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7
,一團和氣,看來雙方互諒了。 很快到了粽子飄香的節氣,五月端午,氻水河畔人聲鼎沸,這里正在舉辦賽龍舟大賽。 氻水源自高山南部偏西的高峰,蜿蜒東去,時而險峻,時而秀美,此刻賽龍舟的河段正是河面最為開闊之地。 茗華和趙默成也在趙姜的攛掇下來湊熱鬧,眼見一撥撥龍舟離岸而去,熱火朝天。 中午吃過了粽子喝過了黃酒,意猶未盡的茗華拉著趙姜也登上了一艘,趙默成無法,跟著縱身一躍也上了船。 茗華回身道:“我只是想上來坐坐,你跳上來干什么?” “我來撐船?!壁w默成真的拿起了漿。 幾人避開了大賽場地,向相反方向劃去,視野開闊,暖風拂面,茗華和趙姜聚在船頭竊竊私語,趙默成靜靜地看著兩人。 忽然船身一震,猛然顛簸之下,身量較輕的趙姜向前趴去,茗華一把抓住她,也隨著向前栽了去。 眼見兩人即將雙雙落水,趙默成飛身前撲,攬住了茗華腰身,順手一把將趙姜拽回。 “我不是故意的?!闭厥麓f話了,是崔嚴。 “睜眼說瞎話,不是故意的這么寬的水面,偏撞了上來!”茗華氣不打一處來。 “真不是故意的……”崔嚴小聲嘟囔著,后半句只有他自己能聽見,“我撞誰也不會撞你……” “崔公子好雅性?!壁w默成沒事人兒一樣,安頓好受驚兩人,舉手寒暄。 崔嚴興致不高,道:“不及郡守大人?!?/br> 趙默成站立船頭,一撩下袍,“崔公子可愿與趙某一賽?” 就咱倆?崔嚴瞥了瞥趙默成,莫不是瘋了吧你? “罰輸者向對方賠罪?!壁w默成輕輕說出要求。 原來是變著法地讓自己認錯啊,你怎么知道你就一定能贏過我呢?崔嚴答應道:“好,一言為定?!?/br> 回身讓元寶再叫過小船一艘,讓茗華趙姜等人換船而坐,那兩人相視一點頭,兩艘小船破風而去。 元寶催船慢行,茗華奇怪道:“高高在上的崔老板怎么突然親民了?那身從不離身的花衣呢?” 今天換了一身素袍的他……更像出家人了,不過更顯倜儻。 元寶偷偷在茗華身后說:“哦,那是我家公子大徹大悟了?!?/br> 大徹大悟…… “干脆出家算了,他不是俗家弟子嗎?”茗華扭頭道。 “夫人有所不知,我家公子說自己是俗家弟子那是對外假稱的,不然提親催嫁的太多了,公子不勝其煩,這才想出了這個點子,說親長再逼他就真的出家去了,這才落得清凈的?!?/br> 茗華笑,果然好辦法。 轉過一個彎兒,就看到剛才劍拔弩張的兩人居然端坐各自船頭,以茶代酒,隔船相敬,想象中的場景并沒有出現,一派寧靜美好。 夕陽西沉,水面上兩個挺立的拉長身影莫名地好看。 站在光彩照人的崔嚴旁邊,趙默成并沒有黯淡半分,那一襲低調的玄袍映襯得整個人沉穩閑適,有種千帆過盡的淡然。 他剛刮掉胡子時,只知道他五官好看,不想今天遠遠看去,竟然身量頎長,異常好看。 也是,之前他掛著一捧大黑胡站在風姿卓絕的吳王爺跟前當然不顯眼,此刻靜靜遠望,才發現他也是長身玉立的。 茗華看著,不禁想起在藏糧洞中他越過眾人,為自己撐起一片沒有擁擠的空間…… 第54章 花好月圓 在郡守大人的大力倡導下,云府打井數十眼,加上竹管交錯相連的寬渠窄渠,整個旱情得到大大緩解。 其中還有人居然挖出了鹽井,民間歡騰一片。 要知道鹽在遠海的內陸,是極其稀缺的,鹽井的開挖更是成功率極低。這次鹽井的出現將是一筆不菲的利潤。 因為有鹽井才有課稅,但因為有些舊鹽井坍塌毀壞,而上級不肯免除他們的稅,百姓受牽累,所以連新井都不敢開。 此次意外挖出的鹽井,讓云府的錢糧師爺曲盛興奮不已。 之前的曲盛很郁悶,他做刑名師爺時無案可破,自己極力要求下轉任錢糧師爺,可是府庫中一無錢二無糧?,F在所存糧食還是郡守大人倒賣軍馬,敲詐富戶得來的。還私下囑咐他,今年春旱,收成難料,不到萬不得已,存糧不許動用,有備無患。 因而他一直無事可做,現在抓到了鹽井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馬上進言要求收稅,這可是明文規定的。 可是到了趙默成這里,一切都變了,郡守大人說:“應該訂立新的法令,凡是廢井一律免除課稅,并準許開鑿新井。從開新井那天算起,三年內免稅,三年后才開始征收。那么人民的困苦就可得到紓解,利益也跟著產生。如果課稅太重,一時不能完全除去,應加以調查,另編一名冊,一旦有優惠政策下來先考慮給他們免稅,或延緩征收,或繳納半數。慢慢地再調查新生的田地,再漸漸補扣。這樣幾年下來,就差不多可以辦妥了吧?” 曲盛一腦袋糨糊地接下了這份苦差,油水沒撈著,倒接了一個登記造冊的麻煩活兒。 這可不是趙默成一時心血來潮胡亂下的決定,而是他詳細查明了民眾為何對于新井的開挖如此高興之后,思前想后才頒布的。 而且郡守大人一不做二不休,除了開新井三年免稅之外,還增加了獻三馬駒免一軍役的條目,自此,高山馬匹資源豐富,家家養馬,再無馬貴難求的局面出現。 由于天旱,茗華發現院子里的花草日漸枯萎,只有墻根的一種結小紅果的樹依然精神抖擻,便叫來趙有才讓坡南不適宜耕田的地種小紅果樹試試,既省地又抗旱。 趙默成見高山馬少牛多,建議牛耕以助人力,可是云府山地較多,并不利于此時的三人犁進行耕作。 所以最近趙默成和茗華的共同語言和共同愛好出奇地達成了一致——改造犁。 兩人每日就是湊在一起研究如何將三人犁改良成二人犁,最好能適應有一定坡度的梯田。 小院里沒了印染布匹,沒了彩篋竹籃,只有木頭飄香和半院泥土,和充作老牛的紅云一匹。 趙默成發現茗華在研究農具改造上,沒有絲毫不耐,反而始終興致勃勃,而且大多時間比自己還愿意上手刨制。 極少見她拿針握筆,怎么這木工活兒看著倒順手的多,每當趙默成感嘆時,茗華都在心里默默念叨:我上輩子可是碩士畢業的制模工程師,模型制作是必修課,制作個把機關都是小意思,這點兒小改造當然不在話下,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哪會枯燥。 崔嚴每次來拜訪都見兩人赤腳站在院里,弄個牛犁拖來拖去,臉上卻洋溢著笑。 就站在一旁對茗華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