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美受愛忠犬、這個發展有點不太對勁、暴躁的他說愛我、桃源、魚躍龍門記、炮灰女配養娃日常[穿書]、淮南有魚、青蔥、重生夫婦掉馬日常、出發吧!兄弟
唐嘉木和爺爺得把這些羊拴著單獨放上山去吃青草樹葉,如果跟村子里的羊一起放,它們會跑回原來的家里去。 第一天收羊如此順利,一家人都受到了鼓舞,干起活來格外有勁。同時也覺得人手有些吃緊,沒人烤蘑菇了,唐嘉木只能晚上再烤。 三十幾只羊,唐慶國覺得以目前的自身條件,這個規模已經差不多了,每次趕集賣三五十只羊,再多了家里都沒地方關。 …… 轉眼又是一個趕集天,唐慶國自己也沒想到,自打唐嘉木放了暑假以來,自己和兒子居然成了趕集天的???,每次都要去。 這次父子倆趕了三十多只羊,實在是有點招搖,一路大家都有些新奇,他們也抓住機會好好宣傳了一下自己。 過了這一天,山里十里八村的人幾乎都知道他們在做羊生意了,唐慶國一時成了山里的新聞人物,他做買賣的事情也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 由于有人嘗到了甜頭,大家也都認同了他的觀點,賣了成年羊,多養一些小羊產仔,提高產量。 從此,唐慶國每天只顧得在家收羊,爺爺每天把新來的羊放上山。唐慶國按計劃用掙來的錢又買了很多小母羊來養,也承擔起了給村民們買小羊的任務。 李秀英一個人忙不過來田地里的活,唐慶國干脆把田地里的活承包給了村里勞動力多的人家,按工時折算成工錢支付。 唐嘉木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烤蘑菇上,只在晚上重溫一下初中知識完成作業。 此外他還做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說服唐慶國買了磚,在院子里建起來一個洗澡間。 雖然沒有電和氣,不能裝熱水器,但至少在一個獨立的空間,即使只用盆接了水往身上沖也給一家人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連唐云都經常過來借用。 ……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快到開學的日子了,此時也已臨近秋收,按照慣例,也是村里組織村民開會的日子,主要討論秋收的相關事宜。 孩子都上學去了,又趕上秋收正忙,動員大家互相幫忙收玉米稻谷,順便也聽聽村民們有沒有什么意見。 村民會議定于晚飯后在村公所舉行,根據唐嘉木事先的建議,唐慶國在會上提了一個重要的建議:給唐家村修路。 他站起來道:“村長,我提一點建議,咱們村應該修路。以前咱們不管是買什么還是賣什么都是靠人力挑靠人力背,一方面是咱們只有這樣的條件,二是即使有條件咱們也沒那么多東西要用車拉,咱們也沒錢請車拉,更沒人買得起車?!?/br> “但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就拿這一個多月來說,咱們村都賣了羊掙了錢,并且咱們現在每家每戶養的羊還都比以前多了?!?/br> “養羊能掙錢,那就意味著養別的也能掙錢,咱們這山里頭掰著手指頭數下來其實還是有很多好東西值錢貨的,只要咱們都想辦法像養羊一樣提高產量,靈活生產,以后還怕掙不到錢嗎?” “以后要買要賣的東西多了,總不能一直靠肩挑靠手拎吧?人要富先修路,通了路咱們就不怕好東西運不出去賣了!” 他一通慷慨陳詞,說完大伙就都紛紛議論起來,贊同的反對的都有,一時間會場變得鬧哄哄的。 村長唐慶豐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他示意大家安靜,說道:“慶國說的也有道理,不過這個事情即使要做也得等到秋收之后,大家這段時間也都好好想想支不支持修路,等秋收完后,咱們再開一次會來討論?!?/br> 這件事情就先擱置了下來,本來唐嘉木和唐慶國想的也是提前提出來,讓大家有個思考的時間。 …… 時間一晃終于到了開學這一天,小學和中學開學日期在同一天,唐嘉木兄妹倆,蘇小芹兄妹倆,加上唐云和同村的幾個孩子,約好了一路同行。 唐家村鄭家村這一個方向的幾個村落,因為人口不多,上學的孩子也少,所以沒有正規小學,只在山村里設立了一個民辦小學。 蓋一間教室,選出一個民辦老師,隔年招生一次,一個老師教所有科目,他們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就在這里上學,五六年級時面臨升初中的壓力,并且年齡也漲了,可以住校了,這時才到正規小學去上學。 這是唐穎和蘇小芹第二年去正規小學上學,讀六年級。 他們這個小學就在榕樹村村公所旁邊,級別是正規完小,但條件極差,加上校長也就不到十個老師,一到六年級各一個班。 學校建筑也很少——一棟教學樓分上下兩層共有六間教室;一棟學生宿舍樓也是兩層,一層住男生一層住女生,自己帶鋪蓋睡大通鋪;還有一棟小樓是老師宿舍,都是兩層土木結構的瓦房。 其余建筑都是小平房——一棟是老師們的廚房,隔成了小間,每個老師一間;還有兩棟是沒有隔間的,空曠的屋頂下沿著墻根壘起一排排簡易小灶,這是住校生的廚房,每天下課后學生們在這里做飯。 學校還配有自有森林,自有的莊稼地和菜地。學生們在自有林里砍柴,在菜地里自己種蔬菜。 每個周末住校的小學生回家就帶一星期的油鹽米和能長時間保存的菜,不易保存的蔬菜都靠自己種。 每周一次的勞動課內容主要就是種莊稼,收了糧食賣了錢,當做班費,畢業時可以買雞買rou辦一次畢業酒席。 有的時候莊稼地里沒什么活,勞動課時學校也會組織學生去幫別人干活,掙一點微薄的報酬。 唐家村那個民辦小學的籃球架就是當初老師帶著唐嘉木他們去幾公里遠的茶廠采茶換來的。 唐嘉木上輩子在這里上學時非但沒覺得苦,反而覺得很有意思,有很多快樂的回憶。 現在再面對這種條件卻心疼起唐穎和蘇小芹他們來,好在只剩最后一年他們也要上初中了。 …… 一群小孩子連玩帶走也不覺得累,很快就到了小學。 唐嘉木、唐云和蘇強強幾個上初中的把上小學的弟弟meimei們一直送進學校里,在宿舍里挑一個好的床位,廚房里挑一個好位置,再給他們砍了些柴。 東西都安置好了唐嘉木幾人才往鎮上的中學走去。 第30章 第30章 鎮上的中學只有初中部, 后來嘗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