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
“租什么房子,先住奶奶那就行了?!?/br> “那怎么行?!痹汕哨s緊搖頭。 “什么行不行的,反正家里就我和少爺兩,空房子還多著,奶奶也不讓你白住,每天早飯晚飯你都做,算是抵了房租?!?/br> 在李奶奶的堅持下,元巧巧住進了那個讓她好奇的院子。 祁言冬知道家里要住進個姑娘眉頭馬上皺了起來,可聽到元巧巧以后會負責家里的早晚飯又舒展開了。 早飯晚飯呀,這主意很不錯。 ☆、第九章 八零萬元戶 工作和住的地方都妥當了,元巧巧心里的一塊大石頭也落了地。 雖然住的只是客房,可在元巧巧眼里已經是她住過最好的房間了。 房間有二十多平米,除了雕花床還有大衣柜和梳妝鏡。 最最稀罕的東西是一個搖擺的西洋鐘。 每個東西都看著跟古董似得,她都不敢亂碰。 坐在自己的新床上,元巧巧笑開了懷。 “以后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的,好好干?!?/br>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起來了,進了廚房把早飯忙活出來胡亂吃了點就趕緊去包子鋪了。 包子鋪雖小,生意卻一直很好,要不然胖老板娘也不會著急招人了。 做包子的手藝是祖傳的,在小縣城里很有名氣,只是前頭動亂那些年關了門,這兩年平靜下來就重新開張了。 鋪子里的包子只有兩種,素的韭菜雞蛋,rou的豬rou大蔥。 遠遠無法和后世里品種繁多的那些包子鋪相比,不過在當今私營小店很少的縣城已經算是不錯了。 包子鋪五點就開始忙活,元巧巧會做包子,不過都自家做得那種,和祖傳的包子鋪手藝還是沒法比的。 元巧巧到了包子鋪也見到了老板娘的男人,一個黑壯的中年男人。 以往都是老板調餡和面揉面,老邊娘負責包和賣的。 有了元巧巧加入,老板娘便讓她擔起了和面揉面的活計。 至于調餡,是避著元巧巧整的,畢竟這是人家祖傳的手藝,全靠這點東西吃飯呢,元巧巧一個新招來的,自然是不敢讓她知道秘方的。 這點道理元巧巧也懂,不用老板老板娘提醒就會主動避開,她的有眼色也得到了老板夫婦的一致好評。 一天活做下來兩人對她就更加滿意了。 干活快質量好,大大提高了包子鋪的產量,也讓他們松快了不少。 夫妻兩直言這個人沒招錯,還是李奶奶眼光好。 祁言冬一起來就喝到了香噴噴的小米粥,還有雞蛋餅和涼拌小菜吃,心情從早上開始就是愉悅的。 是以中午看到家里有不少蘋果的時候,就閑的沒事帶了幾個給元巧巧送到包子鋪里了,算是對她好好做飯的獎賞。 元巧巧可不知道他這是來哪出,看養尊處優的大少爺突然出現給自己送水果沒被嚇死就不錯了。 沒錯,祁言冬現在在她眼里就是個養尊處優的大少爺。 昨晚和李奶奶閑聊了幾句,她才知道李奶奶只是照顧祁言冬的老仆人。因為之前那項運動,才不敢說是仆人了,也算是祁言冬的半個家人。 祁言冬每天無所事事的到處瞎轉悠,家里有大房子住,還有仆人照料,看著衣食無憂的,這在元巧巧眼里就是那含著金湯勺出生的。 羨慕有之,卻不嫉妒,她相信自己好好干照樣能活的很好。 只是這大少爺哪根筋抽抽了居然給她送蘋果吃。 蘋果在這會還是稀罕物,不是誰都能吃到的。 人家都送了她也不好意思不收,主要還是看著祁言冬那張嚴肅的臉,她壓根不敢說不,要知道人家也算是她的房東。 她個租客哪里敢說三道四。 胖老板娘也認識祁言冬,看到他來送東西蠻驚訝的。 就順便給元巧巧講了點這位大少爺的私事。 元巧巧這才曉得祁言冬都二十八了。 整整比她大了十歲,心里忍不住叫了聲怪大叔。 叫完又忍不住笑出了聲。 她上一輩子可是活了好幾十年的,要是祁言冬是怪大叔她就是老大嬸了。 老板娘說祁言冬是三年前才搬來縣城的,平日里不是在宅子里窩著就是在縣城里瞎晃悠,至于其它的事情她也不是很清楚。 元巧巧在包子鋪里干活的時候,也沒忘記想自己以后的事情。 她現在是沒辦法,才在包子鋪打工,肯定不會一直待下去的。 等她攢些錢,就去弄自己的小買賣。 行不行總得試試才知道,她可不想浪費自己重來一回的好機會。 買賣不論大小,只要生意好就不少賺錢。 在包子鋪里幫忙干活的時候她就一直留心著包子鋪的銷售情況。 素包子一個一毛五,rou包子一個三毛。 就她待得這一天,起碼賣出去五六百個。 銷售額是過百的,成本算一半的話,也能掙五六十了,那一個月就是上千塊的收益。 要知道她一個月的工資才二十,就算是縣城里的普通公務員,工資也就三十塊左右。 包子鋪一個月的收入,就頂別人上好幾年班了,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老板娘夫妻兩看著不顯山露水的,可包子鋪開了這么兩年,實際收入絕對過萬了。 八零年小縣城的萬元戶,那絕對是鳳毛麟角的。 越算,她想自己做小買賣的心思就越重。 除非傻子,不然誰會白白放過掙錢的機會。 說不定自己也能成了萬元戶呢。 心里存著夢想,干起活來她都更有勁了。 她在縣城里干得火熱。 元家卻因為她的離開掀起軒然大波。 一大早起來發現她不在的時候元家人還都沒多想,她回來后家里人并沒有限制她的人身自由,一直可以隨意活動的。 大家只是沒想到她有那么大的膽子敢離開,畢竟一個十八歲的大姑娘,離了婆家也就只有娘家能依靠了,還能去哪里。 可大半天過去人都沒出現元家人才覺得不對勁了,最早發現不正常的就是元家二嬸了。 她心里一直惦記著和娘家嫂子商量的那事,想著過幾天事情成了她就有好處拿了心情就好得不得了。 和自家婆婆說了給巧巧看得新婆家后,婆婆也很滿意,她這心里就更得意了。 既得了好處又得了面子,可不是兩全其美的大好事嗎。 雖然八零年了可村里大部分人家還是吃得兩頓飯。 元巧巧回家后家里做飯的事基本就被她包了。 早飯元巧巧她娘做得,她沒出現少個吃飯的人,別人高興還來不及呢,也就沒人留意她的行蹤。 可這到了大下午,元巧巧娘在地里干活沒回來,元巧巧又不在,遲遲不見有人做飯,元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