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
居然抓著□□將自己的腿往箭尾處拔了拔,看得郭纏虎怪叫連連。 郭纏龍匯報完工作,繞到茗華一側開始數落:“人都說娶妻當娶賢,你看將軍娶了你就光救你玩兒了?!?/br> “難怪大哥你不娶親呢,這樣看來我也不要了?!惫p虎還來補刀。 二人被扶上車,郭纏□□馬隨行,問趙默成:“二哥不用步兵,又沒有攻城裝備,輕騎直逼城下,大家都認為一定會失敗,竟然奪城成功,這是什么原因呢?” 趙默成此刻徹底放松下來:“高山王手下的士兵多是隴西人,驍勇兇悍。既然不降,必死戰到底。我讓你們去擾亂敵兵軍心,就是消磨他們的斗志,誘敵出戰必一擊斃命,而后乘勝追殺,士兵就會潰逃回隴西,云府城內的防備便更加虛弱,高山王心虛害怕,就無法冷靜思考應敵之計,這就是我戰勝的原因?!?/br> 回營遇到繳兵歸來的蕭水生和烏云開心,蕭水生自責不已,烏云開心直接哭上了。 從此之后只要有趙默成在的地方,她安穩得出奇。 拔箭,包扎,茗華靜靜地在趙默成身側,看他架著傷腿處置軍中事宜。 高山王已被囚禁于王府內,入夜,高山王心腹崔嚴請見趙默成,茗華隨烏云開心回了自己的軍帳,留二人密談。 茗華箭傷未及筋骨,幾日便行動如常了,而趙默成腿傷到筋脈,需要將養百日。 其間,高山王世子及高山王本人都與趙默成長談過,高山大捷的捷報也傳回渭邑了。 茗華知道趙默成一定不會讓自己私刑高山王,只是她沒想到高山王烏孫越居然是趙默成的同鄉,二人少時還曾經相交數年。 原來高山王烏孫越也是陽北人氏,與趙默成兄弟幾個自幼熟識。 趙家兄弟三人,大哥趙況成,二哥趙員成,趙默成排行老三。 趙默成年幼喪父繼而喪母,是大哥大嫂帶著他們長大的。 二哥從小喜歡舞槍弄棒,一直跟烏孫越爭當孩子王,經常人分兩撥互相爭斗,后來兩人從軍的很多技能可能就是兒時的游戲中悟出的。 趙家大哥尚文厭武,一直希望默成能夠好好學習,安穩守家,可是這時候還沒有科舉,學習除了識字寫信確實沒有別的用處,地方上的官員一般都是高門士族的子弟,偶有推舉。因而年少的趙默成并不喜好學習,一心想去邊郡種田放牧學武術。 后來天下紛爭,二哥離家投軍,趙默成哪里還呆得住,但未及動身,長兄去世了。 趙默成一直視長兄如父,大哥離世他在家守孝一年。 趙默成為大哥守孝期間,沒有離開過大哥的墓地,在墓地救過一名垂死老者,那老者見趙默成忠厚,傳他接骨神技。 烏孫越發現后也想學,希望以此謀生,但老者說烏孫越心術不正,傳他只會毀壞門風,不僅不教他還嚴命趙默成立誓,不得輕示絕技于人,不得稱老者為師父,不入師門。 烏孫越一直為此憤憤不平,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業。 趙默成對守寡的大嫂非常敬重,他覺得大嫂嫁入趙家寒門任勞任怨,因而倍加孝敬,大嫂有事相召,不整肅衣冠,從不踏進家門。 時日一久,孝名遠播,居然因此而被舉薦,當上了郡內督郵。 督郵,不是郵遞員,而是押送犯人的。 烏孫越眼紅的不得了,在趙默成當上督郵的第二天也自投軍去了。 但是趙默成的督郵也沒當上幾天,因為他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押送囚犯到司命府,那囚犯身有重罪,但趙默成覺得他另有隱情,不但教他脫罪之法,還私自將他放掉了,但自己只能因此逃往北地郡。 第37章 駐嵩重建 后天下大赦,趙默成干脆就在當地畜養起牛羊來,憑借老者所授絕學,居然漸漸富足起來。 天下混戰,一般豪杰之士都爭取金銀寶物,只有他儲存糧食,小時餓怕了嘛。 后來豪強割據,相爭于北地,人民無法耕種,米價飛漲,于是很多人原先苦心爭藏的金銀財寶都裝進了趙默成的腰包。 他因此被強盜盯上,寒冬臘月受重創而逃亡。 他記得二哥離家前說要投奔高山軍,所以往南而去。 在臘八那天倒在雪地里,被一戶賈姓人家所救好心收留,后來他就娶了賈家的小姐,也就是趙姜的母親。 但戰火卻燒到了這個小村莊,他們只得舉家逃亡,路遇阻劫,一家失散。 趙默成勉強護全妻女繼續南逃,卻再遇流寇,恰遇二哥相救,二哥為救趙默成中□□而死,死前叮囑趙默成可前往高山投奔烏孫越。 趙默成孤身一人帶著襁褓中的幼女前往高山,但幼女弱小走不快,后來天氣嚴寒又得了病,正好遇隴西王招賢,救女心切前去投奔。 后來沖鋒陷陣,漸成隴西王臂膀。 趙默成念隴西王救女之恩,一直忠心輔佐,但隴西王目光短淺,疑心重,反復無常,不是明主。 在隴西與大華、高山三分天下之后,因自身實力弱一直搖擺不定,趙默成勸他不如投靠其中一方。 此時烏孫越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已經當上了高山王,隴西王知道趙默成與其有舊,派他前去高山洽談聯合。 但稱王的烏孫越端足了架子,狠狠地給了趙默成一個下馬威。 趙默成看此人心胸狹窄至此,妄自尊大,難成大事,返回隴西建議隴西王棄高山而投大華。 恰逢此時吳王造訪隴西,兩人不打不相識。 吳王仇勝谷為趙默成打開了一個新世界,他本就同情底層人民疾苦,不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所以非常認同吳王安天下息兵戈的理念。 二人相見恨晚,八拜為交。 吳王對他有再造之恩,讓他開眼界,漲見識,以天下黎民蒼生為念,于他有知遇之恩。 不僅力薦于華帝,還為他籌謀,在渭邑置宅安家娶妻。 真正的在理想上指引他,生活上關心他。 所以他甘愿實現吳王的遺愿,安定西部,促天下一統。 如無此戰,坐視高山強大,以烏孫越的性格,早晚與大華一戰,到時候兩敗俱傷,必然戰火燎原。 所以茗華知道了為什么趙默成能夠在大華不派一兵一卒的情況下,還是一口一口地啃下了高山這塊硬骨頭。 不為功名,不為利祿,只為至交遺愿,只為一方安寧。 至此,吳王滿含笑意的眼睛終于轉頭而去了,茗華想趙默成什么也不說,卻一步一步用實際行動完成了吳王的交代。 自己呢?應該替他好好活下去,替他看著這片土地走向安寧,天下走向和平。有意義地活下去…… 果然,華帝對于趙默成辛苦打下的高山安于笑納。設高山為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