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0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炮灰她好蘇[娛樂圈]、歧靈、穿成炮灰公主、穿成女主的嫡姐、兄不友,弟也攻、男主別玩我、【豬爪家族系列之一】純鼠意外、像我這般熱切地愛你、宦官天下、【豬爪家族系列之一】小流氓的愛情攻略(H)
制對農民來說是非常非常優惠的了,他們……又為什么要反對?第97章97其實任午的意思就是不要管,強力推行就行了,國家那么多政策哪里有那么多時間去管老百姓是怎么想的啊。他怎么都不了解李顯為什么要去弄那個什么調查,臨走之前把任務派給了他們,還說回來一定要看到成果。對于他們的疑問,李顯只說了一句話:國以民為本。任午當初覺得也算是有點道理吧,不過他還是不太看好,然后……看吧,現在看到成果了吧?老百姓們不樂意!李顯壓根就沒有打算去詢問商人的意見,想也知道問也沒用,沒有人愿意突然多個掏錢的地方,商人那里必須大力保證實施。百姓這里他就不懂了,看了一下調查他才發現,老百姓怕多交稅!以前的稅收基本上都是固定的,產多產少都是固定的,現在突然變成了靈活變動,很多人都覺得那以后種的多了肯定就要多交了啊。李顯看了之后當時就呆了,他們制定下的政策哪怕是在產量最多的時候也不會超過現有的稅收,而在產量少的時候則會下降,不至于讓老百姓沒飯吃啊,他們怎么就不明白呢?當然不明白了,這個稅收制度太復雜了啊,現在不是后世,這是一個文盲率很高很高的時代,大把的人算不明白帳的,一旦復雜一點他們就搞不懂了,除了搞不懂的還有一知半懂的沒搞明白然后算錯了,就這么一傳十十傳百了。李顯有些無奈轉頭看著任午:“想辦法說明白了啊?!?/br>任午看著李顯跟看著一個無理取鬧的小孩子一樣:“大王,時間緊迫,就不要再在這些愚民身上浪費了吧?!?/br>李顯搖了搖頭他知道這是他跟任午思想上最根本的區別,他解釋了任午也不一定能夠聽得懂,海清……海清那貨更聽任午的一些。“算了,這事兒你別管了,交給我吧?!?/br>任午沒說什么,其實本來李顯的工作量就不是特別大,他只負責提出他的想法,然后再跟任午討論,先期已經定制出來了,剩下的就是下面那些人的了。只不過李顯在聽了很多老百姓的聲音之后也開始思考,賦稅是不是還是重了?他忍不住又跟任午他們商討了一下,這次他需要的資料就不僅僅是揚州的了,而是好多州的資料,這也是他突然想起來的,雖然揚州這邊是試點,但是如果這個稅制不錯的話將來肯定是要推行全國的,這樣就不能只看揚州一地的糧食產量了。任午和海清兩個人也忽略了這一點不由得渾身冒汗,揚州自古就是魚米之鄉,這里因為氣候問題這里糧食產量是很高的,所以依照這個糧食產量來定稅如果在全國實行的話恐怕就不合適了,哪怕稅收是靈活的,但是這個比例也要好好考慮,糧食產量多的地方收這么多或許沒事兒,但是糧食產量少的地方,哪怕是按照比例收取的剩下的只怕也……李顯一臉苦逼的只能繼續跟任午和海清做算術題,最后算了算去,李顯果斷還是決定將農業稅定在三十稅一,商人稅不變,其他的也跟著一并調整。任午看到之后本來怕稅收變少,但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稅收應該不會降低,而且李顯明明白白的告訴他了:“是我們的重點放錯了,之前一直盯著農業稅,但實際上,多了稅收項目之后,哪怕減輕農業稅也不會讓國庫空虛的,既然多收稅了,那么適當的降低農業稅率對休養生息是非常有好處的?!?/br>如果以后國家的商業發展起來了,甚至李顯還想要廢除農業稅呢,不過現在不行,現在國家畢竟還是依靠農業稅來發展的。新的稅率出來之后,該怎么推行還是任午他們去搞定,李顯則轉頭去寫宣傳稿——他的讓所有人都明白新稅率到底是怎么回事兒才行,或者哪怕不明白也要讓他們有一個印象那就是新的稅制是保護農民的。因為有任午他們忙著,所以李顯有很多時間寫宣傳稿,說實話他來寫宣傳稿還是挺好的,如果讓任午他們來寫保不準就要寫的文藻華麗,駢四儷六,可是那樣的話老百姓不一定看得懂啊,宣講的人都不一定看得懂——基層公務員的文化水平也沒那么高來著。李顯一上手就是一篇大白話,任午看了之后嘴角都抽了,忍了半天才沒有噴李顯斯文掃地。他也很納悶啊,李顯是皇子啊,雖然小時候是武后教導的,但是武后的文化水平真的不低,她要是個文盲的話也不可能跟李治有共同語言,也不可能有這么大的權柄。很多時候文化程度代表著眼界,之后……李顯第一人王傅,總章元年進士鄭玘,這個文采就更不要說了,雖然鄭玘很少作詩,但是任午看過他寫的文章,那是真的好。有鄭玘這樣的老師怎么想李顯也不能歪成這樣啊,而且寫奏折的時候不是很好嗎?你這熊孩子又是怎么了?這一次李顯只丟給任午四個字:老嫗能解。是的,他是寫給老百姓看的啊,不是寫給文化人看的,自然要多通俗有多通俗的好,就這還是他忍住了沒有寫的更直白——后世的書面語放到現在那真是直白的很,肯定不會有人不理解。李顯也沒跟他們算賬,就算真的算賬大家也不一定看得懂,他只是結合了一下歷年的數據,然后將去年的收成以及前年的收成所需要交納的稅用新舊稅制做個對比擺出來,大家一看就明白了。當然啦,可能會有人說產量如果非常高的話,那就是之前的稅制劃算了啊,畢竟是固定稅收嘛。對于這一點,李顯表示……想要達到那個產量的話,除非袁隆平也跟著他一起穿越了,否則……他是沒這個本事的,估計這個年代也沒有哪個老百姓有這個本事。老百姓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農業方面還是很敏銳的,術業有專攻嘛,有低級小吏做宣講,他們一聽就明白了,他們心里對自己家的產量是非常有數的,一看哪怕是產的最多的時候也不過跟往年交稅持平,產的少了交的也少,漸漸的也就沒什么反對之聲了。然后就是那些商人,說實話商人就算阻撓也是沒用的,他們木有發言權,朝廷重視農業生產,所以他重視老百姓的心聲任午頂多也就是覺得李顯這是沒事兒找事兒干,卻也沒有人會說他是錯的。可是如果是商人的話,對不起,你們地位低,有錢也沒用。李顯擔心的是有些商人會偷稅漏稅,說實話這事兒他覺得肯定沒辦法避免,但是在剛開始不能出現!只是李顯怎么都沒想到,上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