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6
沒關系,我教你罷?!?/br>啊咧?薛衍懵懵懂懂地被魏子期拉起來至大殿上。要說大褚朝開國的君臣們,一個個的性情都挺活潑,民風世俗亦是如此,全然沒有后來幾個朝代的沉穩自持。類似這種飲宴興奮了便君臣齊上陣,又是彈琵琶又是跳舞的歷史記錄著實不少。薛衍身為歷史系畢業的道具師,也在史書中看過幾則。當時還很傾慕大褚的風流氣象。這一回親生經歷過,才覺得這種場面著實坑爹——尤其是在別人跳得興之所至,自己卻半點兒不會的時候。登時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情緒。至于席上自告奮勇要教薛衍跳舞的魏子期……此君生性沉穩,文武兼備,雖是永安帝的侄子,卻并未耳濡目染到皇室成員們愛好彈琴跳舞的技藝。因而他的舞蹈跳的也是一般。不過此君勝在能夠面無表情地跟隨大流兒,你要是不比對一旁跳得興高采烈地永安帝君臣,只看魏子期面無表情的一舉一動,還真以為他跳得蠻那么回事兒的。因而薛衍只是尷尬了一會兒,便融入到其中。跟隨諸位朝臣們拍手跺腳,隨意轉圈。一時間絲竹盈耳,笑語喧天,又有蔣志和蔣悍這樣的促狹鬼,提著酒樽走到跟前強逼著薛衍吃了小半壇的烈酒,直飲的薛衍面色中燒,心內如火,愈發興頭起來。到最后連參加朝賀的屬國使臣們都忍不住湊了進來。唯有兵敗被俘的突厥可汗及幾位皇室成員和王庭重臣面色鐵青的坐在席上一動不動。永安帝只這么一會子,已經吃了足足一壇子的烈酒。面紅耳赤,腳步踉蹌,看著席上垂頭喪氣的突厥可汗,朗聲笑道:“一別多年,可汗可曾想到你我今日相見,竟是如此形景?”太上皇也吃酒吃的醉意上頭,跌跌撞撞的走到永安帝身旁,一邊拍著永安帝的肩膀,一邊朗聲大笑道:“當年我在晉陽起兵,只怕腹背受敵,為社稷安穩,中原百姓計,不得不對爾俯首稱臣,歲歲納貢。今日你又要對我兒子稱臣,這輩子不虧,不虧啦!”哈哈朗笑聲中,太上皇滿腹心酸的咽下了口內未完的話語——“只憑此一件事,大郎和四郎死的也不虧啦!我這皇位,果然讓的應當!”縱使太上皇沒有將這些話宣諸于口,然而看到太上皇的神情,裴籍等老臣也都猜到了太上皇的心意。永安帝更是心如明鏡一般,走到太上皇面前,一把摟住太上皇說不清是哭是笑的說道:“父親,你沒有錯,我也沒有錯。我比大哥更適合接掌大褚。您也看到了罷?今日我能叫突厥俯首稱臣,來日我亦能命大褚的鐵蹄踏遍天下,揚我漢家威風。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我莊昕治下的大褚,我永安年號下的大褚,必定流芳百世,永鑄青史!我會讓所有人都知道,我莊成昕,比大哥更合適做大褚的天子!”魏皇后眼見永安帝如此狂誕不羈,忙上前輕手輕腳的扶著永安帝,柔聲說道:“陛下,您醉了?!?/br>“我沒有醉,我清醒著呢!”永安帝說著,又是一陣大笑,視線一眼看到了同魏子期站在一起的薛衍,便指著人群中的薛衍笑道:“衍兒,衍兒,我的好外甥。你在國子監習學了這么久,可曾學過如何賦詩?今日在太極殿上,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兒,你也賦詩一首,贊一贊我大褚威風?!?/br>彼時薛衍早已被灌的爛醉,聞聽此言,腦中只想到了一句詩,脫口便道:“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作者有話要說: 蟹蟹土豪大大demeter扔了一個地雷(づ ̄3 ̄)づ╭?~然后上一張的神轉折有些小天使可能沒看清楚。本文沒有系統,只是薛衍通過科技穿越到大褚,他的金手指只是青銅手鐲里面的資料。薛衍可以查閱資料,按照資料發明創造,但并不意味著薛衍看了兵書就真的能稱為將軍。后來攻打吐蕃時,大褚軍隊受到圍攻,薛衍為了救魏子期,引兵離開。對于魏子期來說,薛衍是死了,其實薛衍只是回到了未來而已。神轉折是指魏子期是重生噠~~~☆、第63章永安四年的大朝會上,戶部奏言:大褚自塞外來歸及突厥前后內附、開四夷為州縣者,共男女一百二十余萬口。又有北伐大軍自突厥押送戰馬,牛羊,金銀珠寶綾羅瓷器鹽茶胡椒等戰勝物資,皆充入國庫。如今朝政再不復去歲的赤字囧象,戶部尚書亦不再整日的苦著臉抱怨沒錢。打了大半年的仗,不但國庫的銀子越打越多,一并連人口都滋生許多。這真是意想不到的喜事。永安朝的君臣們打著算籌將國庫內的銀兩算計了好幾遍,越算越是喜歡,自軍功上嘗到了甜頭的武將們更是躍躍欲試。同大褚君臣的眾志一心,熱血沸騰相比,前來朝賀的諸位屬國的使臣們都有些忐忑,生怕大褚皇帝腦子一熱,大褚的鐵騎便踏進他們的國土。因而一個個都跟受了驚嚇的鵪鶉似的,不但態度謙恭,亦且連朝貢的歲禮都比往年厚了不下五成。更是在大朝會謁見之時,齊齊尊稱永安帝為天可汗——這龍屁拍的,比薛衍寫百十部話本還讓永安帝龍心大悅。元月初一的大朝會后,永安帝仍舊不忘薛衍與諸位將軍提及的閱兵之事。只不過這種場面須得各軍人馬以及兵部、禮部協同cao辦。又因這是第一次cao辦閱兵,且須得趕著獻俘太廟,威懾諸多屬國的意思,所以不能拖延太長時間,務必要在二月二告祭太廟之前cao練妥當。這么一來,人數自然是貴精不貴多。所以要優先挑選大褚精銳將士。這么露臉的一件事,不但永安帝興致高昂,就連朝中的幾位國公并將軍們都爭得頭破血流——話說回來,薛衍提出的閱兵儀式的意思眾人未必都懂,可永安帝要挑選大褚精銳百戰之士的意思大家都聽明白了。一樣是提著腦袋打仗,戰功赫赫,誰肯承認自己不如別人。所以這幾日的朝會上,武將們一反常態,竟比文臣們說的話還要多,話里話外都在表示自家麾下人馬是精銳的意思。眼見諸位將軍們如此在意,永安帝與諸位大臣一連商議了好幾日,最終決定一共選出十支隊伍——分別是戍衛皇城的由驃騎大將軍冠軍侯魏子期統領的御林軍一千人,兵馬大元帥薛績麾下的薛家軍一千人,幽州大營顏鈞集掌控的兵馬一千人,魯國公蔣志麾下的兵馬一千人,孟國公孟錫德掌管的隴右軍中抽出一千人,鎮國公魏無忌掌管的以火藥為主的震天營,皇叔臨安王麾下的……這十支人馬共計一萬人,須得先接受一個月的“軍訓”演練,之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