抹了一把汗,走到周敏面前。 這個天氣,他們卻都出了一身的汗。 “辛苦了?!敝苊舻?,“進度怎么樣?” “一天能開采的數量實在有限?!笔^道,“好在要得不多,估計再過幾天就夠了?!彼f著不由感慨起來,“可惜天氣不夠冷,要是臘月,直接將水倒進石縫里,凍起來之后自然就能將石頭解開?!?/br> 其實還有一種采石的方式,那就是先用火煅燒,然后再澆上冷水,這一冷一熱之間,石頭也就更容易鑿下來了。只是這樣得來的石料會很脆,不太合適。 “那臘月之前應該可以完工,大家能安穩的過個年了?!敝苊舻?。 石頭點點頭,忽然問唐一彥,“唐公子,像這樣的船要去哪里買?” “你要買船?”唐一彥有些驚訝。 被他一提周敏也想起來了,“對啊,這兩條船是你們唐家的,村里若有人要借用來送點兒私人的東西,卻是不太方便。若有一條自己的船,就好得多?!?/br> 唐一彥想了想,道,“那我回頭替你問問,這應該是江南那邊造的船,下水之后直接開過來,價錢上估計會貴一些?!?/br> 周敏盤算了一下自己的家底,咬牙道,“那就有勞唐公子了?!?/br> “我說,”唐一彥看了她一眼,“聽著周姑娘一口一個唐公子,我實在是臊得慌,你能不能換個稱呼?” 周敏笑了起來,“那該叫什么?” 唐一彥聞言,也躊躇了起來。實在是他的排行不大好,竟是這一輩的第一個。如果跟邱五爺一樣的稱呼,那就是唐大爺了,聽起來就像是七老八十,絕對不可取。他猶豫了片刻,才道,“你若是不介意,叫一聲唐大哥也成?!?/br> 周敏琢磨了一下,覺得這個稱呼沒什么問題,便點頭應了。 石料很快裝好,周敏叮囑了石頭幾句,便重新出發。船上載了貨之后,速度變慢了許多,多費了一點功夫,才走到碼頭。這里早有人等著,將石料搬下來之后便開始忙碌。 這些事情周敏和唐一彥都插不進手去,站著看了一會兒,又去了唐家別院。 這個時候的農村,修房子歷來都有在屋基里放鎮物的習慣,東西自然是越貴重越好。去年造房子的時候,齊老三本來還想放點兒銀子在下面做鎮物,最后考慮到要用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最后只放了五罐各種谷物,象征五谷豐登。 相較之下,唐一彥就大方得多,直接用銀子鑄了五個石槽,在里面堆滿谷子。他當時笑說所有的家底都在這里了,這樣舍得下血本,自然是將這宅子當成常住之地來營造的。所以雖然這里也叫別院,但實際上占地頗廣,所花費的金錢和功夫更甚。 這么長時間過去,才只搭出了一個框架。 唐一彥一來,工匠們立刻都圍了上來,每個人都有許多問題等著答疑。周敏見他忙著,打了一聲招呼便先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