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
罪了對方絕沒有好處,他卻還是不陰不陽地出言刺了對方幾句,才一臉晦氣地掉頭離開了現場。對此,蕭宸雖懶得同對方計較,卻也很難生出絲毫體諒來。自古天家無父子、帝王薄親情。不論單就大昭一朝、抑或放諸史書,蕭琰對次子的溺愛嬌寵都是特例中的特例……相較之下,蕭琰對待其余諸子的方式,才稱得上是天家父子關系的典型。──不曾苛待、不至漠視,卻因牽扯了權力地位和種種利益關系之故,使得彼此之間的親情尤為寡淡。事實上,蕭琰說是偏心的沒邊了,可在吃穿用度和應有的教育上,卻從未短著其他幾個兒子。他嚴厲禁止宮人捧高踩低、輕慢皇子,也同樣會定期關心幾人的生活狀況和學習進度。如是種種,就連對著高氏所出的皇三子蕭宜,亦不曾有分毫例外。比起那些聽信讒言、又或因個人好惡動輒訓斥杖責皇子的帝王,行事素來理智自持的蕭琰甚至都能稱得上「慈父」了;更何況蕭宸還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帝王的偏疼完全合乎世情倫理,連那些個咸吃蘿卜淡cao心的御史都挑不出半點毛病來?蕭宇之所以怨恨不甘、之所以心懷不平,不過是因為他不是那個被父皇格外嬌寵的孩子罷了。倘若今日得著父皇青眼的人是他,只怕蕭宇不僅不會對父皇偏心和亂了嫡庶的舉動生出半點意見,還會想盡辦法將身為嫡子的蕭宸弄死,讓旁人再沒有用「名不正言不順」來壓他的機會。羨慕也好、眼紅也罷,蕭宇在意的從來不是自己奉若珍寶的父子親情,而是這份親情能替他帶來的名位和榮耀。他不是太子,沒有能得著這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榮,就是父皇處事不公、對他不起;可若這一切全屬于他,不論父皇這么做是否亂了祖宗大法,自然都分屬應當、是再正確再英明不過的決定了。蕭宸不否認自己對這位大哥的惡感有不少是受了前生經歷的影響;可便不提前生之事,光看蕭宇先前的態度,其心性肚量如何,亦是一望可知……若有機會,蕭宸毫不懷疑這位大哥必會用盡一切手段鏟除自己,從而「奪回」那些在蕭宇眼里原屬于對方的一切。就如同他前生所遭遇的那般。不同的是,上輩子的他因連年臥病在床,即使后來僥幸恢復了健康,在心計識見上卻仍多有不足;而如今的他,不僅已得了實實在在的太子位分,更在父皇的著意培養下掌握了足以自保的力量和手段。就算這些能力目前仍只是紙上談兵,但他既已對蕭宇等人有了防備之心,自不會再重蹈上輩子的覆轍、因一時錯信而輕易為人所趁。只是蕭宸雖有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氣魄和打算,但無端被人陰陽怪氣地胡亂挑釁一通,要說心中全無半點不快,卻也是不可能的事。尤其回宮之后,蕭宸雖得了人人羨艷的太子之位,手頭上的事卻也因此多了起來,再沒可能像幼時那般恣意粘著父皇……如此境況,對照起回宮途中父子倆幾乎天天膩在一起的親熱勁兒,卻教蕭宸如何不失落?這么說或許十分矯情……可在他看來,這些權力名位再好,也及不上那些個與父皇共度的、平淡卻溫馨的美好時光。但為了真正成為父皇的臂助、避免前生的慘劇再度上演,他仍只能逼著自己捺下性子,按著父皇的安排逐步肩挑起了身為儲君的責任和工作。蕭宸眼下一天的行程大抵是這樣的:寅時起身、沒有早朝就先練上一個時辰的功,再同父皇一道用飯。用完飯后隨父皇一起到御書房,有人請見或父皇召人議事時就在旁默默聽著;無人打攪時就坐在父皇身旁練習批閱奏折,將自己對奏疏的看法和判斷寫在紙條上夾進奏折當中,待父皇批閱完畢再視情況加以說明、檢討。一個早上忙完后,父子二人照例一道用過午飯,往往也會一起到御書房旁邊的暖閣小憩個兩三刻。只是午休過后,到了下午,蕭宸便縱有萬般不舍,亦仍只得同父皇分道揚鑣,往暫辟的東宮衙署處理起自個兒手頭上的諸般事宜來了。──會添上「暫辟」二字,是因為興麟殿猶在興建當中,紫宸殿又是帝王寢殿,蕭宸便得父皇寬許暫住于此,也不好直接將紫宸殿偏殿直接當作衙署使用。本來荒置的東宮是有一應配置的,但蕭琰既不打算讓愛子住過去,當然也不會自打嘴巴地將東宮衙署照舊例安在那處,便對應著興麟殿的位置于崇明門外騰出了一處衙署置于興麟殿轄下,專供愛子處理東宮事宜之用。東宮甫立,即使蕭琰此前已為愛子的人手班底費了不少心思,又指派樓輝和沈燮擔起了輔佐之職,但要想從無到有地建構起一套班子,仍不是一兩天便能辦到的事。尤其帝王一心想讓次子多些磨練實踐的機會,除了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是他親自指定的外,就連太子詹事的人選都只是給了名單讓愛子自行斟酌,更別說是下頭的一應屬官了。饒是蕭宸選出詹事人選后,搜羅人選之事自有太子詹事處理,但他第一次接觸這些,仍是費了不少心思在仔細研究那些個屬官人選的履歷考評──不光是太子詹事給他的資料,還有他問父皇要的潛龍衛情報──上,滿打滿算地籌謀了大半個月,才勉強配置好了這個專屬于他的小內閣。被蕭宸選為太子詹事的是原戶部侍郎姚景遷,在錢糧管理方面頗有一手。因蕭宸眼下仍住在紫宸殿,日常用度均是從蕭琰的份例走、平時亦少有支出,故姚景遷目前的工作以打點太子的諸般進項為主,像是俸祿、封地的賦稅收益、蕭宸從小到大得著的各種賞賜,和帝王私底下為他置辦的各項產業等。至于蕭宸,忙完太子屬官的人選配置后,便又一頭栽進了太子衛隊的遴選cao練上。蕭琰雖想讓愛子多一些練手的機會,但太子衛隊等若蕭宸的親兵,若在人選上出了什么岔子,危及的便是蕭宸的安全了。也因此,與昔日舊部一番長談后,蕭琰直接從禁軍里挑了幾個稱得上自個兒嫡系的將領到愛子手下,又從各衛里抽調了精銳兩千和精兵三千入太子衛隊。如此這般,確定愛子身邊有了絕對值得信靠的護衛力量后,帝王才將余下的事務交到蕭宸手里,讓他試著想辦法補足員額,親自cao練出一支惟他是從的衛隊。蕭宸此前才信誓旦旦地同父皇提過自個兒想要「知兵事」,如今有辦法親自練兵,自然不能在這事兒上露了怯。好在他一有沈燮可供參謀、二有父皇親自指派的衛隊諸將為倚仗,雖心力耗費頗甚,卻也慢慢琢磨出了一些門道來。正所謂「萬事起頭難」,東宮龐雜的事務讓蕭宸往往一忙就是兩三個時辰倏忽而過;待手頭的事務得以告個段落時,距離宮門落鎖通常也只剩下一刻多鐘了……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