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6
?”韋稹居高臨下,這就不是敘話發牢sao了,而是要他給一個辦法。 唐宜想了想:“國庫空虛,但民間富戶不少,若是肯為國分憂……” 他故意沒說完,給韋稹一個眼神。 韋稹拍拍他的肩膀:“唐相一語說出本相所想,沒想到你我竟有如此默契。哈哈哈……” 唐宜笑著不再出聲。 韋稹道:“此事,待我思慮清楚,自會向皇上奏報,唐相也辛苦了,走,本相那里還有幾杯好茶,一起品嘗……” 唐宜順從的被他拉著,在侍衛的問候聲中緩步走遠。 劉慶回到自己的鎮安殿,余怒未消。他不氣別人,只氣他的親外公韋??!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師威名 他的親外公,眼里只有韋氏,只有壓制武氏震懾群臣這一件事。身為國之丞相,不將心力放在國家百姓上,只有一家之利益得失。這樣的親人,劉慶真的快要受夠了。 偏他能有今日,坐在那個位置上,又全是他賜予的。 很快,朝堂上發生的事傳入后宮,太后身邊的親信嬤嬤便來求見,聲言太后不適,請皇上移步探視。 劉慶知道,定然是自己不給韋稹留面子的事傳進去了,太后定然是要責備他一通,他正要好好說說此事。 韋太后軟軟的躺在榻上,劉慶走過去躬身道:“母后安康?!?/br> “皇上長大了,連外祖父都不放在眼里了,母后如何安康?” 劉慶眉頭都沒皺一下,總是這樣,多少年了,母后總是唯外祖父馬首是瞻,從來不過問是非曲直。 “母后,今日之事,您可知曉?” 韋太后懶懶的:“不就是隴南地震了嗎,天災而已,哪年不發生幾起,有什么大不了的。百姓們都機靈的很,自己會找活路的,皇上不必憂心?!?/br> “母后!這是我劉氏的子民,朕如何不擔心!”劉慶對著這樣一個懵懂的母親,也不知道說什么好了。母后的精明全用在和武太貴妃斗智斗勇上了,半點沒放在別處! 韋太后坐起來,帶著護甲的手指拂過額角,不經意揉了下,抬眼看了眼劉慶,緩緩道:“皇上還年輕,見識畢竟少了些,不知道這其中關節。你外祖父擔著惡名拒不出錢,為的是什么,皇上都不想一想嗎?” 劉慶略一思索道:“隴南距離西南武氏很近,若鬧大了,武氏坐不住自會出面解決?!?/br> “皇上都明白,還有什么不滿?”太后詫異。 “是啊,武氏若出面賑濟百姓,拿出錢糧,消耗的是他們,外祖父打的是這樣的算盤??蔀槭裁床幌胂?,這樣一來,武氏得了人心,最后吃虧的又是誰!”劉慶不信他們想不到這些,只是不在意罷了??墒巧頌榫?,他不能不在意??! “民心,呵呵……”韋太后笑著,“只要天下在我們手里就好了。你外祖父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都多,聽他的不會錯的。好了,送皇上回宮吧?!?/br> 劉慶失望至極,連袖子都甩不起來了,無力的轉身離開。 眼前所見,皆是富麗堂皇華貴無比。他突然便想到了武貴太妃,大約是一個月前吧,他得知相王進宮,便過去看了一眼。武貴太妃的寢宮,沒有那么多繁復精致的裝飾,簡單幾個擺件,墻角的大棵盆栽,處處透著大方得體,還有那么一股子硬氣。母子二人不知說到了什么,遠遠便聽到貴太妃爽朗的大笑。讓他既是羨慕又是嫉妒。 李媛接到小海的信已經是第三天了,畢竟早有心理準備,沒有太過吃驚。當下拿著信去找了李釗。糧鋪雖然是她的,但這么大的動靜,必須要告訴父親一聲,取得他的支持最好。 李釗也被信的內容驚到了,眨巴著眼睛問道:“這,怎么辦?” 李媛:“父親,我那里有不少糧食,不如先清點數目拿去賑災吧,將來官府知道了,必定會好生嘉獎的!父親你不是一直想幫助大哥入仕嗎,這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這,跟你大哥有什么關系?”李釗一時腦筋轉不過來。 李媛臉不紅心不跳,解釋道:“父親你看,這件事,現在江陵所有人都不知道,只有我們知道,我們趕在所有人之前出手,博一個好名聲,您美名在外,大哥不也就跟著沾光了嗎!” 李釗眼前一亮:“對啊,咱們第一個出手,就會被世人記??!” “是啊,還等什么,趕快排些人手過去幫忙。我這就給小海寫信,叫他切不可小氣,定要保百姓不會凍餓而死!”李媛說完就要走,又被李釗叫住。 “媛兒,你那里有多少糧食?隴南人口眾多……” “父親放心,早前聽客商說隴南大米好吃,女兒全部余錢都放在那里了?!?/br> 李釗還有些懵,點點頭,也沒有多想她的“全部余錢”會有多少,想著她的鋪子生意很好,上萬的銀子應該是有的?!昂?,先用你的糧食撐著,為父這邊去籌措錢糧,定要博一個美名出來!” 李釗走了,李媛計謀得逞,先是一笑隨即舒了一口氣,馬上出門而去。 此時城中,得到消息的人已經不在少數。畢竟商家是除了官府消息最靈通的一群人。大部分人只是得到了消息,并沒有想過要做什么。但后宅一些婦人已經惶恐起來,成群結隊的出城直奔大悲寺。 大悲寺香火旺盛很久了,但這樣擁擠的時候還是少見。驚惶的婦人們擁擠著,墊著腳期盼著,只盼能見一見鑒戒大師。紛亂之際,寺中僧人出面接待,一位聲若洪鐘的中年僧人道一聲佛號:“阿彌陀佛,我寺諸位高僧在做法事為民祈福,今日恐招待不周,還望各位日后再來?!?/br> 有人忍不住喊道:“鑒戒大師呢,聽聞他身體不適,可是上天示警讓大師有所感應?” “是啊,是啊……”應和者眾。其實都是感覺這其中有蹊蹺,想要探知究竟。若果真鑒戒連數百里外的地震都能預知,那可就是活神仙了! 中年僧人不反駁,道:“大師說過,天意不可謂,然,人心所向亦能上達天聽。諸位有余力,不防行善積福,那是比誦經念佛更大的功德!” 香客中有反應快的,知道今日見不到人,轉身就走。守著這樣一尊“活神仙”,那自然是要言聽計從了!搞不好“活神仙”一高興,把自家今后幾十年的運勢相告,那就是大大的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