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9
子桓才從益州出來的!”曹丕一臉誠懇道:“謝皇上隆恩!”劉協差點沒氣死,先前的苦情哪里還想得起來,掙開曹丕的手臂,提腳就踢。曹丕也不躲,由著劉協踢。冬天衣服厚,就算沒穿外袍,深衣也是厚厚實實一大件,挺重。劉協踹了一圈,喘~!下衫也重,不然倒是很想給曹丕屁股上一腳。踹累了,劉協轉到曹丕正面去,人向曹丕一倒,曹丕很老實地抱住他,屋里再次安靜下來。屋外廊下站著陸遜和郭嘉,聽到魏延送了消息進府,趕著過來問,哪里知道碰上……聽墻角聽得忘情,郭嘉瑟瑟地抖著,陸遜的臉也凍紅了,紅透了,可是一個也沒動,耳朵都豎著。但后面傳來的聲音太低,聽不清楚了。劉協那些話,可能起作用了,可能沒起作用,還有可能說的那些雜七雜八,還不如他伸蹄子踹的管用。總之,陸遜和郭嘉進屋來,跟劉協議論事情,沒有人“暗示”曹丕出去,曹丕自己也未動,自坐到一邊看竹簡。陸遜和郭嘉坐下后,時不時便偷偷看向那邊——即使他們再看得露骨,曹丕也一副渾然不覺的模樣,這是遲鈍???還是呆笨???還是癡傻???“咳!”曹丕咳嗽一聲。讓陸遜和郭嘉急急忙忙收回視線的,是劉協同一時間的干咳。“奉孝,離你計算,尚有二月,你看……”郭嘉呆了一呆,從八卦里醒過來:“臣本來想,劉備會來,卻不會來太快,曹cao……”飛快地看眼曹丕,再道:“他不將荊州、益州兵馬吃下大半,不會攻城,因而臣估計要三月,可是現在一月便行攻城,就只能證明劉備來了,而且,曹cao已經知道吃不下荊益兵馬,久留無益,于是要破城,將皇上帶回許都?!?/br>劉協道:“縱使劉備來了,兵力也有不足,無功而返,不是曹cao會做的事?!?/br>郭嘉道:“若得回皇上,怎能叫無功而返?”正文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九章走了一截,郭嘉喃喃道:“臣失算,至皇上于危境,臣……”劉協回頭笑道:“奉孝,敗局未定,曹cao、劉備、孫權已經都來了,你哪里失算了?通知甘寧小事一樁?!?/br>郭嘉道:“縱然現在派呂布出城,不提曹cao可能用箭陣殺他,即使沖出去,一來一回,也需時日……本想靠十幾萬兵馬和堅城固守無妨,可是……這般……”曹cao引是引來了,但曹軍的全力一擊,襄陽卻擋不??!這般傾國之力,雷霆萬鈞!黃忠、劉備或是孫權來得不夠及時,哪怕就是慢了一息,劉協落入曹cao之手,那……完事皆休。郭嘉自責不已,劉協放開曹丕,走回來拉郭嘉:“怪朕,此事瞞得太嚴,只有伯言知道,卿看了便知,不需呂布前去,甘寧自會知道襄陽萬急?!?/br>郭嘉也莫名了。劉協拉著郭嘉走幾步,剛要越過候在路邊的曹丕,忽然打個冷戰,忙把郭嘉放了。曹丕那暗黑氣場說來就來!連醞釀的時間都不用,一黑黑一片不說,身周溫度陡降個十幾二十度?。?!好歹也是能做帝王的人,氣量小到這地步???他才拉下臣子的手便玩兒氣場給他看!劉協那心情,哇哇苦??!峴山上有個小小的寺廟,時逢戰亂,和尚都跑沒了。劉協要陸遜準備的東西都放在此處。早上的那些琉璃器皿,此時亮晃晃的擺了幾架子,能倒出人影,比銅鏡甚至水面更清晰,幾乎能看出發絲來。劉協笑道:“這是聚光燈,雖火光不明,好賴也能照遠一點?!?/br>說完,跑一邊囑咐陸遜:“伯言,這般便可以了,要緊的是架設角度,你先帶人去看看,把地方選好,等干了立即放置過去,乘著還是白天,趕緊試試角度,對了,一個時辰后,朕要見呂布?!?/br>曹丕:“……”看不懂,也聽不懂。郭嘉跟在他后邊:“……”同看不懂,同沒聽懂,兩人無意中交換了下眼神,彼此安慰。陸遜領命而去,劉協向里邊走,里邊幾個匠人忙跪在地下。劉協回身招手:“子桓、奉孝,來!”里頭院子放著……一條龍。那條龍是紙和竹篾做成的,紙質綿密透光,已是從所未見,這龍長十丈,其上繪出龍嘴、龍眼、龍鱗等,色澤鮮明,栩栩如生,更是奇異。劉協繞行于紙龍周圍道:“蔡倫造紙后,宮中有能工巧匠精研其術,留下記錄,故而朕知道此種紙的做法,來了襄陽后,便召這些匠人告知辦法,他們很是手巧,竟真的做成了!色澤不會暈染開,紙面平滑還能透光?!?/br>曹丕試著摸了摸,果然比平常見的紙平滑很多,還是奇怪:“這幾個燭臺、油紙何用?”扎這么個玩意干嘛?劉協笑:“龍,自然要升天而去?!?/br>反正諸葛亮是臣子,借臣子的東西來用用,應該的,反正諸葛亮也不會生氣。沒錯,這就是孔明燈,改了一下外形的孔明燈。一下午,就耗在這些準備上。北門那邊曹軍攻勢最急,城門都被打破了,幸好魏延準備了不少塞門刀車,又有呂布率騎兵把沖進來的曹軍給殺出去,否則,襄陽竟連一天都守不住,各處城頭上的來往爭奪也不少,半天功夫,襄陽的城墻上便已浸透了鮮血。劉協雖說要在一個時辰后見呂布,呂布倒是能分清事情緩急,劉協若有急事,自然會加急傳命,他直守到曹軍攻勢稍緩,這才快騎回轉來見。劉協道:“劉琦籌集到的火藥不多,只能給你準備下這五千支箭的量,晚上,你聽號令,率一千騎出城,不要深入敵陣,每人五支這種箭,朕登山看過,戰場上煙火遍地,不少地方火焰不息,你率軍自東門出,過南門、西門、兜一個圈再從北門回來,箭枝射出前,把箭尾的這根線點燃,自己相機射出,朕只囑咐一條,此線一燃,立即射出,不得留而不發!”這番話,可是集合了身后幾個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