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
幸,她妥協的對象,目前而言,也是她最適合,挺可靠值得信任的人選。 收拾妥當藥材,文娟又讓阿爹考了考目前的掌握進度,更加優秀的記憶力,讓她將以前記下的內容更加清晰,對于前期需要大量記憶的中醫更有益處的文娟,自然是得到楊厚樸滿意的贊許,更加覺得,文娟就是該吃這門手藝飯的人選。 目送阿爹出門找老伙計說話,文娟打理好藥房才回了堂屋。楊母正好拾掇好從東房出來,看見文娟進來不由問了句:“都收拾好了?” 藥房的藥材,當家的向來慎重,弄錯一味混錯了藥性,就有可能害人性命,一般的時候藥房都是他親自拾掇,這些年文娟差不多教了出來,文娟在家都是文娟收拾,她最多打掃打掃衛生,簡單地輔助楊厚樸處理新采摘的藥材。 “正好,我也交代你些事,你跟我來東房一趟!”招呼了聲楊文娟,母女倆前后腳又返回東房。楊厚樸夫妻的屋子布置也簡單,和西房一樣的竹編防灰吊頂,靠墻放的木質雙人床頭床尾多了個大衣柜,和楊母的陪嫁箱子,在靠窗的位置,是一家老式的織布機。楊母會織布,一家人做衣服的布料,都是楊母一梭子一梭子織出來的,拿到公社的染坊給點兒染料費用染染,更耐臟。 這年頭城里人都定額配備布票購買布料,一人一年也不過幾尺布。除了過年結婚辦喜事,村里人少有買布料,大都是穿自己織出來的老布做得衣服。也就這兩年收成光景好了點兒,能將將吃飽,社員手里有了些進項,才敢過年的時候扯上幾尺不要布票的布料給男人孩子做做衣服。 他們這里是棉花產地,種的棉花除了上繳國家,大隊社員也能分點兒,其實也沒多少,好在一家人的棉襖瓤子,棉被棉胎經常是數年不需要更換,直至薄的硬的即使重新彈打無法防寒才更換,這樣才有了一家人用來紡線織布的棉花。 楊母手巧,彈出來的棉花又松又軟,紡出來的棉紗線又細又密,織出來的老布密而勻稱,織布又快又好少有損耗。經常是織出來的棉布楊家人用不完,還能換給村里不會織布仰或是沒有織布機有需要的人,換些糧食棉花什么的貼補家用。 也有人拿棉花請楊母織布,也會多備些棉花做謝禮,就能多出來楊家一年的用頭,還能多織幾匹布送到公社收購站換些錢增加收入。 楊家三個閨女,楊文雨還小,楊母寵著沒上過織布機,楊文娟倒是學了些,卻欠缺熟練,只能做做紡紗上漿整理的輔助活計,楊家真正學全了楊母手藝還有些青出于藍的,是嫁到距離后楊有個二三十里地,來往真的不是太方便的楊大姐楊文蘭。楊文蘭是家里的老大,四五歲就跟著楊母紡紗打下手,七八歲開始上織布機,十三四就能織出來又細又密的布料,真正的手巧。 楊母進了房,從床頭的嫁妝柜子里翻出來個手絹包,從里面數出來十張十元大團結和一些票證遞給楊文娟囑咐道:“衛國是個好孩子,你也算尋了個好人家,我也就放心了。娘家里沒什么人,你爹這邊的兄弟有只當沒有,村里人除了幾家近親會隨些粗布被面枕巾給你當添妝,估計不會有太多東西。 家里我這些年估摸著也攢了些棉花和老布,回頭送去染染色給你做成床單棉胎,明個兒你和衛國去城里,看著買一對搪瓷缸,一對紅雙喜搪瓷盆一對熱水瓶,一面印有喜字的四方鏡子,一個紅皮箱,要是百貨商店有好的喜慶緞子布料,你也給自己扯兩塊做喜被和結婚衣服。 到時候都給你做嫁妝,其他的面油雜碎的小東西你看著添置,你向來省心有主張,該買該添置的都置辦置辦,一輩子也就這一次大喜事,我和你爹能給你準備的都不會少,不必沈艷蕓那個死丫頭差!” “以后結了婚就是當家的人了,你這性子能耐得住,也要多些火氣,衛國他爹是個好人,不會給你找什么麻煩,但是衛國還有個弟弟,保國媳婦能從那不省心的娘家攀上保國,估計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燈,在家里有娘潑辣些不需要你出面,在婆家你要再沒個脾氣,被人吃了都不知道怎么吃虧的!” “好的,娘,我知道了,肯定會長心的,以后衛國不在家,我也會唱回來看您的!”雙手接過阿娘遞過來的錢票,楊文娟內心是感動的翻涌。 阿娘對她的關心,或許不像小妹楊文雨那么疼寵,但是該有的絕對不會少,為了她,敢和奶奶拿命拼,可以說,她小時候能夠安穩的活下來,都是母親像個老母雞一樣把她護著看著,沒讓奶奶那個大灰狼賣了。就是阿娘覺得一個女孩子上那么多年的學讀那么多書沒用,卻也從來沒有阻止過,都是早早的把她的學費生活費備出來,沒少過一分一文。 她從不嫉妒小妹得到的那些明面上的偏寵,比起小妹,她得到的更多,她也確實沒有小妹嘴甜能說會道會哄人開心。此生,她有阿爹阿娘的愛護,享受到有親人關心的滋味,不知道有多幸福,她萬分的珍惜。 “阿娘,咱家又不是那城里人家,我看皮箱就沒必要了,您長教我,有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飯,我覺得爹給我們姐妹準備的那一對樟木箱子就已經很好了,我想沈大伯和衛國也不在意多那一只不能吃飯的箱子,沒必要浪費著。爹教我的手藝那是拿錢都換不來的傳承!” 這就是她娘,刀子嘴豆腐心,自己的孩子自己疼。臘月里王文亮上學走之前和沈艷蕓辦了婚禮,沈艷蕓的嫁妝里就有一只之前家里為她準備的紅皮箱,哪怕她的婚姻沒得到她爹楊萬成的好臉色,卻也是讓一眾村里其他姑娘艷羨非常。她娘,這是用她自己的方式給她出氣呢。 說真的,要是之前可能還有些氣惱,現在知道后情的文娟倒是想的很開,就王文亮那偽君子,楊艷蕓跟著他絕對沒有好下場。后世記憶,當年的文獻里,多少知青以包辦婚姻,沒有共同思想……理由拋棄了農村的妻子,轉而娶了城里的姑娘。至于王文亮,山高水遠,她的耐性向來好,有機會,她絕對不介意給他找麻煩。 第二十六章 男人心 “中,你有這個骨氣娘支持,那其他東西就別少,姑娘家的嫁妝是你在婆家的臉面,哪怕沈家不在意,別人還在看著呢。咱能準備的也不能少,我去村里看看,尋摸尋摸能不能再湊些棉花,到時候多給你做一床被子,這是少不了的!” 閨女省心性子不太討喜,她擔心,但在大事上這么明理,楊母也開心,不由點頭再加許諾,家里頭攢的棉花只夠一床多,小兒子小閨女要娶親嫁人還早著,她還有時間積攢,現在家里有的就都先給三姑娘做嫁妝。還好家里幾個孩子年紀相差個幾歲,正好錯開,也省得她和當家的提襟見肘打饑荒。 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