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5
地的謝了,承啟的手中便多了這么一本他這一輩子都沒見過的粗糙民間故事。粗糙的又何止是故事?那字,那畫,那紙張那裝訂,沒有一處不透著粗糙,承啟的手指慢慢劃過并不柔軟的毛邊紙,撫過封面人物的臉,粗糙的紙張質地扎的他手指微微疼痛,眉心也不由就蹙了起來。那畫里的人,橫眉怒目眼如銅鈴,就像廟里的神像一般氣勢磅礴卻冷冷冰冰,而且,那人物長得一點也不像他。王淳長得是什么樣子呢?承啟努力回想著,卻怎么也想不起來,只記得那時時刻刻落在自己身上的熱切目光。王淳的臉似乎已經模糊了,這許多年里,一直是王淳看著他,王淳追著他,他卻不曾回過頭去仔細看一看……那時候,仍是太過年輕呵!承啟微微嘆了口氣,拉著環環站起身,“回去了”。又要回到那重重的宮墻中去,又要去見那些心口不一的臣子們,又要回到那一成不變的日子中去,過了今天就是明天的日子,從生到死,一眼便能望得透透的日子。眼里有些什么東西滾動著,要在回到那宮墻之前拭掉它們,它們不適合那里,就讓它們留在民間吧。二人出得茶樓的門,天空不知何時已飄起了微微的細雨,牛毛一般吹在衣衫上,涼涼的帶著幾分讓人清醒的冰冷。在茶樓門口候著賣油紙傘的小販一見到承啟出來便立刻湊上前兜售他手中那粗糙的油紙傘,承啟默不作聲的買了一把,撐了起來,拉過環環。淡青色衫子、文士模樣的男人與他小女兒的身影便隱在了那一方油紙傘下。環環手中一直抓著那本粗糙的,她還不識字,卻把那本書寶貝的什么似的,連睡覺也不肯放下。這一天真是累呵,小丫頭在回宮的路上便撒嬌似的嚷著腳痛,然后理所當然的坐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得意的什么似的,自己也寵溺的讓她任性著,這多不合規矩,自己明明是皇帝,卻任由女兒騎到了頭上。不過,這畢竟不是在宮里,在這京師的大道上,沒有誰知道自己就是永平朝至高無上的天子,自己在路人的眼中也不過是個過分寵愛女兒的父親。承啟想著,嘴角不由就勾起了弧度。他輕輕從環環手中抽出那本粗糙的故事,仍是扎手的疼?;氐綄m中了,這本來自民間、不合時宜的書就該一張一張撕碎,丟進火盆中,讓民間的一幕幕與那粗糙的紙張一起化成飄舞的灰燼。待環環醒來,她一定會哭鬧,那個時候就告訴她這是一場夢。她是永平朝的公主,民間的種種對她來講原該就是一場夢。等她再長大些,她自己也會把這段故事,這一天當作一場夢,無論她心中是不是真的明白。永平朝的公主要嫁給一個和她門當戶對的男子,嫁給一個這朝中的青年俊杰,這是她從出生時就注定要走的路。就像自己一樣,娶一個門當戶對的女子,留下子嗣,看著他將這萬里如畫的江山四平八穩的坐下去,直至千秋萬代。注定要走的,擺不脫也掙不斷。手,在撫到封面上那模樣如神像、畫得粗糙可笑的人物時卻怎么也撕不下去了。仿佛身上的力氣全部被抽空一般,承啟坐了下來,民間廉價的油紙傘似乎沒有遮住那漫天飄舞的牛毛細雨,身上的衣衫仍是冷的、潮的、陰暗的,即使是在這奢靡的宮殿樓宇中也暖和不起來。承啟放棄了一般深深吸了一口氣,隨手找了一方黃綾,將書粗粗包了包,壓在了環環的枕頭底下。永平朝的皇帝病了。其實也說不好是生病,太醫院的太醫們號過脈也會診過幾次,卻仍在為皇帝的病情爭論不休。只知皇帝每日總是懶懶的提不起精神,補氣養血的方子吃了不少,各地珍貴的藥材源源不斷的送往京師,仍是不見效果?;实垡嘁环串斈昵谡哪?,批著批著奏章便開始怔怔的出神。太醫們開始著急,朝中的臣子們更著急,比他們還著急的人是慶國公承康,從他不顧祖宗那非詔不得入京的規矩強行留在京師慶國公府的事上便可窺一斑。據京師那些達官貴人們私下議論,如今慶國公與朝中重臣們為了皇帝的病,走訪的次數也比平日里多了許多。皇帝自己卻不甚著急,承康一直留在京師的事他不是不知道,卻沒有說什么,承康與朝中肱骨之臣來往頻繁的事情他想必亦有耳聞,卻也不曾表示過反對?;实圻@種近似默許的態度令人生疑,亦令朝中一些臣子們開始搖擺,大家似乎嗅到了這平靜空氣下的緊張氣氛,皇帝一直沒有動作,誰也說不好這背后會不會有個陷阱等著如今蠢蠢欲動的人們傻乎乎的跳進去,畢竟,如今坐在皇位上,大權在握的人是太子時期便可輕輕松松將先帝遇刺身亡的事一筆帶過的李承啟。但皇帝也許是真病了。他上朝的次數比以前減了許多,奏折批閱的速度也慢了,最近也很少在御書房中接見他的肱骨重臣。從太醫院到福寧殿的轎子車水馬龍般的走著,藥是一碗一碗煎好送來,卻仍是不見起色。后宮仍無子嗣。皇帝大行的事不知是哪個先講出口的,卻如一場山林野火般燒遍了永平朝的朝廷。朝中的臣子們總是喜愛、也擅長未雨綢繆,大家不約而同的恍然驚覺,皇帝如果大行,如今能繼承這永平朝正統的只有他的親弟弟李承康。恍然驚覺的人,當然也不僅僅只有朝中的臣子。福寧殿內。仍是炎炎的夏日,以翠竹為屏障的福寧殿透著不同于外面的清涼與幽靜,微風過處風聲竹影隱隱躍動,淺淺的陰影投在來訪人的臉上,是異于眼下福寧殿主人的精明冷靜。“二哥近來身體似是有些不妥,朝中已是議論紛紛了?!备幍顑鹊膶m女已全被主人摒退,兄弟兩個面對面坐著,相互打量的目光中,友善的少,審慎的多。承啟端起精致的汝窯瓷杯,淺淺的碰了下唇角:“亦不覺怎樣,只是精神不如往年罷?!?/br>承康笑了。“二哥一向忙于國事,未免過于勞心費力?!彼敝钡亩⒅袉⒌难劬?,似是要看透他的內心,“如今心神不佳,這國事想必有些顧不過來了?”承啟迎著他的目光抬起頭,聲音平靜無波:“便是如此,又如何?”承康第一次發覺,自己這個總是將心事隱藏于心底、心思縝密陰沉的哥哥,目光也能如此坦蕩,他的語氣聲音又是如此鎮靜,鎮靜的似是背后有什么陰謀陷阱在敞開了大嘴等著自己邁進去。明爭暗斗這些年,他太了解承啟。承啟做事不可能沒有后手,更可怕的是每一步后手都是殺招。當年蕭妃便死在了這后手上面,也是因為這防不勝防的后手,那一刻自己才會與玉璽失之交臂遠赴邊疆,幾年內再無機會!即使在承啟久已不理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