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6
書迷正在閱讀:青梅竹馬是神棍[綜英美]、我們四個人、每次回到山上都會看到徒弟們在搞事、Debug[快穿]、淺水淹死小羽毛、[綜主fate]不氪金你能變強?、我狠起來連自己都怕、論一只蠢萌受如何撲倒竹馬、[綜]劇情扭曲者·前傳、非法精神(H)
的人都被逗笑了,唯有鴻明若有所思的掃了他一眼。說笑了一陣子,招標會便開始了。主持的人寧云晉選擇的是羅明,這人口齒伶俐,為人風趣,又被自己點著參加過一次小經筵,行事間已經頗有風范,對著朝廷文武百官都能不怯場的人,只是面對五十個商人而已,更是自信滿滿。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恭迎太子!五萬石糧食都不過六萬兩銀子而已,對這些商人來說,可能還不到一年送禮的錢,雖然知道后續還會有更多這樣的差事,但是聽說會有太子親至,原本那些商人們都是半信半疑的,此時看到太子往主座上一坐,頓時都激動起來。能夠成為大商人的沒有誰是傻子,如同貓兒聞了魚腥一般,頓時察覺到了朝廷是要開放一條供商人納捐的路子,或者說抬高商人地位。實際上納捐得來的官銜對這些人來說用處并不大,唯一的作用就是造福后代而已,使得他們能夠科舉晉身,脫離商人這條路,但是若真能有機會讓他們擺脫如今尷尬的地位,這些人絕對是不遺余力的。最終這五萬石糧食的運送權,分別以六千兩與四千兩被兩家實力背景雄厚的商家奪得。這個結果讓戶部的人十分震驚,簡直是大出所料,畢竟這個價格簡直相當是白送了,比起預計中的花費少了一倍不止。寧云晉滿意的點了點頭,若不是自己設置了最低底線,只怕這些人倒貼都是愿意的,不過卻也不能慣著戶部的這幫吸血鬼,這個價格差不多剛好!以這年頭陸地上的運輸能力,畜力車只能運載千余斤,還要有人馬消耗,遇上不平攤的地段還只能人擔馬馱,因此曾經有一斗錢才運一斗糧的說法,在沒有水陸的地方,要運輸糧食的費用高得驚人。要是不用這樣的方法,父親好不容易為了前方士兵們爭取到糧食又怎么能送到他們手里!跟著寧云晉出來這一趟,鴻明才知道自己很多地方的不足,此時他根本不知道這個價格是高了還是低了。不過身在皇宮的人,最會就是觀顏察色,他只是掃了一眼周圍人的臉色,便知道這次的任務應該是圓滿完成。于是在羅明望過來的時候,他笑了笑起身。從高可捧過來的一個墊著明黃綢布的托盤上取過圣旨,鴻明手一揚展開,“父皇得知各位一片諄諄報國之心十分高興,特地擬了明旨嘉獎你們這次的行為,各位接旨吧!”文禛自然不可能只是為了這區區五萬石糧食的運送搬旨,而是對此種行為定性而已。與前朝用鹽引交換不同,朝廷明面上還是要出一些銀子作為運費的,但是日后中標的商戶運送糧食到了一定的數量,便可以被朝廷頒發“愛國商人”牌匾一塊,賜頂戴,成為戶部指定的官商。圣旨并不長,等到鴻明讀完,在場的商人們已經十分激動。畢竟比起花費十幾萬兩銀子送禮也可能辦不成一個捐官,朝廷能夠為他們開放一個這樣過了明路的渠道,實在再好不過!在一片皆大歡喜聲中,寧云晉開春辦的第一件大事便順利完成了?,F在他手頭上的事情不多,除了翰林院常規的差事之外,負責的倉儲細則剛剛上交還在審核階段,倒是可以輕松一會。轉眼便到了元宵節,寧家所有人聚在一起賞燈吃飯。直到這天寧云晉才再次見到了寧云祥,他整個人瘦了一圈,人看著精神了一些,雙眸中卻有種沉寂的陰沉。那幽深的眼睛讓寧巧萍被他掃上一眼就只差沒哆嗦,即使寧云祥以從未有過的和顏悅色和她說話,也再也不肯靠近他。都說有娘的孩子是個寶,即使在寧府沒有人敢當面對他這個三少爺說三道四,但是這些日子以來下人們私底下的談論就已經夠寧云祥被受折磨了。即使不知道他曾經給寧云晉下毒,在不知不覺間他的身上也已經被標上了“那個女人的兒子肯定也不是好人”這樣的標簽——雖然這也是事實!那些異樣的眼光讓寧云祥甚至不想出門,一直將自己關在房間里面,聽聞爺爺說過完元宵便帶自己離開寧府,離開京城,居然有種松了口氣的感覺。天授二十年元月十六日,寧云晉早上請了個假將爺爺與寧云祥送出了京,下午剛進衙門就被傳進宮里。大商三皇子親領五萬騎兵叩關,宣布與大夏開戰!第109章大商全民皆兵,只要能上馬的就是一名合格的戰士。五萬人,已經相當大商接近一半的人口,這分明就是要全面開戰的趨勢。在寧云晉記憶中,這兩年應該都只是小規模摩擦的??磥泶_實是由于自己那一晚的魯莽舉動,讓大商的人對于歐侯老師的身體狀況存疑,即使他們不會猜到老師已經過世,也可以肯定老師一定身體不佳,這才毫不猶豫地大軍南下。寧云晉趕到宮中時,乾清宮中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所有的人都面色嚴肅,顯然都對這次猝不及防打響的戰事非??粗?。五萬兵馬聽起來不多,但是當這五萬都是騎兵的時候,就能在沒有城池掩護的地方來去如風,像是一把尖刀似的扎在大夏身上,不吸夠足夠的血絕對不罷休。前期的備戰準備從年前就開始了,第一批軍糧在十二號就已經出發。這次文禛召集朝臣過來,就是為了議定領兵的將領人選以及出兵方案。光只是如今西北駐防的部隊,最多只能防守住偌大的邊境線,若是想要騰出一只機動的部隊追擊,便需要另外派兵。這樣一來,這次領兵的大將軍不但可以領一只騎兵,還能轄管陜寧川三省的兵制。上一輩子寧云晉就憑著赫赫戰功爬到過這個位置,自然知道只要能打贏勝仗,這個大將軍將有多么威風。不過那一次是由于戰事拖得太長,連綿鏖戰了好幾年,在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才進行大決戰,讓自己有足夠的發展時間。但是這次是直接從京里發兵,便要遵循大夏的出兵制度。按照大夏的規定,一次性出動三萬以上兵馬,便只能由宗室監軍,另指一將軍領兵。通常這個宗室指代的是皇子或者王爺,當今圣上的皇子都還小,能讓他放心的兄弟也不多,因此這個宗室人選大部分人的視線都落在了瑾親王和祿親王身上。宗室這邊的爭斗一般的大臣都插手不了,但是大將軍的選派則可以說是腥風血雨,光是五位閣老的舉薦就分為三種聲音,如果要寧云晉來分,那便是親皇派、親太子派和親二皇子一派,可以說是涇渭分明。這樣的場合自然沒有寧云晉說話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