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8
發生了這種事情,他一定會想方設法將馬車停下來或是令它撞到沒有人的那一邊。但這不是現實,這只是承啟給他的一道選擇題,他想了良久,似乎明白了這個問題背后的用意。“你或許會說將那兩個人犧牲掉?!蓖醮镜?,“但我卻想,無論犧牲哪一個,除非他們自己愿意,否則無人可以替他們選擇?!?/br>承啟笑了笑。“依朕的意思,常平給斂法能濟得一戶百姓,總好過無動于衷的任事態發展,只要它有一絲好處,便是有再多的弊端,也有執行的必要?!背袉⒌难凵裼行╋h忽,聲音中卻透出無比的堅定?!澳呐履乔赖膬蓚€人因此怨恨我,只要能濟得那四人我亦無悔?!彪S手取過手邊的一本書,輕輕翻了兩下,承啟的聲音有一絲苦悶,“為政者無私德……我如今便在駕駛這樣一輛馬車,我不知道我的方向是否正確,也不知道它會馳向何方,前進的路上會撞到些什么人,我能做的只有抓緊韁繩,去除眼前一切阻礙令馬車永不會翻車?!?/br>“我要看的不是一戶、幾戶甚至幾百戶百姓的利益,我要看到他們的子孫,看到更多人?!狈_書的手指微微有些顫抖,“為了這后世的利益,他們只能暫忍一時之痛,可我卻不知道這個‘暫時’要暫時到什么時候?!毕<阶约旱南敕艿玫酵醮镜睦斫?,承啟抬起頭,卻看到王淳向他搖了搖頭。“沒有人可以替他們做決定,他們如果不愿意犧牲掉,你不能強迫?!弊呓袉?,將他攬入懷中,王淳驚訝的發覺這幾日不見,眼前的這個人似乎更加削瘦了,“這部法令不是不好,只是我卻覺得沒有必要用這樣的方式去做……”有些困惑的選擇著措辭,王淳像哄孩子一樣笨拙的拍打著承啟的后背,“我覺得你說的對,不去做肯定是不行的,不去做,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彼坪鹾芨吲d自己終于用到一個成語,王淳的手勁也不由大了幾分,拍的懷中的人一陣顫抖。“我有主意了!”從王淳懷里抬起頭,承啟一掃方才的失意與陰霾,滿臉喜色,一雙眼睛亮晶晶的望著王淳的臉,閃爍著懾人心魄的喜悅,直教這個抱了他半天的大個子侍衛恍了心神,再一次心跳如鼓,臉紅到了脖子根。49.常平給斂法御書房里,承啟幾乎是苦笑著看著面前的一大堆奏折,果然不出所料,新制訂的想要推行下去,遭遇到的阻力要遠超自己的想象?;叵肫鸱讲懦缯钌先撼技ち业霓q論,承啟不易察覺的輕輕嘆了一口氣。除了新晉的翰林侍讀學士楊衡,滿朝的文武百官,甚至是那個一向以改革派自居的老狐貍杜醒,居然沒有一個支持此部新法的!這個局面已是大大出乎承啟的預料了,楊衡先不說,青苗法改革的諸多條款大多出自他的手筆,雖然細節有待商榷,但眼下還是廷議階段,便是承啟也沒有立即便將法令實施的打算,可是僅僅是拋出法令的大條文便引來如此多的反對聲音……有那么一瞬間,就連承啟自己也都認為這部法令是可笑的癡人說夢了。這卻要從三日前,楊衡遞上的說起了。在中,楊衡詳細的分析了建寧朝的流俗積弊,如各地常平倉雖為儲糧倉,但當地官府往往私自挪用常平倉糧食,寅吃卯糧,導致民間遇到旱災、水災后府庫無糧要等朝廷救濟;又如百姓大多無余錢,到了春季播種的季節常常要靠借貸才能買得糧食種子,便有當地的地主、士紳借此發放高利貸盤剝百姓,高利貸利息之重即便是秋后豐收,借貸的百姓也難以償還,導致不得不賣掉田產,放貸的地主士紳借機兼并土地,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凡此種種,一樁樁一件件看得承啟觸目驚心,常平倉常年虧空的事他心中是有數的,無奈積重難返,也不好急于這一時,倒是那土地兼并的事情如若放任不管,失去土地又迫于生計的百姓很可能聚集成綠林、赤眉那樣的匪類,那便是可能動搖國本的大事……楊衡的主意倒也簡單,先是派出提舉官核查各地常平倉內余糧,然后命令各地知縣在春季時以常平倉的糧食為本錢,向需要借貸的百姓放貸,利息為二分,待秋后百姓賣了糧有了余錢再歸還府庫。如此一來一往,常平倉的糧食沒有挪用之虞,又可解救百姓的燃眉之急,使他們不至于被高利貸所擾,同時二分利息歸于國庫,等于又為永平朝平添了一項收入,實在是一舉數得的好辦法。然而就是這么個一舉數得的好辦法,承啟與楊衡私下商議了諸多細節,在可能徇私舞弊的地方都特意想出了解決辦法。為了這本札子,楊衡幾乎亦可說是絞盡腦汁,然而今日在朝堂上公開廷議,居然就聽到了如此多的反對之聲。“試問若有刁民秋后不肯還與錢糧,若何?!”“自有借據保人,及官府衙役!”“若有五等戶冒充一等戶,借機多借錢糧,到期卻又無力歸還,若何?!”“自有士紳鄉老,且十戶一組聯合做保,此舉不足憂也!”“荒唐荒唐,此舉實乃與民爭利,有違祖宗之法有悖圣人之道也!”……朝堂上,楊衡舌辯滔滔,可惜他以一人之力,在諸多大臣不約而同的搖頭聲中,氣勢也漸漸弱了下來。承啟不動聲色的看著,末了對此事不發一言直接退朝,他用沉默的態度來表示自己對這部札子中想法的支持,然而這種態度并未讓楊衡的處境有所好轉,相反,今日的廷議為他招致了更多的攻擊。這種狀況,難道不是一開始便預料到的嗎?承啟不由苦笑,在百姓最需要的時候由官府借給他們錢糧無疑斷掉了許多放高利貸的人的財路,雖然沒有人明說,但這些朝堂上的公卿們哪一個在家鄉沒有上百頃田地?又有哪一個敢拍著胸脯說自己以及自己的族人從未放過高利貸?此舉無疑是讓他們不能夠再繼續兼并百姓的田產,直接觸及了他們的利益,也難怪他們會有這樣大的反應……只是這朝堂上的反應,比預料中的未免大太多了。承啟不由感到失望,即使這個結果一開始便曾設想過,但他懷抱著一腔雄心,難免還是要感覺到失望的。滿朝文武,難道就沒有一個人去想百姓的疾苦?他們始終都是士大夫呵……好在楊衡的出身并不高,承啟突然有些慶幸自己提拔了一名落魄的士林舉子,也許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如此堅定的站在那些士大夫的對立面上,卻不知他這個剛剛接觸到權利與政治的人,在食髓知味后還能撐上多久。還有一個人!腦中靈光一閃,連承啟自己都尚為察覺,口中便幾乎同時吐出那個人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