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
門事,他總共才用了十三天的樣子,比預計的時間用的少了幾天。向師傅請安之后,就開始練武,他感覺自己現在還是太弱小,必須要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同時思義從腦海中,找到了前世偶然得到的外功秘籍。現在的武功都是按內功來劃分的,內功從低到高的順序依次是:入門、知息、順脈、潛心、窺探、勘破、出魔、化境、入神、九大境界,而九大境界也分小境界。內功分境界外功也是要分境界的,同樣從低到高依次是:練姿、練眼、練耳、練神、練速、元武、從武、神武、宣武、同樣九個境界。內功暫且不提,便先說說外功。外功包含了拳腳功夫,還有鍛體之術。鍛體,不是鍛煉身體,而是鍛造身體,將身體打造的堅韌無比,配合著招式一起修煉,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而外功,在修煉到最高境界時,可以形成拳風壓體的氣勢。上一世思義得到這本外功秘籍時,已經不適合了練了,但他還是認真的修煉,否者他也撐不到他武功被廢時。這樣沉浸在練功之中,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就是三年,他竟在不知不覺中,也有十七歲了,三年里他沒有一刻鐘閑下來,白天練習劍法外功,鍛體,晚上練習內功,還有各類文學書法。有了磨劍內功心法,他的內功增長的速度,是別人將近十倍,其實這么說有些夸張,但也差不了多少。按境界來分,他已經到達了第五層窺探,上一世時,現在這個時候,思義也只是第三層順脈。能如此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前世的經驗,讓他對武功有一定見解。在武功達到他前世的程度之前,他不會遇上瓶頸,所以他武功才會進步得如此之快。思義猜測,大概再過十來年,就能達到他前世的程度,到時要面臨的問題,才是他需要擔心的。在練武期間,他還要抽出一些時間,去打理珍寶樓的勢力。現在他已經掌握了這股勢力,等他開始出飛燕劍派去歷練時,他就可以將思問從北雁派接出來了。三年前與思問約定,一個月見一次面,但是隨著他內力的增加,去見思問的時間由一個月一次,變成了半個月一次,再變成七天。他現在的輕功往返北雁門,最多用一個時辰,想起他第一次卻見思問時,可是用了半天才到北雁派,可想而知他的輕功,進步有多大。他現在的輕功,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也不為過,在加上他煣和了飛燕派和磨劍派的輕功優點,運起輕功時,說不出的好看。思義對輕功的長進,有些無奈,他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他的輕功只是為了趕去見思問時才會用,哪知道輕功才是他進步最快,效果最好的。晚上,思義將自己親手做的朱釵收好,就準備去見思問,可走到門口,就看到站在他院子里的師傅。三年過去,他的師傅燕長樂,依舊俊逸如仙,像往常一樣,如畫的眉眼,總是帶著溫柔寵溺的笑容看著思義,長身玉立的身影在月色下有些朦朧。思義看見燕長樂,微微的笑了起來,這三年思義的武功快速增長,思義一直在尋找可以對練的人,可是卻總是找不到。好在師傅燕長樂,原意和他對練,否則他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思義進步得很快,但是再怎么快,也超越不了他師傅。但思義不氣餒,他師傅本來就是武學天才,又有了一定的年月積累,輸給他師傅,沒什么丟臉的。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自己一定能超越師傅,所以他現在應該穩扎穩打。他與師傅從三年前就開始變得亦師亦友,三年來唯一不變的,便是師傅依舊寵溺他。思義不是小孩子,所以和思義相處,燕長樂便不自覺的,將他當做了一個成年之人對待。他其實也想裝成孩子一樣的向師傅撒嬌,像孩子一樣將師傅當成天一樣的崇拜與尊敬。可是每次都不自覺的就變回自己本來的樣子,思義對此很苦惱。思義知道自己在而立之后,就沒有撒過嬌,而他本來不會撒嬌,就算那人是自己的師傅,也不能勉強。他更不知道要怎么裝成孩子,就算他頂著孩子的面貌,也裝不出來。好在他在外人面前,從來就是溫和穩重的孩子,對于他這個頂著孩子的皮,卻總是成熟得異常的樣子,才沒人覺得怪異。雖然和燕長樂相處,不再像前世那般,但燕長樂依舊很寵溺他,不管他提出什么要求,燕長樂都會滿足他,他很感激師傅燕長樂。只是有些奇怪,為什么燕長樂現在來找他做什么?練武嗎?作者有話要說: 目前還沒收到一個留言,好傷心??!求留言,求收藏??!O(∩_∩)O~~☆、警醒思義沒看見燕長樂手里拿劍,倒是拿著一副卷軸,正在他準備向師傅請安時,師傅卻自己走到他的身邊,笑容依舊溫柔,緩緩的說道:“有些奇怪嗎?”思義看著燕長樂手上的卷軸,輕輕的點點頭回道:“是!”燕長樂徑直的走到思義房間的桌子旁,將卷軸緩緩推開。他站在燕長樂的旁邊,看著燕長樂輪廓優美的側臉,與他緩緩展開卷軸的優雅身姿,好像一副畫一樣,美得高雅,美得寧靜思義心里對師傅燕長樂越發的尊敬,想必只有他師傅才會這般典則俊雅。這么偷窺自己師傅是有些不尊重的,所以思義立即將眼光收回,看向燕長樂打開的卷軸。這副卷軸居然是一副字,此字形態,觀之若脫韁駿馬騰空而來絕塵而去;又如蛟龍飛天流轉騰挪,來自空無,又歸于虛曠,當真是一副世間少有的好字。思義在心中感嘆,卻又有些疑惑,師傅拿這幅字來干什么?師傅燕長樂好像看出了他的疑惑,淡色潤澤的唇輕輕開啟說道:“在文學方面琴,棋,畫師傅都可以教你,但字師傅卻不能教你,所以尋了遠山先生的字來讓你觀摩,你能學幾分,就是幾分?!?/br>他說完又看向那副字,細細的評鑒。思義記得上一世自己的字也不是師傅燕長樂教的,而是由師叔所教。他的字經過后世的練習,也算是小有所得,但是看過遠山先生的字之后,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好像有些明白師傅燕長樂,拿這副字給他的緣故了,學無止境,不應因取得一點成就,就驕傲自得,從而忘記學習。他這一世確實對字的學習和練字有些懈怠,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的字如果不勤奮